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铀:加快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0
分享至



文 /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 李铀

对标“高标准、数字化、双效益”的总体要求,将高质量建设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以下简称重庆市分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的《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着力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坚持绿色金融标准先行、供给侧引领,创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闭环”机制

探索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条块结合的闭环机制,扎实推动绿色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是组织保障。推动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召开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并指导41个区县成立改革专班、出台实施方案,夯实改革落实的底座基础。二是标准先行。成立重庆市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为盘活碳排放权、排污权、林业碳汇等生态资产,累计出台《排污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指南》等绿色金融标准12项。三是培育市场。培育发展了13家绿色分支行和4家绿色保险支公司,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水平。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出全国首笔“取水权预质押贷”等特色产品330余款。制定实施绿色可持续债券倍增计划,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ERITs)、西部首单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金融债券。组织推动11家全国性银行与重庆市政府签订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渝先行先试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计划“十四五”期间投放绿色资金6600亿元。四是强化激励。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绿易贷”“绿票通”等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累计投放超130亿元,预计减碳超360万吨。强化财政金融互动,推动市财政对碳减排贷款给予2‰补贴,28个区县形成4.4亿元财政贴息或风险补偿资金池。五是深化披露。制定分层、分类的披露模板,连续3年推动辖区银行业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六是学习互鉴。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和中国—新加坡绿色金融工作组相关工作,在开放交流中提升绿色金融能力。

坚持绿色项目导向、需求侧发力,构建绿色项目企业生成和融资对接监测机制

狠抓需求端这一源头,完善“育选推融”相衔接的绿色项目融资工作机制。一是提升能力“育”好项目,围绕基本概念、认定标准、支持政策等,对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分类开展培训,实施首批30项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示范工程,提升绿色项目培育生成能力。二是明确标准“选”好项目,聚焦智能制造等八大领域,配合制定《重庆市绿色项目评价技术规范》,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搭建绿色项目、气候投融资、绿色建筑等15类项目库,汇集项目约4600个。三是跟进需求“推”好项目,持续迭代形成“绿色项目融资需求白名单”,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项目超2000个。四是创新机制“融”好项目,引入“抢单”模式,并建立监测督导机制,以合理的市场竞争激发金融机构绿色融资投放积极性。2023年绿色项目平均融资成本较全市平均水平低约50个基点。

坚持科技赋能、流程再造,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央地协同的数字化服务系统

紧扣数字央行和数字重庆总体部署,聚焦绿色金融改革核心业务,重庆市分行探索建设了“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长江绿融通”)。一是坚持自主可控。按照“集中开发、统一管理、功能整合、全辖覆盖”原则,组建人民银行专家为主、外聘专家为辅的“业务+技术”研发团队,创建绿色金融数字化创新实验室,确保系统建设可持续。二是模块化迭代升级。采用“组件模块化”“功能服务化”“业务流程化”的开放架构,搭载10个一级功能模块、40个二级功能模块,实现敏捷迭代。三是构建六大功能。即,全量全要素颗粒化数据采集使用、绿色项目智能识别、环境效益和碳核算智能计算、全流程融资对接和监测评估、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投放、多跨协同安全链接六大功能,并嵌入部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管理流程。四是推动流程再造。制发《“长江绿融通”系统使用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将“长江绿融通”嵌入内部绿色信贷管理流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再造。五是实行动态化“三张清单”。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需求,以及对比其他地区先进案例,找出短板弱项、挖掘经验做法,形成重大需求清单。细化拆解任务,形成业务事项和数据需求清单,按“一件事”思维,将业务和数据集成,形成多跨场景清单。找出实现多跨场景需要的改革事项,形成改革清单,实行重点攻关。对此,系统采用分布式基础架构,构建高效的大数据应用场景,能够适应多层次软硬件应用环境。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原则,标准化聚合多业务模态原始数据,实现对原有孤立系统和分散数据的整合,适应“三张清单”动态更新的客观需求,为共建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示范先行、攻坚克难,全国率先实现金融支持7个高碳子行业低碳转型升级

积极发扬首创精神,围绕前沿性、普遍性问题,因地制宜加快改革探索。在全国第一批探索出台煤电、钢铁、化工等6个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选择万州区、长寿区结合产业实际,率先制定7个高碳子行业转型目录使用说明,并制定金融支持方案,其中船舶运输、有机化学领域的转型金融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指导重庆征信公司搭建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企业碳账户系统,与“长江绿融通”互联互通,成功助力4家银行创新转型减碳贷,支持首批7个转型项目融资4.2亿元,预计实现减碳81万吨。重庆转型金融试点经验在2023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和中国—新加坡绿色金融工作组工作会发布并获高度关注。

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全市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组织达29家,成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力军。各级绿色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超530亿元。区域碳市场累计成交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超26%。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经验在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官网展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碳金融产品2项工作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

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有效。绿色金融+绿色制造、能源、建筑、交通、农林等“1+N”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加速形成。截至2023年末,五大产业绿色贷款余额约5000亿元,同比增长34%。中西部首个“金融服务绿色汽车供应链指南”印发实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丰银行旧址绿色低碳改造顺利完成。出台金融支持重庆工业绿色发展十条措施,支持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8个、绿色工厂81家。

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绿色金融改革能级不断跃升。“长江绿融通”系统贯通绿色金融改革全流程,覆盖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网点超6000个,实现绿色金融政策库、案例库、机构库、产品库等信息共享,有效弥合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鸿沟”,成为绿色金融改革的业务创新、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安全连接中心,助力绿色金融成为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绿色项目全流程线上跟踪,实现绿色融资对接“一贯到底”,实现政银企对接的信息化、线上化、常态化,并实时跟踪监测融资对接成果,实现融资对接及支持情况监测的清单化、精准化,形成项目“入库—推荐—对接—反馈—汇总—通报督导”的业务闭环。2023年,金融机构通过“长江绿融通”智能识别绿色项目超2000个,融资对接超1600亿元,贷款平均发放周期由30天缩短至最快3天。

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绿色资源配置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重庆新增绿色融资占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约31%。截至2023年末,重庆绿色贷款余额达超6800亿元,是2019年初的3.9倍,同比增长31%,增速连续5年超30%;绿色债券余额超400亿元,是2019年初的3倍;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40%。同时,风险防控有力有效,2023年末重庆绿色贷款不良率0.27%,低于各项贷款不良率0.91个百分点。

重庆市分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紧密围绕总行工作会议部署,严格对标对表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的改革创新目标及工作任务,并持续迭代优化创新,构建完善“1+4+8+3”工作框架,即迭代升级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推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能等4大能级跃升,实施转型金融试点等8大行动,强化组织、市场等3大保障,在重庆打造金融支持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试验区,建设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和示范区,推动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中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3年4月上半月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中国金融信息科技类主导期刊。
1625文章数 4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