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赵尔丰1910年清亡前收复西藏!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分享至

十九世纪末,英国人在控制印度、缅甸后,又将目光对准了我国的西藏地区。




1903年,英军上校荣赫鹏率领的近万人由锡金进入西藏,遭到西藏军民的顽强抵抗。藏军以劣势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最终战败。英军于8月3日侵入拉萨,随即对拉萨全城进行肆无忌惮的烧杀抢劫,无数的珍宝、文物和宗教文献等被劫掠一空。
随后,英国侵略者勾结藏区一些反动势力,于公元1905年二月底在巴塘地区袭击了清廷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卫队,凤全等50多人被杀,史称“巴塘事件”。一时间,西藏地区风雨飘摇,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岌岌可危。
一、
一直以来,清朝统治者对川藏地区都是十分重视的。自1642年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共同派遣使者到盛京朝见清太宗后,清朝与西藏僧俗高层便有了密切的来往。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罗桑耶歇为班禅额尔德尼,自此达赖、班禅两个世系的传承、领地、权属等正式建立。
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侵占西藏,清廷随即出兵入藏,打败蒙古准噶尔部,并护送达赖七世到拉萨坐床。随后清廷设置驻藏大臣对西藏实施直接监管,正式建立“政教合一”制度。因此在“巴塘事件”发生后,清廷震怒不已。光绪帝下旨令四川提督马维琪、建昌道员赵尔丰,负责处理巴塘事件,不惜一切代价缉拿真凶。
接到朝廷的命令后,赵尔丰立即率领清军进攻巴塘,逮捕了丁宁寺堪布、巴塘正副土司,废除了土司制度,终结了土司对巴塘地区长达近两百年的统治。
虽然军事上取得了成功,但赵尔丰知道抵抗势力并未完全被消除,巴塘周边还存在大量的反动势力。于是在控制了巴塘之后,赵尔丰一边继续率军追杀反叛势力,一边上书朝廷,提出治番必须用强硬措施,不然会滋长叛乱,建议在此地设置军事机构,保证藏区的安宁。
赵尔丰上书后不久,清廷便于1906 年设置了“督办川滇边务大臣”一职,负责康区与滇北的屯垦和练兵。“川边”从此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以及联结川、滇、藏的国防战略要地。赵尔丰也毫不意外地成了首任督办川滇边务大臣,成为清政府治理川藏地区的关键性人物。
赵尔丰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晚清名臣赵尔巽之弟,早年曾在广东、山西等地做官。1903年,赵尔丰经四川总督锡良保举,升任四川建昌道员。
二、
一到四川,赵尔丰便向锡良献上了“平康三策”:“首将腹地三边之倮夷,收入版图,设官治理,此平康第一策也;改康地为行省,改土归流,设置郡县,此平康第二策也;内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势达拉萨,藏卫尽入掌握,然后移川督于巴塘……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此平康第三策也。”
赵尔丰的“平康三策”,可以看做是他对整个西南边疆提出的清晰的战略构想,极具战略价值。这一战略,也终于在他当上督办川滇边务大臣,有了实施的可能。
赵尔丰认为,云、贵、川、藏几省交界处多山,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一直“不服王化”。要想守护西南边疆,必先治理好“腹地三边”。若置广袤的川西高原不顾,则川边、卫藏及西南边疆危矣。因此改土归流,扩充内地疆域至丹达山一线,改康地为行省,则自丹达山以东的整个川边成为内地国防力量伸出关外的“拳头”,此为扩疆保边之良策。
川边自古以来就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交汇地带,也是汉地通往西藏的走廊,不控制川边就不能控制西藏。当年乾隆帝不惜砸下7000多万两白银,也要收复大小金川的,原因就在于此。
当时的巴塘等地,虽隶四川省,但一直实行的是土司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康熙四十二年,已有二百余年。巴塘境内的土官由土司拣选和任命,清廷“派员分界,设官治理,派兵驻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