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岘岭战役:伤亡比例0:215,我军是如何全歼美军重坦克部队的?

分享至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无视中国的抗议,坚持出兵干预朝鲜半岛的局势,甚至将战火燃烧到了我国的边境。最终在毛主席的决议下,我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和平的。

可即使在武器装备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我军战士却凭着优秀的指挥战术,一次次的打退敌军的进攻,甚至在一次阻击战中一支30人的小队以零伤亡的情况下全歼敌军215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到底是一支什么样强悍的小队,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彭德怀

1950年,在志愿军出兵朝鲜前,朝鲜一方已经被美军打的一路溃逃到中朝边界,此时的朝鲜半岛北部,已基本被美韩全线占领。经过志愿军的反击,朝鲜战争第一场战役后,志愿军已经帮助朝鲜收复了清川江以北,并且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计划!

有了第一场战役的胜利鼓舞,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准备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以南。可就在这时,美军的前线布置做出了调整,这也影响了志愿军最开始对第二次战役的准备。

原来联合国军在了解到中国志愿军的情况后,料到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就决定安排大量战机向中朝边界飞去,准备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作战物资输送线,以此来破坏志愿军的进攻计划。猜测到美军的意图后,彭德怀将计就计,决定先不主动进攻,反而诱敌深入。



麦克阿瑟

看到志愿军停止了主动进攻,麦克阿瑟以为自己切断志愿军后勤保障的计划成功了,准备对志愿军来一场“围剿”,可他不知道的是,我军早已经给他布好了“瓮”。1950年11月,联合国军开始了试探性进攻,而志愿军一方则在一开始的计划下逐步的边反击边退。

为了迷惑敌军,彭德怀下令部队“化整为零”,留下了数支阻击小队,大部队则迅速往后方撤退。一开始联合国军还很谨慎,毕竟第一次战役志愿军的表现太勇猛,这次的交战志愿军表现的也太“拉胯”了。

可是几次交战后,发现志愿军每支部队都是被打的“狼狈逃离”,麦克阿瑟以为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于是联合国军的反击加快了步伐,麦克阿瑟还在想着也许真的圣诞节后就能回家了。而志愿军一方早已经将大部队撤退到长津湖地区,嘉山和龙洞山附近,完成了预定战场的布局。



整个战场就像是为敌军准备好的口袋,就等着敌军钻进来了。可是敌军进到预定战场后,发现情况不对可能会大部队撤退,为了防止敌军逃跑,必须要安排伏击队伍“痛打落水狗”。经过慎重考虑,阻击任务交给了38军,为了能在敌军到达前布好防线,38军,急行了72公里,赶在敌人之前先到达了三所里附近。

所有情况都如志愿军预料,敌人落进了包围圈,被我军主力部队围着打,剩余一部分部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着三所里撤退,准备做突围。就在38军伏击敌军撤退队伍时,发现一部分敌军,向着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附近逃窜,这里是我军布防的唯一空挡。

为了能将引进来的敌人一并消灭,必须要赶在敌人机械化部队前赶到龙源里,做好阻击准备。得到阻击指示的2排,经过12小时的急行,丢掉了身上所有能丢掉的物资,仅剩下武器装备和少量口粮,最终赶在敌人到达之前先到达了龙源里。



最终30人的队伍,不但完成了阻击任务,还以30人零伤亡的情况下,全歼了敌军215人,缴获坦克和车辆等大量物资。要知道这次战役,不光是人数上有巨大的差距,而且是在敌军数十架战机和炮弹不断攻击的情况下,我军战士利用地形和战术取得的胜利。这支队伍就是“郭忠田英雄排”,一支创造了“不可能”的英雄小队。

英雄小队把握战机,疾行赶超,即使发现战略漏洞,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零伤亡,并且还能全歼重坦克部队的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