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蒋侍从室:侍从室巅峰时让戴笠都害怕,侍从室主任做啥工作

分享至

上世纪3、40年代,国民党政权中存在着一个十分神奇的部门。表面上看,它只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一个下属机构,可由于它直接服务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因此成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政治中心。也正是这个原因,国民党的大佬,包括大特务头子戴笠在内,对这个部门都颇为忌惮。这个部门,就是蒋介石的侍从室。

侍从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能量?说穿了并不稀奇,因是它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蒋介石。



“侍从”二字,在汉语中指的是随侍皇帝的人。它起源于汉朝,《汉书》中便有“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以及“皇后舆驾,侍从甚盛”的记载。从蒋介石给这个机构起的名字来看,蒋介石是把自己当成中国的皇帝的。

一、

1932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开始对中央苏区的大规模“围剿”。

为了便于指挥,蒋介石在南昌设立了“委员长南昌行营”,统一指挥军事行动。蒋介石的谋士杨永泰向蒋建议,将随行的参谋人员以及保卫人员组成一个新的部门, 以便开展“围剿”工作。 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建议,“侍从室”应运而生。

侍从室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刚成立时仅有一个室四个组,由晏道刚任侍从室主任,四个组分别为警卫组、秘书组、调查组和总务组。

1936年1月,蒋介石对侍从室进行改组。改组后的侍卫处有侍一处、侍二处和侍卫长三个系统,下辖六个组,职掌党务、政务、军务、外交和保卫等方面事务 。

侍卫长所掌管的警卫部门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其地位与第一、二处主任并列,直接负责对蒋氏夫妇的安全保卫工作。侍一处掌管军事,主管的业务包括制定重大军事决策,以及军队的作战指挥、部队训练、交通运输、后勤补给以及人事管理等。即便是全国各地军政大员的请示报告,也要经其审阅后再呈报给蒋介石。



侍二处主管政治、党务和秘书业务,管辖范围包括行政院所属各院、部、会,国防最高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及“中统”等特务组织。各省、市地方政府行政首脑向蒋请示汇报的文电,也统由侍四组负责处理。

1938年,蒋介石决定将侍一处和侍二处中搞情报的业务合并起来,单独成立一个第六组,亦即情报组,掌握国民党政府和军事人员的人事情况。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的任免,必须经过这个部门事先考察研究,并提出人事资料,交由蒋介石亲自过目再作定夺。
抗日战争后期,经陈果夫建议,蒋介石又成立了侍从室第三处,主管人事调查工作。至此,蒋介石的侍从室权力达到了鼎盛。

侍从室三个处的主任,都是国民党的军政大员,当过侍一处主任的有晏道刚、钱大钧、林蔚、贺耀祖、张治中,无一不是国民党政权的风云人物。侍二处主任陈布雷,更是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连孔祥熙这位掌管国民党财政大权的“财神爷”,都不敢稍有得罪。至于侍三处主任陈果夫,更是国民党内C.C派首领,一直掌管着国民党的党权。

二、

侍从室成立之初便明确了其职责:“在委员长驻留时与军委会办公室密切联系,掌机要之承启传达,在委员长行动时随侍行动以资佐助。”实际上,改组后的侍从室,成了一个掌管军事、党政、人事大权的统治机构。其规模虽不算大,但地位却极为重要。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在选拔侍从室人员时标准极高,国民党内有“不是黄、陆、浙,进不了侍从室的门”。这里的“黄”指的是黄埔军校出身;“陆”指的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浙”指的是籍贯为浙江。如果你这三样一个也不沾,哪怕再有能力,也进不了侍从室的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