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路边吃瓜,说瓜农的瓜很甜,临走时突然下令:处死瓜农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身处高位有身处高位的苦恼,历代君主皆是如此,于是乎就在宫里养了侍卫、太监、羽林军来保护自己,比如说汉武帝创设的羽林军,比如说明朝中后期红极一时的东西二厂,再比如说雍正设的特务机构粘杆处。

这些机构都是依附皇权而生的,目的是保卫皇权的稳固,这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外化体现。不过这种心思也并无可厚非,毕竟身居高位,若威强睿德还好,若是像晋怀帝愚蠢、唐中宗懦弱、康熙主少国疑,外戚、权臣、宦官便会一拥而上。



即便是所谓的明君圣主也是一样,免不了心怀猜忌,朱元璋不算明君吗?可是胡惟庸一案牵涉之人何止几千?不也是血流成河,惹得朝堂人心惶惶?

更不用说别的帝王,若是心思多疑,玩弄权术者,更是变本加厉。比如说十全老人乾隆,有人说乾隆是明君,可是别忘了,乾隆只是年号,他的庙号是高宗,庙号高宗,意思就是从这里开始,一个王朝开始由盛转衰。所以,乾隆远称不上是明君。

有一次乾隆路边吃瓜,还交口称赞瓜农的瓜很甜,然而临走时却突然下令,处死瓜农,让人很是郁闷,这就是为何?



一、九五之尊降尊贵,三伏烈日等瓜农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吧,其实,在这部电视剧中,很多事件其实并不是发生在康熙朝,也不是发生在康熙自己身上的。古往今来,最爱微服私访的,不是康熙,而是他的孙子乾隆。

乾隆六次下江南,比他爷爷还多了两次,每次南巡,都要留下些奇闻轶事,供后人润色宣扬。比如说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还有和珅和纪晓岚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些事情,有真有假,但是乾隆南巡本身倒是确有史实记载。

乾隆这一次南巡,正值三伏暑热天气,乾隆连带身边文武大臣还有一干侍卫皆是口干舌燥,被大太阳晒得头晕目眩。正想找个地方暂歇,喝口水。可是抬头一看四下里并无处落脚。这可怎么办?



一行人继续前行,又不知走了多远,侍卫来报,说前面有个瓜棚,还有一片西瓜地,那西瓜正是熟透的时节。乾隆听了,好像是望梅止渴一般,又来了力气,向那侍卫所指的地方赶去。

到了跟前众人一看,果真如那侍卫所说,地里的西瓜个个饱满圆大,一看就知道必定是甘甜无比。众人不禁食指大动,侍卫就要去地里给乾隆摘几个西瓜来解渴,乾隆却拦住了他们。原来,这瓜棚里有一名瓜农,脸上盖着草帽,躺在一旁呼呼大睡。

乾隆说:“许由不食无主之梨,我们也不能偷摘别人的瓜,若是摘了,大清国的皇帝岂不成了窃贼?”众人连连称是。一旁的大臣想上去将那瓜农叫醒,买他几个西瓜吃。可是乾隆突然生发出一股爱民之情,想等那瓜农醒来,又将大臣拦住。



这可把一旁的大臣侍卫急坏了,哪有皇帝等一介小小草民的?可是皇上既然发话了,那这就是圣旨,众人谁也不敢违抗。只好在一边苦等,也不知道这个瓜农何时能醒来。

二、瓜农惊为天人,紫薇文曲相逢

不知过了多久,瓜农悠悠醒来,一看,自己身边竟然围了一群人,慌得连忙翻身起来,口中连连称道“几位爷,实在是对不住,对不住”。侍卫一看这瓜农终于醒了,就要上去买瓜,没成想,那个瓜农竟然连连摇头摆手,说:“这瓜不能卖,这瓜不能卖。”

侍卫一听急了,上去揪住瓜农的衣服就要揍他。那瓜农却又说:“这瓜不能卖,就送给你们了,让你们等了这么久,真是在下的错。”于是一群人连忙切了瓜给乾隆解渴。



就在这时,那瓜农突然又喊了一声,说道:“这瓜这么吃就不甜了!”乾隆很是奇怪,这吃瓜,莫非还有些什么学问在里头?于是他问道:“那敢问先生,这瓜该怎么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