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只鸡引发了吴桥兵变吗

分享至

第一百九十二章:并不无辜的朱由检——辽地悲歌(七)

吴桥兵变起因最有名的就是那一只鸡了,网上有好几个版本在流行。

一只鸡的传奇



其中自然少不了《明朝那些事儿》里的版本:

崇祯四年(公元1621年)十月,孔有德部到了吴桥时由于缺粮,于是该部几名饥饿的士兵便偷了当地老百姓的几只鸡吃。这几个偷鸡贼被当场抓住,随即便被吴桥人民狠狠揍了一顿,孔有德获悉后气不过于是便带人劫掠吴桥。

这一说是为吴桥人民小题大做激起兵变说。

这一版本最明显的问题便是时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不知是有心的还是笔误,居然将吴桥兵变整整提前了两月。

这兵变时间提前两月,事件性质可就大不一样了。

事件本来的重点是孔有德部纪律败坏骚扰地方,而这时间一提前事情便发生在了大凌河城开城投降前了。一下凸显出吴桥人民不识大体,为了几只鸡耽误了孔有德部救援大凌河城,这是不是该给吴桥人民扣个啥帽子?



在《明朝那些事儿》版本上有一个更进一步的2.0版本:

孔有德部士兵偷的鸡是东林党大佬王象春家的,于是这个被抓的士兵被王象春家丁暴打一顿不算,还被押到了孔有德的军营里穿箭游行。孔有德部的士兵一看王家这么欺负人,气不过于是便动起手来最终成了劫掠地方。

这一个版本就是所谓东林党惹是生非说,将吴桥兵变的锅甩到了东林党头上,是网上所谓东林党祸国的主要证据之一。

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是,王家有那么横嘛?竟然敢在孔有德的军营里——人家的地盘上,当着一大堆大头兵的面把他们的同袍穿箭游营吗?

在这个版本上又有了一个3.0版本:

孔有德部士兵偷的是王象春家丁的鸡,虽被发现但是没当场抓到人。于是王象春的公子带着家丁到孔有德军营去告状,在王家指认出了偷鸡贼后,孔有德下令将偷鸡贼穿箭游营。被穿箭游营的士兵羞愤难当,于是晚上便潜入王家杀了鸡的主人。



王家公子第二天当然是又去孔有德军营鸣冤了,恰好孔有德不在营里,而接待王公子的李九成正是杀人凶手的顶头上司。得知自己部下闯下大祸的李九成,他由于将公款花光正愁没法交代,因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发动了兵变劫掠了吴桥县城。得到消息赶回的孔有德眼见木已成舟,因此心一横索性就反了。

这一版本将兵变的责任归咎为孔有德部,尤其是李九成的身上。

而无论是三个版本中的哪一个版本,都紧紧地围绕着一只鸡展开,也因此吴桥兵变被称为因为一只鸡发生的兵变。

透过表面看本质,鸡的背后是孔有德部缺粮的窘境。而造成这一窘境的责任,根据当年当事人的奏报看主要在孔有德的身上。

孔有德率部到吴桥,已经是其第三次率部赴援大凌河城了。



前两次走海路,孔有德以河口结冰和遭遇台风为由都半途而返;于是第三次改为了走陆路,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部出发前给其准备了充足的路费。然而历时近两月时间后,孔有德才率部出了山东省境,到了河北与山东交界的吴桥县。

孔部这一路真可谓是用爬的了。

在得知孔部到来时,吴桥商户闭门停业,民众纷纷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有些人因此将吴桥兵变的责任怪罪在了吴桥人民头上,认为就是他们关门闭户导致孔有德部买不到粮食,因而导致了吴桥兵变的发生。

反正孔有德部作乱不是袁崇焕的锅,就是东林党的锅,实在不行吴桥人民也得把这锅背了,总之就不能是孔有德部畏敌不前、军纪败坏的锅。

历史上真实的吴桥兵变

那么吴桥兵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吴桥县令毕自寅作为当事人,自然对此事说法是最为权威的,我们就来看看他怎么说的吧。

据毕自寅陈述,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孔有德部到了吴桥城外,由于当时已经很晚了,所以毕自寅并未去孔有德部慰劳。第二天一大早孔有德部就来人要求毕自寅到军中去一趟,毕自寅也没多想准备了一些劳军的物品后便出城去了孔有德部驻地。

当毕自寅在军营里见到孔有德时整个人都傻了,因为孔有德是被他的部下五花大绑着推到毕自寅面前的!

还没等毕自寅回过神来,带头的军官就向毕自寅提出了要求:孔有德欠下了我们大量粮饷,毕县太爷烦劳您帮他补上,我们就放了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