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荒唐人贺兰敏之,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贺兰敏之被称为唐朝匹敌西门庆的人物,他短暂的一生做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荒唐事,最终的命运也是成为武则天弄权的牺牲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女皇武则天是非常独特的传奇人物,而贺兰敏之就是武则天的外甥。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偶然机会获得太子李治的宠爱,在唐高宗登基后又顺利回宫,从此走上极尽荣耀的道路。

武则天在成为唐高宗皇后之后,按照历来传统,皇后的家族都会得到极大封赏,武则天也不例外。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被封为荣国夫人、姐姐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

在这里还有说明一下武则天父亲武士彟,他最早娶了第一任妻子,生下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后来又去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生下武则天姐妹三个。

后来武士彟去世了,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对武则天母亲的态度非常差,那时候谁也没想到武则天能有如此荣耀的地位,后来武则天就将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发配了,此时武士彟的爵位都传递到贺兰敏之头上。



贺兰敏之的母亲是武顺,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她最早是嫁给贺兰越石,儿女双全,儿子就是贺兰敏之,女儿没有具体名字,只能称为贺兰氏。

可以说,武氏家族的崛起完全是因为武则天,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贺兰敏之也是因为武则天的缘故才继承了祖父的家业,而他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

按照常理来说,不管是从亲情出发,还是从恩情出发,贺兰敏之应该对武则天毕恭毕敬,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的,事情要从贺兰敏之的母亲和妹妹说起。

贺兰敏之的父亲去世很早,因此武顺一直处于守寡状态,后来武则天成为大唐皇后,武顺作为娘家人进出皇宫非常方便,自然也与妹夫李治有了很多接触的机会。



武顺虽然年纪稍大,但是姿色绝佳,唐高宗李治对武顺非常喜爱,由于武顺进宫经常带着女儿贺兰氏,竟然也一同被李治看中,但是高宗心中清楚,武则天是绝对不会同意自己将这两位纳入后宫的,于是只能暗中宠幸。

由于武顺已经是韩国夫人,所以唐高宗就将贺兰氏封为魏国夫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唐高宗宠幸武顺和贺兰氏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武则天发现,果如李治所料的那样,武则天对此非常生气。

武则天害怕别人抢占唐高宗,于是对武顺和贺兰氏心生怨恨,准备寻找机会除掉贺兰氏。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要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武则天作为皇后要陪同前往,在这次同行的人中,有武则天的两位堂兄,二人想要抱住武则天的大腿向上爬,于是在回到京城后故意讨好武则天,给她送来了家乡美食,以此来拉拢关系。



武则天脑筋一转,将计就计,派人去请贺兰氏前来共同享用,而在这空隙时间里,武则天已经在美食中下毒。贺兰氏在武则天面前还是太稚嫩了,毫无防备心理地吃了家乡美食,结果中毒身亡。

这简直是爆炸新闻,唐高宗李治也赶来现场,武则天将下毒者说成两位堂兄,并且说他们的目标其实是自己,贺兰氏只是意外代替了自己,这件事让唐高宗非常震怒,两位堂兄就这样巴结不成反而成了替罪羊。

贺兰敏之进宫后见到唐高宗李治,高宗心情悲痛地对他说“我在早上上朝时看到她还是活蹦乱跳的,怎么会转眼间就没了呢,为什么这样突然?

同样悲伤的贺兰敏之听着高宗的诉说,史书记载“号哭不对”,也就是说,贺兰敏之只是哭泣并没有回答唐高宗的话,而这件事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史书记载“此儿疑我,由是恶之”,也就是说,武则天心中认定贺兰敏之怀疑自己,从此对他产生厌恶之情。



贺兰氏死亡后三年,武顺也去世了。此时朝堂上的武则天已经逐渐叱咤风云,随着唐高宗李治身体虚弱,武则天开始有机会掌控朝政,在唐朝出现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二圣临朝”现象。

随着武则天插手朝政越来越多,他逐渐感受到支持自己的势力太少,因为当时人们的心中还不能接受一位女皇的出现,因此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而武则天需要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保证能够稳定地统治朝野。

武则天娘家这边可供选择的人员并不多,而贺兰敏之还算是较好的选择,于是在初期阶段,武则天对贺兰敏之是扶持的。但是,贺兰敏之对武则天心中有恨,他的行为一次次触及底线,两人之间的同盟关系也越走越远。



武则天培植势力当然不会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她为长子李弘迎娶杨思俭的女儿,李弘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长子,是当时的太子,这次婚姻联盟对于武则天和杨思俭都是非常重要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