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登基提拔四人,窦太后杀两个、免两个,刘彻为何不敢吭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汉朝窦太后是历史名人,她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窦太后的名字以及出生年月,但是唐朝时开始有了窦太后名叫窦漪房的说法,从此之后广为流传。

窦太后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不幸早死,只有兄妹二人艰难度日。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登基继位,吕后强势擅权,朝中大事都是她说了算。就是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窦氏被选进宫中做宫女侍从。



出于报复心理,吕后对刘邦曾经的后宫女子进行清算,当年越是受宠,现在受到的惩罚越严厉,最惨绝人寰的莫过于戚夫人和刘如意。

即使吕雉大权在握、心狠手辣,她也要维护自身名声,对于那些曾经不受宠的女子,吕雉反而格外大方,比如不受刘邦宠爱的薄姬,吕后允许她跟随儿子刘恒到封地去安享晚年。

与此同时,吕后还将汉宫中的侍女释放出宫一部分,其中窦氏就被安排到刘恒身边。窦氏的命运从此开始转折,按照吕后的旨意,来到刘恒身边的共有五位宫女,但是刘恒对窦氏情有独钟。

窦氏受宠先后生下刘嫖、刘启、刘武,在窦氏之前,刘恒作为代王已有王妃,并且王妃已经为刘恒生育三个儿子,在刘恒登基之前,王后就去世了。



神奇的是,在刘恒登基后两个月,王后的三个儿子相继死亡,并且刘恒也并没有追封王后。

正因这样的变故,窦氏所生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儿子刘启被封为太子,也就是汉景帝,窦氏母凭子贵后来一步步升级为皇太后、太皇太后。

公元前141年,未央宫一片哀嚎声,汉景帝驾崩归西,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接过汉朝最高皇权,年仅16岁的他准备施展抱负。

汉武帝刘彻推崇儒学,在即位之初就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刘彻任命的这些人有共同点,他们都喜爱儒学,这就给满朝文武释放汉武帝治国观念上的信号。



汉武帝推崇儒学的行为遭到窦太后坚决反对,刘彻也受到窦太后敲山震虎的警示。

窦太后一直以来推崇的是黄老之术,窦太后是从汉文帝的皇后,当时的汉朝非常贫穷,朝廷采用黄老之术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以此来恢复国力。

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窦太后亲眼看到国家逐渐府库充实、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窦太后曾经要求子孙们全部都要好好学习黄老之术,她自然认为黄老之术是治理国家的正确道路。

刚刚登基的刘彻在政事上要奏报窦太后,由于窦太后阻挠儒学推行,赵绾给刘彻出馊主意,表示以后可以不用告诉窦太后。此事传到窦太后耳中,直接要求刘彻将赵绾和王臧全部打入监牢,最后两人全被赐死。

窦婴和田蚡也被免除职务,由于二人是外戚家族,这才留下性命。汉武帝的心腹亲信死的死、免的免,立志改革的勃勃雄心被打击,心情跌落谷底。



作为大汉天子,汉武帝为什么对窦太后又惧又怕,受制于她呢?

首先,汉朝讲究以孝治天下。

刘彻被称为汉武帝,准确来说,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只是后世习惯简称为汉武帝。同样地,刘盈谥号是孝惠皇帝,刘恒谥号是孝文皇帝,刘启谥号是孝景皇帝。

由此可见,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孝字,这相当于是汉朝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巩固统治阶级权力的重要方法,即使是皇帝,也要遵照孝的礼法要求。

窦太后是汉武帝刘彻的奶奶,就算是以最基本的礼制要求来说,汉武帝对窦太后也要顺从听话。



其次,窦太后背后势力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窦太后是长寿的,也是有福气的。窦氏为汉文帝生下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在生育子女方面又是一位高产帝王,在刘彻登基时,汉景帝在世的儿子就接近十个,这些手足兄弟都是有资格登上皇位的。

按照汉朝时期册封制度,汉景帝这些儿子都被封为王,而这些仅仅是与刘彻亲兄弟关系的。在窦太后的后代中,还有梁王刘武那一支,他同样也有五个已经封王的儿子,这些都是拥护窦太后的势力。

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能够登上皇位,最主要是长公主刘嫖的帮助。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规则,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幸亏母亲王娡聪明,联合有权有势的刘嫖,这才有了汉武帝刘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