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为他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鄂公卫公与英国,谁其匹者推秦琼。房杜劻勷魏彊谏,元僚济济高勋名。”



凌烟阁上,文臣武将二十四功臣在列,俱是当世人杰。

其中,被称之为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马踏黄河两岸的秦琼秦叔宝,更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而且侍君忠诚,对友仁义,著名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典故便是出自于秦叔宝。



而相传他在李世民称帝之后,一直卧病在床,休养时日竟长达12年,在李世民派御医给他看病之后,秦琼竟然吩咐下人将药倒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缠绵病榻、是真是假

关于秦琼的病是否为真,首先要知晓秦琼过往作战经历,是否为真。



秦琼曾先后追随过张须陀、裴仁基、李密和王世充等人。直到最后投靠了李渊,所谓将遇良才,才真正安定下来,展露出自己的才华。

在隋唐演义中,从秦琼跟随张须陀算起,累计参与战斗超过两百多起,更不提一些小型的围捕截杀。

《旧唐书》中描写秦琼,说他:“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这一句可谓是对秦琼战力的绝对肯定,敌众我寡,也能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可谓勇也。



《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更是直白简单,就是一句:“秦武卫勇力绝人”,如此评价,以力为尊,说是青史留名绝不为过。

因此,秦琼的战功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即便个人勇猛无双,受伤也是在所难免。

《旧唐书》中写道:“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用现代的话来讲,李渊对秦琼说道:“哪怕爱卿想吃我的肉,我的肉也可以割给你”,由此可见李渊对秦琼的重视。



毕竟在那个时代,游侠之风盛行,延绵到后来李白写道:“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而后世的《男儿行》中,更是写道:“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古代人对于情义看得极重,李渊对秦琼说的话可谓是情深义重,当然也不排除帝王心术的笼络手段。

士为知己者死,秦琼在这样的重视下,自然是每战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



哪怕后来跟随太宗,秦琼也是“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因此在来的岁月中,江山平定,再无战事,秦琼也是暗伤满身。

因此当秦琼对同僚说的话,“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即便和事实有所出入,恐怕也相差不多,秦琼在多年的征战中,恐怕是失血过多,留下的后遗症。

后世许多人猜测,秦琼的病便是严重贫血,导致体内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如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因此,秦琼多年来只能缠绵病榻。



将药倒掉、所求为何?

关于秦叔宝吩咐下人将药倒掉的传闻,其实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这样的事情传得人尽皆知,那么,秦叔宝一个藐视皇恩,欺君之罪是逃不了的。



别说死后陪葬于昭陵,能不能寿终正寝还是一个问题。

而这样的传闻,更多是来自于野史,依据民间传说而之所以传得有鼻子有眼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秦琼和唐王李世民这两个人物看点着实太多,

一个是功勋卓著的武将,一个是胸怀宏图伟业,即便是皇帝史上都难得一见的明主,这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大家都很好奇。



相比于其他朝代来讲,唐朝对于从龙之臣的清洗,相对而言,其实初期是很轻微的。

不同于前面几个朝代,如汉朝韩信张良等的狡兔死走狗烹,也不同于后世宋朝“烛影斧声”的宫廷迷局。

唐朝在对待这些从龙之城有着相对而言宽松的优待,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都被封为国公。



但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侍奉者是李世民这样的一个皇帝,他的几个兄长都是被他亲手所杀,这样决绝的心性,作为下属即便受到优待,其实也是内心十分充满了戒备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