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

0
分享至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刻回答了“为何当教师、为谁当教师、如何当教师”这一根本性问题。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

湖南是教育大省,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

从千百年来人类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来看,教育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教育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对我国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力量源泉。要深刻认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要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思想感召、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将其深度融入各阶段各类型教育中,有效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培养造就更多教育家和“大先生”。

一是提升教师队伍培养综合质量。要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和目标牵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高师资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源头上保障教师队伍素质。师范院校要坚守办学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范生专业基础、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其他院校要注重师资人才培育,为培养造就教育家打牢坚实基础。要优化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优师计划”,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供给,促进城乡、区域间教师资源优化均衡配置。

二是拓展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好老师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精进的过程。要将教育家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发挥培训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各级教研、教培体系,强化校本研修制度机制,高质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与精准培训。支持省内高水平综合大学创办教师教育学院,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与教研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要深化教育、教学和教师评价与管理改革,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师队伍管理与教育家精神的深度融合。大力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支持计划,造就一批教育家型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教师。

三是重塑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教育家精神是师德师风的价值追求和衡量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心开发教育家精神专题课程,筑牢教师队伍信仰之基。建设教育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入职宣誓、榜样引领、情景体验、实践教育、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经典诵读等日常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打造好“师者如是”“湖湘师表”等湖湘师德教育品牌。

加强党的领导,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坚强保证。

要加强教育家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持续发扬湖湘文化的尊师重教传统,充分挖掘“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徐特立、“欲栽大木拄长天”的杨昌济等湖南杰出教育家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当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教育家精神更加生动鲜活、更加深入人心。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健全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创新优化教育综合服务保障和各项惠师政策落实机制,切实保障和稳步提升教师待遇,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要根据我国总体供需格局的发展变化,大力推动院校重组和学科重塑,重构教育供给体系和能力。要务实推动“县管校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以及“县城学校用编、乡村学校用人”等改革试验落地见效。要积极探索职称评聘分离、职称与待遇脱钩改革,推动形成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和收入分配格局。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清单管理制度,为学校和教师减负赋能,加快推动全省教育治理现代化。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8日第4版

作者:湖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李殿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42590文章数 122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