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能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你看赵云死时发生了什么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之中,赵云所说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赵云心中有着何等的雄心壮志。

不过说起《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会特别熟悉。作为历史上豪杰并出的时代,许多文臣武将的盛名,远远超过其他时代。像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又或者是千古忠义的关云长,以及浑身是胆的赵子龙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已然深入人心,成为千古不朽的印记,伴随着中华文化一同流传。



不过,说起三国时期的人物,关羽此人在死后千百年来,因忠义而被捧上神坛,逐渐成了人人祭拜的关老爷。张飞此人虽然声名远远不如关羽,但也成了一代城隍,享受人间香火。反观赵云呢?他在死后却没有被封神。按理说,同为蜀汉大将,赵云在坊间的名气也丝毫不逊色于关羽、张飞两人,那为何死后没有被封神呢?

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当中,但凡要提起一个个令人心折的英雄。“五虎上将”绝对是避不开的话题。作为蜀汉最有名的五名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个人的人物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个勇武,有万夫不挡之勇。

不过,大家都知道的是,《三国演义》其实罗贯中写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换句话说,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有艺术加工成分的。譬如说,蜀汉的“五虎上将”,它在历史中就不是真实存在的。

真实的历史中,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将关羽封作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赵云呢?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杂牌将军。



换句话说,赵云成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身份形象,其实就是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之中,将赵云写成了跟关羽、张飞等人一样的一流武将,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但在《三国志》当中,对赵云的描写仅限于“机智,勇敢,忠义”这样的字眼。

同样,两次救阿斗,定军山之战等等体现赵云厉害的场面,在《三国志》中描写得也极为模糊。第一次救阿斗,只说了赵云将走失的甘夫人和阿斗寻了回来。第二次救阿斗,是赵云带着张飞一起将阿斗夺了回来。那么其中是赵云起的作用大呢,还是张飞起的作用大,很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至于定军山之战,赵云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文臣谋士而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

真实身份?

近些年,关于赵云的身份探讨一直没有断绝。真实历史中,赵云不是五虎上将,只是刘备身边一个杂牌将军的论点基本上是公认的。他在刘备身边的作用,也更像是管理人才,而非是冲锋陷阵的一流武将。



同样,有一个观点让很多人都很惊异,那就是赵云在历史上的主要扮演角色其实是文臣而并非是武将。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三国志》当中,没有一句提及赵云是武将的字句。另一方面,《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在武侯祠之中,赵云却是文臣扮相。

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夸张,但说到底也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根本不像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不仅成为了“五虎上将”之一,更是成为几近完美的英雄形象。



因此,许多人好奇为何关羽和张飞死后能够被封神,并且被世人捧上神坛,那赵云却为何不行?

其实,深入思考的话,或许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赵云之死

在历史上,关羽、张飞都是名副其实的蜀汉大将,《三国演义》之中或有艺术加工成分,但出入想必没有赵云那么大。不过,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的忠义之名算是彻底流传开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