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荣渔2682号血案:真实版太平洋大逃杀,33人出海,22人葬身大海

分享至

2010年12月的一天,荣成市鑫发水产公司大型鱿钓渔船“鲁荣渔2682”号斩冰破浪,悄然起航。当时整个山东的海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鱿鱼批发价从2009年每斤5-6元,涨到了9-10元。即便如此,鱿鱼仍供不应求。近海资源枯竭,2682号航标指向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海域。



船上共计33人,船长李承权是这艘轮船的最高“统治者”,他44岁,来自大连。船员们来自东北、内蒙等各地。这将是一段死亡旅程。

据说,在鲁荣渔2682号接船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些许奇怪的事情,最开始找的做饭的大师傅姓严,大连人,大副找的,当天晚上,船上的人在船上没事打扑克,突然大师傅喊着“杀人了,杀人了”,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12点,快一点左右的时候,大师傅自己跳进了海里,往港口中间游,幸好被有个站锚的船,发现给救了上去,当天大副就把人给送了回去,据大师傅的家人说,大师傅脑袋受过刺激,后来,大师傅换成了老夏。



就这样,一行33人还是出发了,其实本来同行有35人,另外两个人因为别的事情耽搁没有去,33人跟渔业公司签的合同是两年,普通船员是一年四万五的底薪,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还有提成,33人中有十多个人连船员证都没有,就跟着一起出了海。

33名船员,主要来自辽宁沈阳、朝阳、丹东、抚顺、大连、吉林长春、内蒙古、山东等地,大家多多少少都是亲戚或者朋友邀约聚在了一起。刚出发,大家还一团和气,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着期待,在前往秘鲁的路上,大家成天打打牌,天南海北的聊天,憧憬着回来之后的生活。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1年2月2日,太平洋中心,夜

大年三十。团年饭上8个热菜,全是难得一见的肉食。

通过船上唯一的海事卫星电话,船员纷纷向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甚至拜早年。

马玉超年龄较小,仅25岁,在船上学历却最高。

在给家里的电话中,他安慰妈妈:你就当我又上了两年大学。

他在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读机电专业,毕业后工作一直没着落。

对于船员工作,他说不上喜欢,在一个月里,他屡次晕船,几乎想逃回岸上。

诱惑马玉超的是高薪。按照船员与公司的约定,两年后返回渔港时,他们每人将获得4.5万元每年的保底工资和奖金,奖金为每钓1吨鱿鱼奖励400元钱。

这样,在两年归国之时,他将可以拿到大约10万元的钞票,这笔钱足以让家境贫寒的他独立在社会闯荡。



马玉超隐隐不安的是,他是乘坐另一艘“鲁荣渔2660”入海的,然后再转入“鲁荣渔2682”号,船上包括他一共有18人都没有“海员证”。他们的出海,近似偷渡。

王鹏是船上最小的,1987年生,他跟马玉超一样是大连人。刘贵夺1984年生,26岁。3人年龄相仿,又都是通过大连的劳务中介上船,彼此无话不聊。

谁能料到,4个月之后,刘贵夺成了这艘船的“魔王”:几乎所有被害者都与他们有关。王鹏则是帮凶。

2011年3月某日,秘鲁海域渔场,夜

“鲁荣渔2682”号船长36.98米、宽7米,排水量为233吨,主机功率为330千瓦。在2011年2月底抵达目的地。

这里是世界著名渔场,在东南暖流和秘鲁寒流的交互作用下,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底冷水上泛,各种冷水性鱼类在浅海区大量繁殖。

此刻,夜色正浓,渔轮挂满了大灯泡。鱿鱼有趋光特性,夜晚见灯光自然向船聚集。

船员们每个人守着一个鱿钓机。船员工作似乎简单而枯燥:拉起上钩的鱿鱼,然后将鱿鱼切成块,装起来放入冷冻库,是一个纯粹的体力活。

但刘贵夺已经发现了一些诀窍:放钩要耐心、拉线要快速、杀鱿鱼要精准。同时,为了防止缠线,需要不停与伙伴沟通。

刘贵夺是黑龙江人,初中没读完回家干农活,之后外出打工,在卖场、建筑工地等都干过,年纪不大却在社会已闯荡十年。

在其他船员眼中,刘贵夺好像运气特别好,总能钓到又多又大的鱿鱼。

2011年5月底,南美洲太平洋海域,争议起

在过去3个月里,刘贵夺产量排在了第一。3月、4月、5月,刘贵夺分别钓鱿鱼8000斤、6000斤、1.4万斤。

虽然夜以继日,甚至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但想起归国后就捧着大叠的钞票,刘贵夺还是梦中都能笑醒。



16日,船员黄金波和岳朋病了,事实是累倒了。

船上无医药,船长要等其他渔船把他俩带回国并停发工资。在谈到劳动报酬时,纠纷顿起。

按照船员们的理解,合同约定非常清楚,工作两年,保底收入每年4.5万元,两年就是9万元。另外加每吨400元的提成,收入相当可观。

船长李承权说:你们理解错了。合同不是这么规定的。合同写得很清楚,如果没有钓到一条鱿鱼,那么每人给保底工资4.5万元。前提是“如果没有钓到鱿鱼”。但如果钓到鱿鱼,计算方法是另一种:每人每月给1000元工资,这笔钱已经按月打给了每人的家属,另外加400元每吨的奖金。

刘贵夺的心沉到了冰底。照后一种算法,他这3个月里,一共产量14吨,计5600元,平均每个月仅2000元。

船上生活太枯燥,刘贵夺日夜抽烟,加上在船上赊欠的吃用,他惊恐地发现:这么干下去,别说赚钱,回去还要倒贴钱给公司。

最新的“合同解释”,迅速在船员中私下流传。暗流涌动,而表面看,大家还在辛苦捕鱿。

此时,这艘渔船已经装了几十吨的鱿鱼,按批发价算,船员们已经创造了数百万元的财富。

2011年6月初,秘鲁海域,筹谋

船员包德格吉日胡(同伴一般简称其包德)是内蒙古人,找船长要求回国,被拒绝。

包德知道刘贵夺也十分不满,就和他商议劫船回国。然后两人分头串联。

包德联络的是内蒙古老乡双喜、戴福顺。刘贵夺、黄金波是老乡,都是黑龙江人,他俩分别说服姜晓龙、刘成建、王鹏、丁玉民一起参加劫船行动。

刘贵夺动员说:我有熟悉的律师朋友,回国后,我们就跟公司打官司,不怕要不到钱。

几乎所有船员都知道刘贵夺、包德等人将劫船,但没有人向船长和管理层告密。此刻,秘密筹谋的反叛者,浑然不知的管理者,等着看戏的中立者,几乎各占三分之一。

大学生马玉超说,他不参加行动,但他会计算油耗,可以帮助大家返岸。

刘贵夺对行动的每个细节都做了充分考虑。一是必须等到加满足够回国的燃油才能行动;二是必须破坏通信装置,防止其他渔轮靠近;三是藏起厨房的菜刀,防止伙食长夏琦勇持刀;四是他们这群对轮船一窍不通的人,需要有技术力量支持,不然劫了船也开不回去。最后,行动要有信号,他规定的动手信号是“起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