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蔡彤娟:建交60周年,中法经贸合作再升温

0
分享至


编者按: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就中法双边贸易等相关问题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现将专访内容发布如下: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这是习近平同马克龙握手。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数字”增长的背后

记者:60年间,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达到2022年的812亿美元。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请您帮助分析如何理解“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这样一个数字?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的背后,中法经贸往来近些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蔡彤娟:“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这个数字反映了两个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显著变化和发展趋势。当我们看到“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00多倍”这样一个数字时,首先要明确这个数字是在描述一个相对变化,而不是绝对数量。这意味着与1964年中法建交当年的1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12亿美元,已经增长了800多倍。实际上2021年中法双边贸易额就已经突破了800亿美元。

这一增长是在1964年-2021年这将近60年的时间内实现的,反映了中法两个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意味着中法建交60年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发展的趋势。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贸易方面,中法之间的交易额持续增长,双向贸易更加平衡。

中国对法国的出口和自法国的进口都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贸易比重的提高,反映出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2022年,中国对法国出口的前三项商品分别是电话机(手机)及其他发送或接收声音、图像 或其他数据用的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和低值简易通关商品;其中低值简易通关商品主要包括C类快件(价值5000元人民币及以下的货物)和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零售商品等,反映了跨境电商业态的快速提升。法国对中国出口的前三项商品分别是美容品、化妆品及护肤品,飞机和药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如航空、核能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双方的产业水平,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创新活力。

◆在投资领域,中法两国的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对方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企业在法国的投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能源、环保、高科技等。同时,法国的企业也在中国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更深层次合作。这种互相投资的趋势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在科技领域,中法两国在航空航天、核能、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共同研发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也为两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中法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也日益紧密,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寻求中法经贸的互补性

记者:请您帮助介绍,中法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近些年中国非常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法国是否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

蔡彤娟:中法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互补性。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而法国则在高端制造业、奢侈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这种差异使得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其次,中法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互补性。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法国则在环保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实力。通过加强科技合作,两国可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中法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具有互补性。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法国作为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中法两国服务贸易总额从2013年的98.7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200.7亿美元,已经翻了一倍。在服务贸易领域,法国确实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例如,法国在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可以通过学习法国的服务业发展经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法两国可以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例如,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两国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和市场;扩大教育合作,推动两国教育交流和人才培养。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中法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法合作有广泛的机遇和潜力

记者: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多重挑战之下,中法开展合作是否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方法?中法新的合作领域或者空间在哪里?

蔡彤娟: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法开展合作无疑被视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方法。

中法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通过加强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政治层面,无论是在地区层面,还是在联合国层面,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延宕的当前中法两国开展合作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联合国层面加强立场沟通、外交合作,对于稳定地区形势,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领域,中法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法国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航空、汽车、核电等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了许多重大项目的实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世界能源、粮食、关键原材料等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中法经贸合作对于稳定地区和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法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中法两国在新的合作领域或空间方面有着广泛的机遇和潜力。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新零售、跨境电商、养老经济、航空基础设施、能源中法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 人工智能成为两国战略性发展新方向。在科技创新方面,中法两国都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在文化领域,中法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可以加强在文化创新、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法两国还可以在文化产业方面开展跨国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后,在环保领域,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中法两国可以加强在清洁能源、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两国还可以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记者:在数字或者绿色能源领域这些涉及“未来发展”的领域,您认为中法如何更好的开展合作?

蔡彤娟:在数字经济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而法国则在高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技术积累。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例如,中国企业在法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利用法国的科研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法国企业也可以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和市场。

其次,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和法国都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法国则在核能、水能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双方可以在这些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开发,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推广。比如,中国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与法国共同建设大型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实际上中法两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法两国的企业就共同参与了欧洲航天局的一些合作项目。在芯片制造领域,华为首家海外工厂将在法国落地,预计于2025年底投产,主要生产4G/5G基站所需的芯片组、主板等零部件,供应范围涵盖整个欧洲市场。在绿色工业和环保领域,中国锂电池制造商厦钨(XTC)和法国核电巨头欧安诺集团(Orano)在敦刻尔克投资建厂。这些案例表明,中法在涉及“未来发展”的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相信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成功案例。

“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2023年4月,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的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在您看来,“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的建立,需要突破哪些挑战?这样的机制将对两国经贸合作产生怎样的价值或影响?

蔡彤娟:“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建立,需要突破以下几个主要挑战:

一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问题。在食品供应链中,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这需要在法国农场实施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农产品在生长、采摘、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需要在运输和分销过程中保持高质量,避免食品损坏或变质。这需要高效的物流系统和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

二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挑战。法国和中国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这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法国农产品的接受度。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法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语言障碍也需要得到克服,以便在供应链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三是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法国农产品在运输到中国的过程中,需要面对长途运输、关税、税费等多重成本。这可能会使得法国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影响到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寻求政策支持等方式,来降低法国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四是市场接受度和品牌建设的挑战。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法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消费者教育等方式,提高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需要与中国的餐饮企业、零售商等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


▲第二届进博会法国国家馆展出的法国葡萄酒。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这一链条不仅展示了中法两国在农业、食品加工、物流运输和餐饮服务等领域的紧密合作,更体现了双方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标准服务的共同追求。

首先,这一全链条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中法两国的贸易往来。法国作为欧洲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优质的农产品如葡萄酒、奶酪、面包等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法国农产品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选择。同时,中国的优质农产品也将通过这一链条进入法国市场,为法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食品选择。这种贸易往来的增加将有助于两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次,这一全链条的建立将提升两国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通过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确保两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将有助于提升两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两国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这一全链条的建立还将促进两国在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最后,这一全链条的建立将加强中法两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法国的美食文化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中国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法国的美食文化,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同时,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将通过这一链条传播到法国,让法国消费者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的美食文化。这种文化交流将有助于推动两国在旅游、教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法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互利共赢

记者:中法、中欧之间存在着一些经贸争端,您认为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互利共赢、建立理性健康的大国经贸关系?对于中法经贸合作的未来您有着怎样的期待?

蔡彤娟:中法、中欧之间存在一些经贸争端,这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是正常现象,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中法、中欧之间的经贸争端与中美经贸争端的性质不同,后者主要是出于扼制、打压的考虑,而前者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因此,中法、中欧之间的经贸争端相对于中美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一是中法、中欧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高层对话、专业论坛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这有助于减少误解和误判,避免冲突升级。同时,双方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合作的切入点。

二是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在经贸领域,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利益关切。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例如,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兴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而欧洲企业在中国投资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和发展机遇。这种合作共赢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双方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三是倡导理性健康的竞争,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但过度的竞争也可能导致冲突和摩擦。因此,双方应该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贸易准则,避免采取损害对方利益的竞争手段。同时,也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触碰对方的底线。针对可能出现的争议和问题,双方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机制进行解决。这些机构可以是政府间性质的,也可以是民间性质的,只要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即可。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

总之,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互利共赢、建立理性健康的大国经贸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只有通过真诚的合作和理性的竞争才能实现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对于中法经贸合作的未来,有以下几点期待:

一是期望中法两国在经贸领域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法两国作为重要的经济体,应该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彼此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双方可以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二是期待中法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能够取得更多成果。除了已经开展的一些合作项目,如2019年中国在巴黎成功发行40亿元主权债券等,还希望看到双方在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磋商能够取得积极进展。这将有助于提升中法两国的金融合作水平,并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中法在“第三方金融合作”方面的潜力非常重要,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在非洲和其他法国金融和银行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合作,中法两国可以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中法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能够开展更多的合作,中法两国在这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一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9542文章数 401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