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假如许世友的两套作战方案得到采纳,估计世界历史会被重写!

0
分享至

“我们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帮助他们,他们竟然恩将仇报,骂我们,打我们,真是天理难容!”

1978年,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看着桌上堆积的通报,气得眼睛发红,忍不住站起身,拍着桌子大骂不讲情义的黎笋集团。

黎笋是当时越南的最高领导人。这位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得到了我国军事上的帮助,歼灭了法军,解放了多个越南境内的城镇,还得到了我国经济上约200亿的援助,有效推动了国内的建设工作,却在得到足够多的好处之后,非但没有感激我国,反而将我国的边境搅得不得安宁,制造了上千起事端。



也正是黎笋集团这样的举动,逼得我国最终不得不出于自卫,打响了震惊中外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黎笋集团恨得牙痒痒的许世友正是从中央军委手上接过帅印,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奔赴前线指挥作战的老将。

彼时,许世友提出了两套作战方案,都是打着让黎笋集团后悔莫及的主意。可惜它们都没能得到采纳,否则世界历史很可能会被重写。



许世友挂帅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安全和正当权益,我国有时也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军事手段。

1979年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一个典型。

1979年2月17日,我国正在欢度春节。但就在国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乐的气氛之中时,中越边境的形势却已经变得格外紧张。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出的名为《士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的文章,就如平地惊雷一般,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要知道,《人民日报》上一次用如此严重的口吻说话,还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之时。

不少国民都在心中猜测,我国很可能是被这些年一直在上蹿下跳的越南“逼急了”,战争应该很快就会爆发。



果不其然,在全国人民的密切关注下,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而挂帅出征的正是时年75岁的老将军许世友。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将亲自奔赴前线,指挥作战。

放着年富力强的将领不用,让一个75岁的老将带兵上前线?不少人在知道这一安排之后,不免对中央军委的择帅标准产生了质疑。

但其实,这是邓小平亲自点将的结果。而他做出这一决定,自然也是经过了深谋远虑。



1978年,邓小平刚刚恢复工作,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解放军总参谋长,抓紧处理一应事宜。

越南黎笋集团在中越边境的疯狂行径,因事关国家安全,得到了邓小平极大的关注。

事实上,对于是否要在边境惩罚黎笋一事,邓小平考虑良久,也焦虑了良久,因兹事体大,总是很难下定决心。



邓小平担心,一旦发起自卫反击战,哪怕只是范围不大的自卫性质,也可能因为带有国际性,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后引发“难以断定”的后果。

为此,他需要更加谨慎。这也是期间邓小平出访美国,频繁接触各界人士,回国后又冷静观察国际形势,高屋建瓴,最终才毅然作出还击决定的原因。

已经确定了要还击越南,接下来便是确定指挥大权要交给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邓小平也没有过多迟疑,他认为许世友就是最好的人选。



为此,他还在中央军委内部召开决策会议,就该决定征询了其他中央领导的意见,后者全部无异议,于是,广西段的边境还击战指挥大权就正式交到了许世友的手上。

邓小平选择许世友,一是因为许世友能力强,有过多次大战经验,且当下身体状况良好,能够上前线,二是因为许世友当时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此前我国将援越物资和武器弹药运到越南,很多时候是通过广州军区,后者对广西、对越南更为熟悉。综合多方面考虑,参战部队由广东向广西边境开进更有效率,也更适合打头阵。



许世友也丝毫没有推脱。事实上,他对忘恩负义的黎笋集团十分厌恶,早已发誓要让他们好看。

为了表现自己的决心,他还在邓小平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称一定会让他看到他们部队平时的训练成果,看他们的“战斗力究竟是强还是弱”。

许世友表示:“不打则已,打就一定要打好,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有多大的牺牲,都要打赢这一仗,否则,是要杀头的。”



第一个方案

中央军委会议一结束,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向仲华立刻就飞回了广州,并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广西南宁。

彼时,广州军区的参战部队早已在接到许世友的指示之后,以旅为单位,组成梯队,以摩托化速度从广东开进了广西边境。

与其同时,许世友和向仲华也在抓紧制定广州军区的作战方案,上报给中央军委。



许世友是决心要让黎笋集团尝一尝苦头的。他最早制定的方案就是奔着让黎笋集团后悔莫及去的,也因此他提议可以安排东线兵团正面对敌,而西线兵团从老挝借道直接袭击,待伤了越南中部的元气之后,再向北和东线兵团实现回合。

这一作战方案其实采用的正是我军最为擅长的迂回包抄的战术,目测最少可以歼灭30万越军,给予越南一次致命袭击。



只是,等许世友将这一套对越作战方案上报上去后,中央军委内部却无不感到震惊。

就是一锤定音、作出给予越南还击决定的邓小平也不免皱眉,认为这几乎相当于要让越南直接灭国了,很可能会在国际间引发了误会。

要知道,给予越南还击,就是要把这场战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强调其自卫的性质。



一旦真的歼灭了30万越军,本在舆论上受到同情的中国很可能就被误会成非正义的一面,再将苏联等国的宣传,凭白惹上了不少的麻烦。

也正因为考虑得更加深远,包括邓小平在内,中央军委都不愿意同意这一“冲动行事”的方案。

许世友无法,只能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案。



第二个方案

许世友虽是嫉恶如仇,却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刚刚上报第一套作战方案,还未得到中央军委的反馈的时候,他就在想方设法地了解越军的作战特点、弱点,了解和熟悉中越边境对方的地形,并且从中选择突破口。

在他看来,这三件事情格外重要,最后一件是关键,前两件是基础,只有一一落实,才不会打无准备之战,只能以更小的牺牲更大概率地取得胜利。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三件事的落实,许世友还找来了司令部情报部的部长。后者对越南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十分了解,说起来轻车熟路。

但就是从他口中知晓了中越边境的地形,谨慎的许世友也不全信。他坚持要到现场亲眼看看地形,带着边防部队的战士登高望远,又对着地图一一辨认。

在初步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回到南宁指挥所,许世友同作战部的一种同志畅谈自己的设想。



在他看来,对准对方弱点,用打济南时使用的“牛刀杀鸡”的战术,也即使用强大的优势兵力、兵器进行猛烈突击是最好的作战方案。

作战部的同志根据许世友的设想,结合此前上报的迂回包抄的战术,具体设计作战的细节。

他们认为,整个战役可以分成2个阶段进行,预计在2月17日发起战斗,作战1个月,速战、速决、速撤。许世友看完后很是满意。



怎知,此时中央军委也反馈了对他此前提交的作战方案的意见,那就是不同意。许世友虽猜到中央军委的顾忌,但在得知其要求两兵团全部从正面推进时,还是有些不甘不愿。

好在他到底懂得顾全大局,还是立刻指挥东西两兵团和越军展开正面对抗。就是如此“简单行事”,我军还是轻松地将越南军队压着打了,很快就打下了越南北部多个重镇。



只是,就在许世友率领我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他收到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新的命令,那就是暂停进攻,撤军,准备谈判。

许世友不赞同这一方案。他很快向中央军委提交了新的作战计划,表示需要暂缓撤退,好追击柬埔寨方向的越军,达到一举消灭其精锐部队的目的,使其短期内不再具备骚扰中国边境的实力。



只是,彼时许世友已经带军将越军打回了河内,完成了还击的战略目标。中央军委认为不需要再拉长战线,以免让我过陷入战争泥潭,影响自身发展,也影响国际声誉。

如此,许世友提交的第二套作战方案也被打回了,我军以最快速度撤出了越南,越南逃过了灭国的危机。

参考文献:

金冶 胡居成 胡兆才. 百战将星 许世友[M]. 1999

胡居成.许世友的最后一仗[J].党史纵览,2004(02):28-3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11文章数 438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