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4年,美国特使赫尔利突访延安,毛主席如何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0
分享至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44年蒋介石军队在中国大陆对日作战中节节败退,不能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行动减轻压力。

到了这年10月,侵华日军不但打通了一些贯穿中国南北和西南的重要交通线,还占领了郑州、许昌、洛阳及华南的长沙、衡阳、桂林、柳州、南宁等重要城市,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短短几个月内失地数千里,丧师数十万。



蒋介石忙于用他的军队包围和消灭正在进行艰苦对日作战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此十分不满。

1、赫尔利充当国共调停人的缘起

9月14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再次强调中国政府与中共之间预先取得协议,具体布置如何在华北有效地对日作战,这将是他希望看到的。此前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时向国民党转告了罗斯福愿意充当国共谈判的调解人的意向。

华莱士向蒋介石说明,美国对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兴趣,美国的兴趣是取得抵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月,赫尔利作为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到了重庆。毛泽东对赫尔利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华调解国共谈判的用意,有透彻的了解。

他在一年以后曾指出:

罗斯福总统在世时,“为了美国的利益,他没有采取帮助国民党以武力进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毛泽东看到,美国的利益仍然需要中国暂时保持国内和平,这对减轻美国在对日战场上的压力将会很有益处。毛泽东从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和平与民主考虑也欢迎美国的调停。他希望美国在制止国民党内战企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希望美国在促使国民党进行政治改革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

他是把赫尔利作为反法西斯盟国的使节来欢迎的。



9月10日,赫尔利刚到达重庆,朱德便写了一封信给赫尔利,邀请他访问延安。这个邀请,显然包含了毛泽东的最后决策。

9月12日,毛泽东指示中国共产党派驻国民党政府的代表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与赫尔利在重庆面谈。

10月17日,林伯渠、董必武按毛泽东的指示,与赫尔利就解决国共两党关系,立即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举行了首次会谈。

赫尔利认为只要答应给中共军队以美援,毛泽东便会采纳他的条件。

他很自信地向谢伟思说:

“不用发愁,我会把双方撮合到一起。他们(共产党人)将会得到美国武器。那正是我在这里所致力的。我对这种事情是有经验的。我知道事情会变得棘手,但是我过去做过这种事情。”

赫尔利信心十足地要在中国创造一个奇迹,完成罗斯福给他的重托。

蒋介石也因为赫尔利对他的支持,赞扬赫尔利是调解国共关系最合适的人选。他电告罗斯福,要求给赫尔利较长时期的使命和更广泛的权力。罗斯福出于对赫尔利的信任,满足了蒋介石的要求。11月27日,罗斯福向参议院提请任命赫尔利为驻华大使。

1944年10月,美国大选结果尚未见分晓,为避免政敌攻击,赫尔利访问延安的计划暂时被搁置,但他派助手麦克纳利去了延安做准备工作,在重庆他也做了协议起草的准备工作。

他告诉中共代表林伯渠、董必武:

他已为中国解决了中美邦交中很困难的问题(指帮助蒋介石排挤掉了史迪威),现正试图解决国共关系。



他还说,21日蒋介石送给了他一个方案,他考虑中共不可能接受。已当场退回,蒋现在正在起草新方案,待他看后带去延安。他竭力要使毛泽东和中共相信,他赫尔利,是公正的、不偏不倚的。

2、赫尔利访问延安

10月28日,赫尔利和蒋介石完成了协议草案。11月7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罗斯福连任总统,赫尔利去延安的国内顾忌已经消除。

在取得罗斯福同意后,赫尔利带着由蒋介石和他自己起草的协议草案,在林伯渠的陪同下飞往延安。

赫尔利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他想给延安一个惊喜,造成轰动效应,因此他事先并没有通知延安说他自己要来。



美国飞机到达延安机场时,照例由周恩来和美军观察组的包瑞德上校前来迎接。

当赫尔利身着考究的军服,胸佩闪闪发光的勋章出现在机舱门口时,周恩来问:“那是谁?”
包瑞德暗暗吃惊,说:“这是赫尔利将军,美国总统派到中国来的特使。”
周恩来随即对包瑞德说:“你陪他先在这儿休息,我去找毛泽东。”

说罢,周恩来急忙向城里赶去。

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袖得知后,立即集合起来,坐进毛泽东那辆为战争毁伤了的救护车,在乱石路上向机场疾驶而来。

另外还有一个营的部队集合在机场,为这个突然到来的美国特使举行了一次临时安排的检阅仪式,中共领袖们热情诚挚地欢迎这位美国将军。

毛泽东和赫尔利少年时的生活经历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当他们坐的救护车在滚滚泥尘中颠簸前进时,他们看到一个牧童赶着一群牛羊路过。赫尔利说,他少年时也是一个牧童,懂得牲畜的习性。毛泽东回答说,他年轻时也放过牛。

他们的车经过浅浅的延河,河水浅得可以涉水而过。毛泽东说,这条河夏天水涨,冬天水涸。

赫尔利便回忆起他的故乡俄克拉何马州及其干涸的小河来。

他说,在夏天河流是那样的干涸,简直可以根据河里激起的飞扬的泥尘,就能判断鱼群什么时候在向上游动,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哄笑。



毛泽东给了赫尔利很高的礼遇。当天晚上延安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赫尔利成为宴会的上宾,情绪甚为激动。

3、赫尔利与中共的谈判

当时在延安的会中文的美军观察组另一成员戴维斯,成了赫尔利的翻译。

兴高采烈的赫尔利告诉戴维斯说,他带来了一份协议草案,并预料共产党人会在这上面签字,然后他把这份协议带回重庆去,他也能让国民党在这上面签字。

不知深浅的戴维斯冒昧地谈到,共产党可能不会像他想像的那么容易打交道。

这话使得正处于兴奋状态的赫尔利很不高兴。但是戴维斯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主要想法对美国特使直言相告,他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美国外交官必须做的事。

戴维斯给这位总统特使留下了一份备忘录。

赫尔利对于戴维斯的忠告不以为然,他继续按他的立场行事。

11月8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开始与赫尔利、包瑞德进行会谈。

赫尔利一开始就提出了他和蒋介石事先共同拟定的5点方案。

其内容是:

(1)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工作,来统一在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2)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遵守与执行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3)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拥护孙中山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原则。双方将遵守为了提倡进步与政府民主程序的发展的政策。
(4)在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共产党军队的一切官兵,当被中央政府改组时,将依照他们在全国军队中的职位,得到一样的薪俸与津贴,共产党军队的一切组成部分,将在军器与装备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
(5)中国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地位,并将承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中国一切政党将获得合法地位。

赫尔利对毛泽东说,他作为总统的个人代表到延安来,是要讨论有关中国的问题。



蒋介石同意派一个美国调解代表团来促进民主,并“通过统一中国的军事力量”,来加速打败日本的步伐。

他宣布,他带来了蒋介石的建议,就是给予中共合法政党的地位,共享由租借法案而得来的美国物资,并在最高国防委员会里占有一席。

条件是中共将其军队及其全部地区交由蒋介石指挥和支配。

4、赫尔利与毛泽东的“交锋”

毛泽东问赫尔利,这5条代表了什么人的思想?赫尔利说,这些观点是他自己的思想,不过是我们大家制定出来的。

包瑞德告诉他,毛主席是想知道委员长本人是否同意所提出的观点。赫尔利说,已经同意了。

毛泽东声明,蒋介石的主意便是要中共把军队和人民交给蒋介石这样腐败的政府。在这个政府中,中共将是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分食的客人。

毛泽东指出,正是国民党顽固地拒绝与中共妥协,因此阻挠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为了实现民主与团结,中国必须有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政党的联合政府,为此目的,现政府必须改组。

毛泽东进而指出,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战斗力。

在195万大军之中,77.9万人用来监视共产党,而在最近所有对敌战役中,部队都溃不成军。

赫尔利为蒋介石的军事行动辩护,并对毛泽东进行指责,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毛泽东有力地回击说:

“将军,我所说的关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话,罗斯福总统、邱吉尔先生、孙科博士和孙中山夫人都说过的。你认为这些人士是中国的敌人吗?”

赫尔利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转换话题,宣称蒋委员长愿意在中国军队的最高机构——国民军事委员会中让中共占有一个席位,这是他有意与中共达成协议的明证。



毛泽东指出,国民军事委员会很少开会,只不过是一个由失意军阀和各省将领组成的、用以装点门面的机构。

中国共产党绝不会为了在该委员会中取得一个席位,而解散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和撤销最有效率的政府。

赫尔利说:

“这个协议将使你在大门里有一个立脚之地。”

毛泽东反问他:

“假如你被反绑着双手,即使走进了大门,又有什么用处呢?”

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应当改组的是丧失战斗力、不听命令、腐败不堪、一打就垮的军队,比如汤恩伯、胡宗南的军队,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的公意是,哪个军队腐败,就应该改组哪个!

赫尔利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他只好说他乐于考虑共产党认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条件,欢迎中共提出自己的方案。

5、赫尔利与中共达成的5条协议

9日,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议草案。



毛泽东提出:

国共两党必须通力合作,打败日本,复兴中国;建立各党各派各人民团体代表组成的联合政府,建立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联合政府应成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提得进步、民主与自由;联合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应承认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公平合理分配军援装备;承认一切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等。

赫尔利认为他需要一天的时间把协议措辞进行修改。

从9日晚上到次日上午,赫尔利对共产党的建议在措辞上,再三进行修改。

在10日下午第三次会谈中,赫尔利专门问了毛泽东:

“你们这个方案是否还与蒋介石合作?是否还让蒋介石当政府主席?”

毛泽东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

赫尔利还问毛泽东:

“如果国共两党领导人同意谈判,你认为谈判的地点可选择在何处?”

毛泽东响亮地回答:“在重庆!”

赫尔利对毛泽东的回答表示满意和欣慰。

他认为,只要蒋介石还保持原来的地位,把共产党军队控制起来就有绝对的把握。这个草案对蒋介石是有利的,它是“使共产党签订协议,将他们武装部队的控制权交给国民政府的惟一文件”。

赫尔利在谈判中将双方的分歧电告罗斯福,得到了罗斯福的指示。

他与毛泽东经过反复讨论,双方共同达成如下5条协议:

(1)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应共同工作,统一中国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2)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的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并颁布及实行用以改革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民主政策。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
(3)联合国民政府拥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建立民有、民享、民治之政府的原则,联合国民政府应实行用以促进进步与民主的政策,并确立正义、思想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向政府请求平反冤狱的权利、人身自由与居住自由,联合国民政府亦应实行用以实现下列两项权利:即免除威胁的自由和免除贫困的自由之各项政策。
(4)所有抗日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国民政府及其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应为这个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由联合国得来的物资应被公平分配。
(5)中国联合国民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



毛泽东与赫尔利新达成的协议,其根本要点是把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区别开来,把国民党与共产党及其军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处理问题。

赫尔利主张毛泽东立即赴重庆和蒋介石会见。

他将“以美国(的)国格来担保毛主席及其随员在会后能安全地回到延安”。

“不管毛主席、朱总司令或周副主席,无论哪一位到重庆去,都将成为我的上宾,由我们供给运输,并住在我的房子里。”

接着他建议毛泽东在协议上签字,并表示他也要签字,题目定为《中共与中国政府的基本协议》。

当晚,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当天讨论的文件,授权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文件上签字。

11月10日,秋高气爽,阳光和煦,毛泽东与赫尔利在王家坪对协议进行了草签,赫尔利签了字,然后毛泽东签上了个人名字,赫尔利把草签协议带回重庆交蒋介石签字。

毛泽东托赫尔利把协议转交罗斯福,并托他带给罗斯福一封信,信中说:

“这一协定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我们一向愿意和蒋主席取得用以促进中国人民福利的协定,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于中国人民的同情。”

毛泽东在信中还感谢罗斯福总统“为着团结中国以便击败日本,并使统一的中国成为可能”所作的巨大努力,表示:

“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着历史传统深厚的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军,在重建世界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

11月10日协议签订之后,赫尔利也致函毛泽东,对毛泽东和中共的诚挚合作表示感谢。



这天赫尔利特别开心。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他相信星期五是他的吉日。他的生日是星期五,他结婚是星期五,第一个孩子生于星期五,获得第一枚勋章也在星期五!

所以他在这个吉利的星期五就决定马上坐飞机赶回重庆去。他想他这次是凯旋而归!

谁承想,得意洋洋回到重庆的赫尔利,才下飞机不久,就被蒋介石兜头泼了一瓢冷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讯说天下
阿讯说天下
欢迎关注哦
1242文章数 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