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秘史》李治是庸懦皇帝?唐太宗埋下伏笔,让武则天成皇后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导语:《武则天秘史》李治是庸碌皇帝?功比仁宗康熙,为何废掉结发妻子,唐太宗埋下伏笔,让武则天成皇后

《武则天秘史》等这一类有关于女帝武则天的影视剧到如今也已经拍摄了许多部,或许是为了突出女帝武则天的手段,基本上每一部有关于女帝武则天的影视作品都会将唐高宗李治刻画的十分庸碌无为。

在很多的电视剧当中,李治的很多政治决策都是要通过武则天进行拍板的,这就让李治的形象变得非常庸懦,可能这更加有利于渲染整部影视作品的氛围,利用唐高宗李治与女帝武则天之间在政治才能上的差距,突出女帝武则天在政治上的远见和才能,给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更高的殊荣和评价。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女帝武则天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一个非常庸俗无为的人吗?就连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中,也把李治说成一个毫无作为的君主;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首先,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刻画得唐高宗李治不理政务的这一形象就非常的错误。李治继位初期,虽然有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掌控着朝廷的大权,但是李治也是不遑多让,他每天处理政务长达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勤劳程度在很多地方当中也是位居前列的。

他在位的时候,唐朝的疆域范围达到了鼎盛,向北任用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向东平定高句丽等等,这些事件是其祖父唐高祖李渊,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想做的事没做到的事情,唐高宗李治都做到了。

唐代的版图也是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向北囊括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32年之久,以此来看,唐高宗的政治才能其实并不亚于武则天,他对于唐朝政治和经济的贡献也是非常卓著的,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也少不了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可以说,李治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守成皇帝之一,他的功绩足以与创造“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创造北宋最富裕盛世的宋仁宗,缔造“康乾盛世”的康熙有得一比。



其次,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上,也并不像是很多电视剧当中所描绘的那样。虽然在唐高宗初期她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到了后来,唐朝也是经历了一段帝后交锋的历史时期的。因为武则天干预唐朝的政治决策十分明显,唐高宗李治曾经有过多次想要废后的举动,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就是因为为唐高宗李治拟订废后诏书而被武则天拉下马的。由此可见,武则天的阵容与李治的阵容交锋实际上非常激烈。

除了武则天罢免上官仪之外,李治对于武则天势力集团的清理也是非常有手腕的。他在位期间武后的支持者李义府、许敬宗等先后倒台,武后的政敌及家属封侯拜相,王皇后(废后)家族的兄弟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武后对此皆无可奈何。上述这些都说明李治并非是一个庸碌无为的皇帝,相反,李治对于唐朝政治、经济、社会的贡献是可以与武则天比拟的。

李治输给了武则天也并非完全是由于政治才能的原因,一个是李治输在了“废王立武”的事件上,另一个原因是李治输在了自己的身体上。



那么李治为何要“废王立武”呢?第一,李治的性格比较仁慈,柔弱,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来辅助李治;而唐太宗为了防止主少国疑,军权旁落的危险,防止出现隋文帝杨坚以外戚辅政的身份夺取北周的江山,唐太宗将女儿长乐公主和新城公主分别下嫁长孙家族来巩固联姻;唐太宗又有意安排褚遂良保护长孙无忌,但是太宗却不知道,此举竟是养狼为患,也为武则天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唐太宗曾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于是,“初,无忌与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帝亦宾礼老臣,拱己以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新唐书》卷 105《长孙无忌传》。



从以上词语可以看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永徽之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两人成了铁板一块的小集团。这就造成了长孙无忌成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人物,权倾朝野,可以左右皇帝的决策,而李治的王皇后与长孙无忌还有联姻关系,也就是说长孙无忌是站在王皇后一边的。

权力是个好东西,一旦大了就会出事的,长孙无忌在房遗爱等人谋反事件中的强势反应,诬陷大臣,干涉皇室等种种作为遭到了皇室和大臣不满和痛斥。

李恪骂他“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资治通鉴》199卷;许敬宗斥他“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资治通鉴》200卷。

李治也意识到了这种危险,面对这种功高盖主的大臣,如果不能保持时刻忠于皇帝,那么下一步就是废帝或者杀帝了;况且李治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的瓦解长孙无忌集团,但王皇后与长孙无忌有深的利害关系,要想削弱长孙无忌的势力,那只能先从王皇后下手了。而宫中的萧淑妃政治才干一般,大臣们支持势力也要,那么李治只能重用武昭仪(武则天)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