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创新机制体制 激活港口发展“原动力”

0
分享至



创新机制体制 激活港口发展“原动力”

——我市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系列综述之一

春夏之交的五月,行走在渤海之滨,大型桥吊并排耸立在码头前沿,伸出拥抱海洋的巨臂,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停靠。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情况。他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这为我市加快黄骅港规划建设,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抓手,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内外贸航线拓展及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建设上跑出“加速度”。


繁忙的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苑立伟 摄

机制体制创新持续深化

4月20日,经海关验放后,10049吨棕榈仁粕进入沧州黄骅港综保建设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成为黄骅港保税仓库首单进仓业务,标志着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

保税仓库有着外贸“宝库”之称,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环节成本、带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自项目启动以来,各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攻坚,积极跟进各环节进展,确保了黄骅港保税仓库如期投运。

这是我市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的生动写照。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实现首航,30万吨原油码头用海确权已批准备案,开通至阿根廷、广州等5条内外贸航线,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设立……回望一年来,作为沧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黄骅港可谓喜事连连、热度满满。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

4月12日,市委书记康彦民又一次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逐项调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与参会企业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梳理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办结时限,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暨港口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会,是我市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围绕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标,这一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港口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提速提效。

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涉及方方面面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专门机制,围绕“我们有什么、到底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聚焦港口功能不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持续用力、逐项攻坚,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桎梏,全力推进黄骅港规划建设。各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分工、健全机制,聚焦任务目标,以更强的活力、更顺的流程、更高的效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渤海之滨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一年来,我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专业码头项目,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3#、4#散杂货码头投入运营,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成功首航,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首个铁路中心站建成投用,13.8公里的液化管廊、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建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有力推进,“公铁港”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备。

“作为黄骅港‘地主港’管理模式实施主体,沧州港务集团正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辉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黄骅港到2035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

物流畅通生机勃发

港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全国港口及航道布局规划》,黄骅港由地区性重要港口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进入国家沿海港口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第一梯队。与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遥相呼应,沧州的沿海效应进一步显现、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4月3日,由加拿大温哥华港装船7.43万吨石油焦的“阿多尼斯”号轮船,顺利靠泊黄骅港河钢码头3号泊位。这是“北美—黄骅港—兰州”散货运输在黄骅港的首单业务,也是中国西北内陆省份大宗型散货外贸经黄骅港下水的首单业务。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昕介绍,此次货物运输目的地兰州成为黄骅港向内陆延伸最远的收货地,标志着黄骅港海陆中转枢纽作用进一步显现,辐射带动内陆腹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黄骅港煤炭港区持续强化泊位和航道功能提升。长11.48千米的7万吨级双向航道一期工程去年竣工投用,进一步释放了航道通过能力,大幅提升了船舶进出港效率和泊位使用率。眼下,航道维护清淤作业正在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疏浚船舶性能妥善安排疏浚区段,通过加快船速、分条带施工、集中扫浅等措施全力保障航道水深。

一流的港口硬件设施,吸引了众多巨轮接连前来“打卡”。去年以来,通过一体化运作、协同化发展机制,黄骅港持续拓展内外贸直航线,多渠道开拓货种货源渠道,相继开通“黄骅港—日本关东关西”“黄骅港—俄罗斯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以及黄骅港到广州、厦门的集装箱班轮。截至目前,黄骅港已开辟37条内外贸航线,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成为涉及煤炭、矿石、粮油、通用散货业务的综合贸易港。2023年,黄骅港全年完成吞吐量3.3亿吨,同比增长4.99%,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突破3亿吨,位居全省第二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2.36万标箱。2024年一季度,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807.14万吨,同比增长11.53%,高于去年同期5.7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和港口建设联动发展的,是我市临港产业的不断扩量、提质。

连轧、加厚、热处理、螺纹加工……走进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3米长的钢制实心圆棒经过几道设备轧制后,延伸成50多米的空心钢管。随后,钢管被切割为成品钢管,通过智能周转库,进入高端智能化螺纹加工生产线,制成石油专用管成品。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以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了河北省石油专用管技术创新中心、石油专用管用钢研究室等,不断寻求突破。

港城产业园区始终把打造创新平台作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产业链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增加科技供给、创新主体活力、畅通产学研渠道等有力举措,厚植了科技创新实力。目前,港城产业园区共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1个、市级研发平台6个。

围绕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政务全面公开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机制、线上一网通办机制等,促进政务服务提升透明度、便捷度、舒适度、公信度、精准度。

我市提出,今年将加快多个超百亿元项目建设,鼓励生物医药产业由原料药向制剂重心转移,支持绿色化工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产业与合成材料基地。依托港口优势,我市还在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并向通用航空、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力争打造更多临港产业。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刘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沧州发布
沧州发布
本市新闻发布,对外形象宣传
15639文章数 52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