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苏联援助多少“淘汰品”?志愿军换装后脱胎换骨

分享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志愿军初期装备简陋,难以与敌抗衡,然而一个强大盟友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战局。这个盟友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苏联。据说,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多达60个师之多,然而这些装备在苏联人眼里却是"淘汰品"。那么,苏联到底援助了多少"淘汰品"?志愿军又是如何凭借这些装备脱胎换骨,创造战争奇迹的呢?



一、苏联援助初期:轻武器解燃眉之急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场。此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大多是国共内战时缴获的各式装备,甚至还有不少旧式步枪和土炮。面对美军精良的武器,志愿军处于明显的劣势。

形势危急之际,中国政府向苏联求援。斯大林深知,如果美军攻占朝鲜全境,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东北,届时苏联远东地区将直接受到威胁。于是,苏联决定向中国提供武器援助。



1950年11月初,苏联的第一批援助物资运抵中朝边境。这批物资主要是轻武器,包括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共计10万余支。志愿军战士们见到这些崭新的武器,个个眼放光彩,恨不得立即投入战斗。

这批轻武器虽然在苏联已经属于淘汰品,但对于志愿军来说却是宝贝。它们填补了志愿军武器的空白,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火力。有了这些武器,志愿军终于有了与敌人一战的底气。

11月初,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在清川江一带伏击美第1骑兵师。战斗中,志愿军凭借苏制武器的优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美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30多公里。这是志愿军取得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苏联援助的轻武器,为志愿军扭转战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现代战争中,仅凭步兵的血肉之躯,是无法与装甲兵对抗的。志愿军迫切需要重型武器的支援,而这一切,还要等待苏联的下一步援助。

二、重型武器援助:坦克、火炮成为战场利器



随着战事的推进,志愿军逐渐意识到,仅凭轻武器难以应对美军的重型火力。特别是在阵地战中,美军动辄出动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对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冲击。志愿军虽然凭借勇气和智慧,利用地形设伏,用手榴弹、爆破筒等轻武器对付敌军装甲,但付出的代价十分惨重。

1950年11月下旬,在长津湖地区,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发生激战。美军出动40多辆坦克,对志愿军阵地发起疯狂冲击。志愿军战士们手持轻武器,与钢铁巨兽展开殊死搏斗。一个班只有一支反坦克枪,几个手榴弹,但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或趴在坦克下面,将手榴弹塞进履带;或爬上坦克,用衣服蒙住视镜。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坦克的履带下永远定格。

这场战斗,志愿军付出了7000多人伤亡的代价,换来了一场胜利。但代价实在太大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志愿军就要被美军的重型武器消耗殆尽。

危急时刻,苏联伸出了援手。1950年12月,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重型武器,包括T-34坦克、SU-76自行火炮、装甲车等。这批装备虽然在苏联已经淘汰,但对志愿军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志愿军迅速组建了3个坦克师、3个独立坦克团,成为远东地区一支不可小觑的装甲力量。1951年初,志愿军组织的坦克部队首次投入战斗,在汉城北部的金化地区,志愿军第1坦克师与美军装甲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坦克大战,志愿军坦克兵发扬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与美军坦克近距离贴身肉搏,终于以54辆坦克的代价,击毁击伤敌坦克79辆,取得了首战告捷。



这场战斗,是志愿军装甲兵的首秀,虽然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毛泽东得知后十分高兴,称赞志愿军"初试锋芒,便射落一只大雕"。

此后,志愿军坦克兵逐渐成长,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们身驾钢铁巨兽,与美军装甲兵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在坦克的轰鸣声中,志愿军逐渐扭转了战场劣势。

除了坦克,苏联援助的火炮也让志愿军如虎添翼。1951年初,朝鲜战场出现了一种新式火炮,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火箭炮是二战末期苏联研制的新式武器,它一次能发射36枚火箭弹,覆盖面积达600平方米,威力惊人。

志愿军将"喀秋莎"部署在前线阵地,对美军纵深目标实施打击。每当"喀秋莎"开火,数十发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而去,在敌阵地上空绽放出一朵朵火红的"玫瑰",爆炸声和尖啸声此起彼伏,地动山摇,敌人闻风丧胆,甚至还没见到志愿军就仓皇而逃。

在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加持下,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他们不再是手无寸铁的散兵游勇,而是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的正规军。在此后的战斗中,志愿军多次依靠重型武器扭转战局,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苏联援助的T-34坦克,更是志愿军的王牌武器。这种坦克以其出色的机动性、火力和防护力,在朝鲜战场上大杀四方。美军给T-34坦克起了一个外号叫"无敌将军",足见其威名之盛。

1951年夏,在金城地区,志愿军第6坦克师接到掩护步兵撤退的任务。敌人的重型坦克正在疯狂进攻,眼看就要突破防线。关键时刻,6坦克师的T-34坦克集群出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一辆辆T-34坦克,如同钢铁洪流般冲向敌阵,坦克炮声震天,机枪火舌喷吐,志愿军战士们高呼着冲锋口号,将敌人的坦克撞得四分五裂。经过一天激战,志愿军毙伤敌军600余人,击毁坦克11辆,有力地掩护了步兵撤退。这场战斗,再次展现了T-34坦克的威力。

三、空军装备援助:志愿军跻身世界空军强国行列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地面战的激烈对抗,空中的较量也不遑多让。然而,志愿军初期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仅有的几个航空兵团,装备的还是旧式的歼击机和轰炸机,与美军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1950年11月1日,美军飞机对鸭绿江上的安东大桥发动空袭,志愿军仅有的18架歼击机前去迎战,结果5架被击落,其余13架因油料耗尽被迫降落在朝鲜境内。这次惨败,暴露了志愿军空军力量的严重不足。



毛泽东心急如焚,连夜给斯大林写信,恳请苏联提供空军装备援助。斯大林回复说,苏联可以提供空军装备,但必须由中国出钱购买。当时中国经济困难,根本拿不出大笔外汇,眼看就要与美军在空中继续打游击战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