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弟”溥任:哥哥是皇帝,奶奶是慈禧,他却低调活到近百岁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曾记得有人调侃,你走在偌大的北京城碰上了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大爷,可别小瞧了他,也许人家正是皇族后裔呢!

但那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曾经的封建贵族后代似乎很忌讳向别人谈起身世。

究其原因,大抵是因封建旧势力留有不少糟粕,令之惭愧。

如果没有人提起,兴许大家只会当那位曾任职于北京文史研究馆的老馆员为普通的老者。



事实上他的身世极为传奇,光听他的全名“爱新觉罗·溥任”就知道大有来历。

他就是清朝王室后裔,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弟”。

其哥哥就是众所周知的末代皇帝溥仪,大伯更是出名的光绪皇帝,奶奶则是被许多人诟病的慈禧太后。

这样一位晚晴“王爷”选择的却是一条极为寻常的平凡人生路,作为人民教师的他一生致力于资助公益事业,平安低调地活至2015年。

成长于残酷背景下,溥任与父亲欲远离政治

看了这位后来改名叫“金友之”的老爷爷的传奇故事,你会发觉从不涉政是其能安然度过那段艰辛岁月的重要缘由之一......

溥任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末年即1918年,彼时彼刻早已不是旧中国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反之已成了徒有其表的破落朝廷。

生活在北京什刹海摄政王府的醇亲王载沣对于第四子溥任的到来很是欣喜,此前他已拥有未来的“傀儡皇帝”溥仪这个儿子,而溥任便是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



载沣之所以为溥任的到来感到开心,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还是介于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

那时候还是宣统帝的溥仪因各式原因没有诞下子嗣,而他的另一个弟弟溥杰的妻子是日本人,他们诞下的拥有日本血脉的孩子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如此一来,溥任诞生下来就让载沣觉得清朝皇室的未来有希望了。

加上彼时清朝遗老们一心想要复辟曾经繁盛的封建王朝,若如他们所愿的话,溥仪年老退位后的继承者极大可能就是溥任。

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希望,载沣一直很重视溥任的教育。

家庭的努力栽培加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让溥任自小就养成了低调不张扬的个性。

然而,载沣那个让儿子继承帝位的美梦终在日本人的虚伪及炮火里成为虚无泡影。

“当小日本的皇帝还不如做只狗。”



曾经,父亲载沣带着溥任去伪满洲国看溥仪和溥杰时忍不住对小儿子发出上述感慨,足可见他对清王朝被日军被掌控后的状况深感痛心与忧虑。

当时,溥仪依旧对恢复清王朝满怀信心,他天真地以为在日本的“相帮”下能够实现那个谎言满满的梦想,可最终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其幻想......

直至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日本人钳制半生的傀儡皇帝。

话说回来,担忧儿子溥仪的载沣在见到了伪满洲皇宫内沮丧和堕落的溥仪后,心里隐隐泛起阵阵痛楚。

溥仪这个皇帝丝毫没有话语权,一言一行都受着日本人的操控,毫无中国人的血性。

对日本人来说,多一个傀儡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和难事,见溥仪的父亲弟弟来了,日本人“颇豪气”地表示可以给他们两人满洲国的职务做做,但后者想也没想直接拒绝了。

不料这下子惹得日本人极度不满,认为载沣和溥任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其实日本人的心思载沣早就猜透了,他们纯粹是想利用自己和儿子的皇室身份行罪恶之事。

载沣自然不想让其得逞,遂假装卧病在床。

聪明的溥任也理解父亲的意思,帮着他隐瞒日本人,随后二人顺利逃离伪满洲国。

就此,溥任、载沣与溥仪“天各一方”,彼此开启了不同的命运。

在1939年跟随父亲返回北京生活的溥任继续生活在醇亲王府,溥任在此时向父亲讲明自己有开设学堂教书育人的想法。

载沣也仔细考虑过了,他彻底认清了清王朝会灭亡的残酷现实,故而毅然决然辞去职位告老还乡,在痛心儿子溥仪遭遇之际更不想溥任重蹈悲剧。

精心创办学校,对己自律对人无私

故而载沣对溥任提出的当老师的要求十分赞成,至于学堂设在哪里,载沣自有打算:

因当时日本正觊觎着醇亲王府,它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给侵占,如若要保全王府则可将之改成学堂,溥任在此任教。



这样的话,日本人亦不会轻易摧毁“摇身一变”成学校的王府了。

紧接着来到了1945年,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最终如我们所愿彻底投降了,此时的醇亲王府被政府征用。

七叔载涛告诉溥任若让王府不被没收,就还是得在那里开办教育。

因此,29岁的溥任便在醇亲王府的家庙创办了“北京竞业小学”,他在里面担任校长的职务。

溥任光辉的园丁生涯就此展开,开始了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伟大工作。

后来,载沣去世,他谨记着父亲的遗愿,从未停止过招生事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