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卫战,短短十日敌我阵亡过万,日军四字描述守军:极为凶悍

分享至

位于广西桂林市的七星岩,是一个距今已有100万年历史的地下溶洞。

它原先是一段古老地下河道,后来因为地壳运动,地下河床上升,就变成了今天的溶洞。

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从隋唐起,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作为桂林古八景之一,今天的七星岩,更以其奇幻瑰丽的色彩盛宴,蜚声海内外。



可是,在人们尽享大自然与高科技完美结合带来的视觉震撼外,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桂林保卫战中的七星岩战斗,以其英勇不屈和惨烈悲壮,在中华抗战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已成强弩之末。

这时,在中国战场,日军开始实施“一号作战计划”,试图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陆上交通线”,以支撑其继续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接下来,疯狂的日军在打通平汉线,攻陷长沙、衡阳之后,又立即南下发动“桂柳战役”。

1944年10月,日军又集结了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兵临广西,准备一举拿下桂林城,打通西南交通线。



当时的桂林城内只有第131师和170师的近1万2千多兵力,加上后来主动支援的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也只有两万人不到。

10月28日,桂林保卫战打响后,面对装备精良的15万日军,桂林城内守军在桂林城西的穿山、屏风山、猫儿山等高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桂林城内所有房子都被修成碉堡,所有路口也都构筑了防御工事,甚至连所有水井都投了毒,桂林守军孤注一掷,誓与桂林城共存亡。

仗着人多势众又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并以坦克飞机开道,对桂林城进行强攻,企图一举拿下桂林。

桂林守城官兵,与日军一直战斗至11月4日,日军方才攻入城内。

在桂林城内,日军又遭遇激烈的巷战。广西地方武装更是组织了数千人的敢死队,队员们个个在身上绑上炸弹,划着竹排,毅然用血肉之躯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舰。

仅在漓江一带,日军就付出了阵亡七千人的代价。



图 | 桂林民众修建壕沟抵抗日军入侵

短短数日攻城战中,日军曾先后27次攻入桂林城内,又因一再遭遇地雷战、巷战和肉搏战,损失惨重,不得不一次次被逼撤出城内。

当时的桂林城,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到处都是肉搏的官兵和他们誓与日军同归于尽的手榴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