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町刑场一声枪响,改写两个家庭,50年过去她仍在苦寻母亲骸骨

分享至

2000年,两岸开放探亲13年。

海水不再冰冷,岁月不再阴暗。

一组名为《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的照片展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揭幕。

那段国民党大举枪杀中共地下党人的历史,以照片的形式,一帧一帧展现在两岸同胞眼前。

其中两张行刑前的照片,引起了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的注意,他们噙住泪水,无声地注解着背后的故事。

“临行前躬身签字的人,那是我的父亲,叫吴石。”

“凭栏伫立在吴石将军正前方的人,是母亲朱谌之,她的骸骨,至今寻觅无踪。”



1894年,吴石出生于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跟随讲国文的父亲在学校旁听,旁人形容他“记忆力之强,遂震惊侪辈。”

这一点为他日后从事情报工作,打下先天优势。

18岁,吴石在学校的倡议下参加北伐学生军,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

他先是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就读,毕业后又被保送保定军官学校,与白崇禧、张治中等人成为同学,结业再凭借过硬实力,一路荣升至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

1929年,他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留学日本陆军大学,以“十二能人”的成绩常年霸榜公示栏,震惊将来的日籍敌人同学。

最后于1934年,吴石习完为期一年的军事情报课程,宣布回国出任参谋本部厅长。

及此,吴石已具备了系统、出色的军事能力。

抗战伊始,由他紧锣密鼓三年编写而成的日军情报手册《参二室蓝皮本》,成为全军作战部署的不二参考书,一时间洛阳纸贵,加印分发至各个指挥部研读。

武汉会战前后,他被蒋介石私下揽为重要情报顾问,每周都要召见一次咨诹建议。

毋容置疑,吴石是一位受到各方青睐的优秀情报军人,但在家庭方面,他并不尽然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吴韶成评价父亲性格内向,不单只对外寡言少语,对内同样沉默少言。

自打抗战起,吴韶成就和母亲弟妹随军转战各地,一家人聚在身边,吴石却不曾与子女有过亲切交谈。

上海局势危急的时候,吴韶成尚年幼,一颗炸弹在楼下轰得稀碎,他生平第一次亲历战争,亲历尸横遍野,吓得神志不清。

吴石急匆匆找到他,说不出一句安抚关心的话,仅仅确认儿子安全后,便转身离开,走之前轻描淡写交代说:

“日本人来炸我们了,爸爸要去前线抬尸体,你要听妈妈话。”

不善感情,不善表达,没时间陪家人,吴石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1944年,吴石随部南下桂林,亲眼目睹了桂系军队和中央军之间因分歧重重、政令不一而导致指挥出现重大失误。

最终桂柳大战惨败,难民溃军像洪水爆发一样蜂拥逃亡。日军追击凶悍,路上饿殍遍野,死的死伤的伤,人间地狱不可言状。

吴石下令调集军车转运难民,救得了多少是多少。

没想到这个过程中,他忽略了自己那患有肺炎,缺医少药颠沛流离的幼子。

在与家人近在咫尺却聚少离多的岁月,他与他的幼子,于贵阳天人永隔。

幼子夭亡的噩耗给吴石心灵上予以极大的打击震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百姓水深火热,权贵日夜偷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