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5天连打两胜仗,蒋介石当着部下的面痛哭

分享至

1930年10月取得了中原大战胜利的蒋介石意气风发,兵强马壮。三大军阀联手都没能打赢蒋介石,反倒在中原大战中输得一败涂地,蒋介石集团一跃成为了彼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马不停蹄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原因正是因为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威胁蒋介石统治的心头大患。



蒋介石第一次“围剿”集合7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向中央苏区挺进,而毛主席则亲自领导着红军展开了反“围剿”的斗争。此后毛主席亲自指挥了三次反“围剿”的战斗,毛主席灵活多变的奇妙战术把来犯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红军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完胜,而蒋介石却是当着部下的面哭了出来。

今天历史求知所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进行反“围剿”战斗如何把蒋介石打哭。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左一毛主席

星火燎原,敌我斗争

1931年夏,毛主席在打破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围剿”之后,挥毫写下豪迈诗篇“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其中的“有人泣”指的不是别人,正是发动两次“围剿”的蒋介石

两次“围剿”的失利,使得蒋介石在南昌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痛骂部下无能,悲愤之极不禁失声痛哭了起来,蒋介石是真真切切地哭了,而取得了反“围剿”胜利的毛主席以及红军战士则“谈笑凯歌还”。



回望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曾意气风发,打败了声势浩大的倒蒋联盟,成为彼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而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才走上武装斗争的中国共产党竟然在短短3年时间内实力就发展地如此惊人,这是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

1929年1月,毛主席与朱老总率红军第4军主力离开他们奋斗了2年的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挺进。

之所以离开井冈山根据地,是因为井冈山虽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因此土地贫瘠,难以供给。尤其是在敌人的封锁下物资越发不足,供养目前的红军都已十分艰难,更不用说发展力量。



于是毛主席决定带红军主力出击赣南,打到敌人后方去,将井冈山燃起的革命火种播向广大的中国南方大地。在每一次革命遭遇挫折、被迫战略转移期间,都会有一些同志产生革命无望的动摇思想,而红军在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期间也有一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这些人在看到力量弱小的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力量强大的敌人不断“会剿”和经济封锁,红军武装斗争遇到极大困难时,便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南昌起义失败了,秋收起义失败了,如今连井冈山也待不下去了,革命真的能成功吗?



对于一些同志的动摇和疑问,毛主席坐在油灯前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予以回应,毛主席在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形势后指出,中国红色政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国社会长期处在统治阶级内部混战的状态,近代中国是帝国主义争抢的殖民地,这种军阀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红军以发展的条件。尤其是军阀混战越加剧,革命的发展便越加剧,而军阀之间的战争稍有缓和,统治集团暂时稳定的时候,革命的发展也趋向缓和。



因此在敌人内斗军阀混战的时候,譬如中原大战的爆发就是红军发展的极有利条件,而等到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就马不停蹄地调转枪头开始“围剿”红军,此时便应该收缩力量,集中兵力应对当前之敌。

当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时,中国工农红军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1930年11月上旬,国民党军主力近6个师向吉安、吉水、永丰、宜黄等地进攻,而红军第1方面军约4万人由毛主席亲自指挥迎敌。



国民党军自恃装备人数占据优势,兵分三路向赣西南大举进攻,妄图与红1方面军进行决战。但毛主席向来是不主张与实力强于己方的敌人轻易决战。

毛主席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制定反“围剿”作战方案。由于此次进犯之敌虽有10万之众,但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其中张辉瓒的第18师谭道源的第50师鲁涤平的嫡系,也是这次“围剿”的主力军,于是我方决定先消灭这两个师。

张、谭两师各约1.4万人而毛主席率4万人,可谓是占据着绝对优势。这就是毛主席经常提及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情况下,我方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在战役、战斗中总要让我方兵力多于敌方,尽量打歼灭战,消灭敌人,壮大自己。这便是通过局部优势以小胜来谋大胜。



为什么毛主席会总结出这样的战略战术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