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媒体走基层江苏篇】中国文化报 | 文化助残,有爱则无碍

0
分享至


顾建珍在“育苗工作室”指导学生刺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高度关心,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残疾人文化建设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残疾人文化事业是促进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残疾人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4月27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简称“文化周”)在江苏苏州启动。文化周以“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围绕丰富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展示残疾人文化艺术成果。

文化周同期举办了长三角残健融合艺术交流展,进行了中国首部心理音乐剧《花开河西巷》演出等,并将在启动后至11月以多样形式和丰富内容,组织开展“书香中国·阅读有我”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读书公益讲座、征文、读书会等交流活动;大力推进阅读活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进特教学校、进残疾人家庭,积极挖掘区域资源,打造和拓展残疾人阅读活动品牌;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组织残疾人艺术团体、残疾人艺术家走进社区和乡村,走进福利企业、特教学校,举办诗词美文朗诵、文学创作笔会、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残疾人题材影视展播、文创和非遗项目展示等体验式、互动式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实施文化进社区等文化项目,注重向农村、托养机构等倾斜,帮助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活动、融入社会。

文化建设为残疾人搭建了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舞台。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残疾人丰富了精神世界,提升了能力素质,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多年来,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面向残疾人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艺术普及、公益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与非遗传承、传统手工艺制作,多层次、多样化丰富了面向残疾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保障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营造了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浓厚社会氛围。近年来,江苏以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拓展文化服务内容、提升文化服务质量,稳步推进残疾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让残疾人在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充盈精神生活

在文化周启动仪式上,来自基层残疾人文体团队的文艺工作者展现风采。张家港市残健融合舞蹈队带来的舞蹈《做你的翅膀》感动了现场的观众,演员中一半是听障人士,一半是健全人,因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而走上舞台。听障演员与手语舞蹈老师合作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展现了听障人士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立于2023年11月的“苏州阳光助翼艺术团”携手苏州市评弹学校,以残健融合的模式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评弹节目,以文艺作品展现苏州古城的无限魅力。

4月27日,苏州胥口镇“残疾人之家”二楼的阅读室传出读书声,“红方桌自强读书会”(简称“红方桌”)主理人周凤生正带领一群残疾人书友围着铺着红布的方桌轮流领读。2020年,在全民阅读活动的风潮下,苏州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凤生退休后创建了“红方桌”,投入残疾人阅读帮扶志愿服务中,带领残疾人通过阅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经过3年多的发展,“红方桌”在苏州残疾人书友圈里出名了,它从郭巷街道出发,将书香带到了吴中区的每一个“残疾人之家”。

“其实很简单,两张方桌拼起来,再铺上一块红桌布,汇聚残疾人书友的‘红方桌’就形成了。”说起“红方桌”的由来,周凤生满是骄傲,“我们以‘红’为底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吸引了不少残疾人加入。读了很多红色故事以后,有3位残疾人书友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展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在越来越健全的残疾人文化服务体系中,残疾人积极参与阅读、文艺创作等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融入社会的各项技能,在文化助残的浓厚氛围中充盈精神生活。

让残疾人享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

4月27日,在一间特殊的教室里,一群小学生正认真地学习钩针编织和刺绣。这里是苏州吴中区残联、胥口镇政府和一箭河实验小学共同推进的残疾人手工艺大师“育苗工作室”,残疾人沙红英、顾建珍将非遗项目钩针编织和刺绣带进校园,开设非遗手工艺兴趣课,每周为20名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无偿传授技艺,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肢体残疾的我能做什么?我会钩针编织,所以我把它送进学校,为这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育苗’。”沙红英说。

积极参与文化创作、教育等活动,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享受发展成果的方式之一。

在常熟市琴川街道的泰慈公园内,一间集市图书馆流动图书站和甜品店于一体的小屋格外吸引人,它叫“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4月28日,负责店堂服务的王恒凯穿梭在书架和甜品柜台之间。“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30岁的王恒凯露出纯真的笑容,说完继续用手里的工具打扫卫生。“这里由残疾人和志愿者运营管理,两位听障人士负责甜品制作,智障人士王恒凯负责店堂服务。”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发起人朱文宝介绍,“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辅助和培训,让他们享有参与社会建设的机会。“因为位于公园,平时这里会有不少人来看书、吃甜品,还有周边小区的学生放学后在这里写作业。他们和爱心人士的消费让这个小店具备了造血功能,能维持它持续运营下去。”常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潘文畅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8225文章数 278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