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袭蔡州夺得平叛首功,团队的力量帮他创造了传奇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愬雪夜袭蔡州活捉叛军头目吴元济,斩首行动完成得干净利索,给淮西之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李愬得以一战成名,成为唐中兴名将。而李愬出奇兵制胜,离不开唐宪宗、裴度等上级的支持,以及将淮西叛军精锐牢牢拖住的袍泽李光颜的配合,还有一众淮西降将的忠心拥护,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李愬断不敢冒险攻打蔡州。李愬在淮西之战后期可居首功,但从古代史籍记载可以看出是裴度、李光颜的积极配合成就了李愬的出奇制胜,李愬雪夜袭蔡州大获全胜可以说是李愬、李光颜、裴度、唐宪宗的合力之功,是这个干练的领导班子帮助李愬创造了奇迹。



李愬、唐宪宗、裴度



首先无论是李愬、李光颜还是裴度,他们能建立功业都离不开唐“中兴之主”——唐宪宗。在古代做一件事情,皇帝的思想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宪宗立志削藩,改变唐朝国土的四分五裂。唐德宗初期也曾信誓旦旦打击藩镇,对藩镇用兵受挫后还发生泾原兵变,叛军攻进长安,德宗受惊逃出京城,此后对藩镇政策大变,转而采取姑息的态度,结果是藩镇认为唐朝廷也不过如此,更加飞扬跋扈,割据一方。国家分裂,战乱频发,百姓遭殃,唐朝官员治理国家的积极性也降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宪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即位后立志要励精图治,削藩结束国土分裂的局面。

他曾任用杜黄裳、李吉甫、裴垍、李绛、武元衡、裴度、崔群等人为相。其中武元衡、裴度积极支持宪宗的平叛努力,对割据藩镇用兵,割据藩镇自然拼命反抗,平淮西之役时,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深感“唇亡齿寒”,害怕淮西平定后,唐廷会拿他开刀。因为元和时期,成德、淄青与淮西镇三叛镇互为犄角,淮西被平,对淄青威胁极大。为此李师道不惜派杀手刺死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对此凶险,宪宗没有退缩,用裴度为相誓要平定淮西,展示出了中兴之主的决心和魄力。



促使宪宗下决心平定淮西的是骄狂的吴元济。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让唐朝廷以他为留后,朝廷不许,遂领申(河南信阳)、光(河南潢川)、蔡(河南汝南)三州反叛,四处攻掠。宪宗“以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为汝州刺史,充河阳、怀、汝节度使,徙理汝州”,“以洛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充忠武都知兵马使;以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荆南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完成对淮西镇的战略包围,合击吴元济。

征讨大军9万多人虽然数量占优,可要么将帅无能,要么偷奸耍滑不愿尽力。先是严绶为讨淮西统帅,此人缺乏军事才能、懦弱无能,拥八州之众万余人,只知道闭垒自守,寸功未立还浪费了一年多时间。后命宣武节度使韩弘为讨淮西诸军都统,但宪宗所托非人,韩弘也是个割据军阀,与割据势力“惺惺相惜”,不愿吴元济早早被灭,还暗地给平叛将士设绊,是个十足的坑货。



公元816年,蔡州西线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指挥不利遭受全军覆灭,高霞寓只身逃回,令唐廷震惊。唐宪宗旋即命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帅,袁滋认为蔡州军队太强,应长期按兵不动,以待敌心散乱,但这样一来反而让朝廷物资供应更加困难,唐军总是被动挨打平叛战事更加艰难。

这时一个文臣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就是李愬。李愬,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是名将李晟之子,当时的职位是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他上表自荐要去前线效力。李愬虽是文臣,但受家庭的熏陶,擅骑射,有军事才能,但鲜为人知。宰相李逢吉知道李愬的才能也极力推荐,于是唐宪宗任李愬为唐邓节度使,接替袁滋负责指挥西路军。

李愬将如何指挥西路军作战呢?李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军心,示弱麻痹敌人;第二件事才是打击敌人。

1、 李愬重视争取人心麻痹敌人,秉持宽柔之道,赢得了将士的爱戴,重振了士气

李愬来到唐州后发现唐军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士气低落,畏敌如虎。于是李愬先安抚平叛将士,慰问抚恤伤、病士卒,绝口不提战事。并故意向部属说:“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意思是说皇帝知道我性格柔弱,很能忍耐,只是让我来看看你们,至于打仗嘛,就不关我的事了。将士们一听总算能松口气了,李愬也不整顿军队,甚至故意让军纪散漫的样子让吴元济知道。



吴元济屡次战胜唐军,士气正旺,又觉得李愬一介文臣不懂军事,听到李愬到唐州后的一些情况,更加轻视李愬,放松了对西路军的戒备。

李愬还大胆废除了前任规定的,谁给间谍提供住处者就全家处死的规定,招降纳叛和收抚敌方间谍,让敌方间谍为己所用。叛军间谍也被李愬的恩德所感动,将叛军的情况都报告了李愬,这些间谍掌握的情况可比普通百姓的更有价值,使李愬对敌人的情况了解得更详细了。李愬这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真是到位,获得了军心、民心和威望,连政委也省了,不能不服。

李愬以柔治军,得到将士们的拥戴,唐军士气得以恢复。休养生息半年后,他认为此时军队可以打仗了, 于是上表请求增兵,唐宪宗将河中、鄜坊的两千人马归他节制。

2、用人不疑,收服多名敌将,将叛将纳入司令部领导核心

这时候李愬积极修缮兵器,加紧训练士卒,准备向叛军发起进攻。马鞍山一战取胜,后攻青陵城,活捉了敌军猛将丁士良,丁士良被抓后视死如归很是硬气,李愬很器重这样的人,亲自松绑,好言劝慰。唐军将卒之前因与丁士良交战伤亡很大,群请“刳其心”,李愬不允,不但没有杀他,还上表封他为捉生将。



没想到丁士良投诚后,在叛军中掀起了一番倒戈热潮,更没有想到这些倒戈的叛军将领会成为李愬司令部的核心人马。唐军屡战屡败,除了主战派实力弱小,平叛将帅无能外,淮西叛军战斗力很强,尤其是一些叛军将领战术灵活,能随机应变。

丁士良归降后,感恩李愬的恩德,向其献计说:“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守将吴秀琳仅以几千兵力防守而不败是因为有谋士陈光洽的辅佐,只需将陈光洽拿下,吴秀琳必然失去继续作战的底气。”果然吴秀琳失去陈光洽投降李愬,李愬单人匹马亲自去迎接吴秀琳,让吴秀琳深为感动,李愬任命吴秀琳为牙将,仍统率所辖兵将,所部家属迁至唐州安置。吴秀琳投降后,唐军士气大振,叛军士气低落,士卒不断来降。

文城栅由叛军的基地变成唐军平叛的据点,丁士良、吴秀琳相继投降,加之淮西地区连年战乱,经济崩溃,大批民众无法生活而逃至唐军统治地区,李愬特设行县(临时县)以安顿。对于投降的叛军士兵,他总是亲自善意抚慰,询问敌方地形,道路的远近,兵力布置情况。李愬善待投诚士兵,他可不同于那些朝廷大员将淮西将士的妻女掳为婢妾,从而使淮西将士更加仇恨朝廷,拼死效忠吴元济。



李愬妥善安排投诚士卒,如有投诚士兵家中父母无人抚养或者父母去世尚未埋葬的,就发给他们衣帛和粮食遣送他们回家,这样一来,归降的将士都很感激李愬,愿意为他效力,成功瓦解了敌占区军民为叛军效力之心。

军事上,李愬的军事才干逐渐为人所知,他领导西路军相继攻占攻占马鞍山(今河南确山西北)、嵖岈山(今河南遂平东)、冶炉城(今河南遂平西北)、朗山(今河南确山)、白狗栅(今河南息县西北)、汝港(今河南平舆西)等敌人在蔡州外围的军事据点,集中对付叛军的老巢——蔡州。

降将吴秀琳也感恩李愬,献破敌之计。他对李愬道:“李祐是吴元济军中最得力的干将,如能将他争取过来,必能打败吴元济。”吴秀琳所说非虚,李祐守卫兴桥栅(今河南汝南西北),与官兵作战常常取胜,让唐军伤亡不少,官军对他是又怕又恨。李愬用计让唐军的老弱兵卒去烧李祐抢收的麦垛,暗地派部将史用诚带三百精骑埋伏旁边,李祐见麦垛被烧着急,亲自赶来抢救,不料被唐军活捉。



李祐被抓后,唐州将士都要求杀死李祐,因为在他们眼里李祐就是十足的魔王,而这同时也佐证了李祐的确很会打仗。李愬不仅不杀李祐,还将他视为座上宾。降将吴秀琳的手下将领李宪有勇有谋,李愬将他改名为李忠义,李愬将李祐、李忠义二人收为心腹,经常在一起商议军务到深夜。唐军将领劝李愬小心这些降将,李愬不为所动,他知道淮西平叛离不开这些降将,李祐等人对情况最为了解,个人能力也很突出。

李祐的归降,让李愬掌握了淮西的重要军事情报,李祐进言李愬:“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嬴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李祐说的是淮西的精兵都在洄曲,其余淮西兵也都在申、光、蔡三州边境防守唐军,蔡州空虚,守城者皆是老弱病残之兵,乘虚偷袭蔡州必可擒得吴元济。李愬采纳他的建议,并上报宰相裴度。



裴度是怎么回复的呢?当然是坚定支持了。度曰:“兵非出奇不胜,常侍良图也。”一句话让李愬放心去干。裴度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在朝中却属于少数,对淮西之战初期失利,李逢吉、崔群、王涯等重臣以“师老财竭”为由都“意欲罢兵”,唯独裴度坚决主张用兵。

《册府元龟》卷三八九为证:“裴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元和十二年,宪宗与宰臣议兵,曰:‘王师伐蔡,首尾三年,虽捷奏频来,窠巢未殄,度支供馈,其何以济?’李逢吉、崔群、王涯各有奏对,多言罢兵为便;惟裴度不言利害,奏曰:‘臣请身自行营督战。”

裴度要亲自上战场督战,临行时更是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他对唐宪宗说:“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表达不破淮西誓不还的决心,宪宗为之感动落泪。裴度至彰义军节度使治所蔡州郾城后,激励将士,赏罚分明。讨伐淮西的十六道军中有宦官监阵的弊端,进攻和退守带兵主将说了不算,反而由这些不懂军事的太监主导。不仅如此,这些宦官见军队打了胜仗,就抢功说是他指挥有方,打了败仗就羞辱带兵主将,让这些主将难以正常指挥部队。裴度奏请宪宗,免去监阵宦官,诸将得以独立掌管军事,进退可自行作主,不再受外行掣肘,增强了打胜仗的把握和信心。



且说裴度不仅支持李愬奇袭蔡州,裴度还率北路军李光颜等筑城于郾城之外的沱口,以配合李愬奔袭蔡州的计划,洄曲淮西守将董重质见裴度亲自出城,不敢怠慢,率领洄曲重兵与唐军在郾城一带对峙,无意中为李愬的奇袭计划创造了条件。所以说李愬能奇袭蔡州离不开裴度的支持和配合,不然单凭他一部唐军奇袭蔡州只不过是一场冒险的游戏。而北路军李光颜则是淮西之战中最为重要的将领,没有他取得的进展,淮西之战还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李愬奇袭蔡州是李光颜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

《旧唐书·李愬传》提到了李光颜的重要作用:“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郑澥告师期于裴度。”由此可见李光颜部牵制淮西叛军的精锐部队,使得李愬可以执行奇袭蔡州之计。

自元和九年统领忠武军以来,李光颜便在淮西之役北部战线中独当一面,前面说到韩弘消极作战,“欲倚贼自重,不愿淮西速平”在这种情况下,北线李光颜不仅打通和维护了平淮西唐军运粮通道的畅通,还牵制了吴元济的叛军主力。李光颜夺取郾城,招降3万叛军,吴元济损失大部分精锐兵力,仅剩下洄曲董重质的万余精兵,吴元济被李光颜压得喘不过气来,尽发蔡州精兵给董重质让其在洄曲抵抗李光颜,直接导致蔡州空虚,为李愬成功奇袭蔡州创造了绝佳的战机。



史书也肯定了李光颜的重要作用。《旧唐书》卷一六一《李光颜传》:是月,贼知光颜勇冠诸将,乃悉其众出当光颜之师。时李愬乘其无备,急引兵袭蔡州,拔之,获元济。”但这并不代表李光颜就是淮西之战的首要功臣,还是应该归于李愬的奇袭,因为李光颜部同时也被洄曲董重质军所牵制,难以有大的突破,如不是李愬出奇兵,战事起码还要拖上一段时间,所以北路李光颜和西路李愬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李愬在淮西之战后期的突破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功非他莫属。

回到西路军李愬这里,李愬重用李祐,造成唐州将士军心不稳,加上从五月到七月一直阴雨连绵不停,无法进行军事行动。军中都认为这是苍天对不杀李祐的惩罚,吵吵嚷嚷要杀李祐。为稳定军心,李愬只好先委屈李祐,将其押送到京都听候处理。他则密奏唐宪宗:“如果杀掉李祐,我就失去了一位消灭蔡州叛军的得力干将,于战事极为不利。”宪宗阅后,示诏释放李祐,遣还回李愬那里。得到皇帝的支持,李愬上奏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可以佩挂刀剑出入军帐中。六院是随州、唐州两处的兵马,总共有三千人,都是山南道的奇才精兵,李祐捧着任命书泣不成声,感激李愬对他充分的信任与恩德以及唐宪宗的深明大义,更加拼命效力唐廷,报答李愬的知遇之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