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她18岁嫁给毛主席,是主席的原配,建国后主席曾为其破一次例

0
分享至

如今大概鲜少有人知道,毛主席在同杨开慧结婚之前,就已经有过一段婚姻。

  这位妻子在18岁时就嫁给了毛主席,是他的原配妻子。

  而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甚至还因为这位妻子,违背了一次自己的原则。

  那么,这位妻子究竟是谁?她与毛主席有过怎样的故事?主席又为她破了什么例ne ?

  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说:

  “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所以提到妻子时也不会想到她。”

  毛主席话中提到的这位女子,正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罗一秀。

  罗一秀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旧社会女子,她与毛主席的交集,也源自于一场封建包办婚姻。

  而这场婚姻的主导者,正是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

  1906年,原本在井湾里读私塾的少年毛主席,因不满旧式的教育制度,与当时的先生毛宇居发生了争执,故而停学在家。

  父亲毛顺生一方面要求儿子向先生道歉,并重回学堂;另一方面,又希望儿子不要继续在私塾浪费时间和金钱,毕竟家中生意繁忙,需要他来帮忙。

  而这两个选择,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显然都是不能接受的。

  为此,父子二人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毛顺生见儿子坚持己见,便萌生出了找个妻子管管他的念头。

  古时候有先成家后立业的说法,所以毛顺生有这个想法,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而罗一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毛顺生的视线。

  罗一秀,于1889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杨林乡,距离毛主席的家只有10公里左右。

根据毛主席与斯诺的谈话,他与罗一秀成婚时,年龄相差6岁。

但实际上,罗一秀只比毛主席大4岁多。



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年龄有实岁和虚岁两种算法。

  毛顺生之所以选择罗一秀成为毛主席的妻子,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两家祖上关系亲厚,罗一秀的外祖父毛咏堂是毛主席的远房曾祖父。

  毛咏堂对毛主席一家的情况非常熟悉,他的四个儿子与毛顺生年龄相仿,交往也比较密切。

  而当地一贯有“骨肉还乡”的习俗,所以罗一秀与毛主席的亲事,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外祖父家的牵线搭桥。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罗家与毛家算得上门当户对。

  罗家家境殷实,与毛顺生有一定的生意往来。罗一秀的父亲罗合楼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他与毛顺生一样,都想要通过务农兼经商,摆脱家族的困境。

  若是他们两家结亲,无疑能够在生意场上形成更大的合力。

  所以毛顺生与罗合楼一拍即合,订下了毛主席与罗一秀的婚事,全然没有考虑过两个儿女的个人意愿。

  这样的婚姻在当时其实很常见,也是家规族法所允许和提倡的。

  毛家世代生活在封闭落后的韶山冲,这里早已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铁律贯彻了近千年。

  就连毛顺生本人的亲事,也是包办婚姻的产物。

  他14岁时,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大他3岁的文七妹,也就是毛主席的母亲。

文七妹不仅将娘家的家风,与奋发乐观的精神带到韶山冲,还为毛家带来了经济上的资助。



  毛顺生在文七妹的影响下,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因此,他不认为父母包办婚姻有何不妥。

  只是他到底还是低估了毛主席的坚持。

  1907年,罗一秀在举行完订婚仪式后,就以毛主席媳妇的身份住进了毛家。

  彼时赋闲在家的毛主席,对这桩突然绑定的婚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他不明白为何罗一秀要住到毛家来,所以他并不与罗一秀交流,无声地对抗着父权与封建礼教。

  其实当时很多女子都会在十七八岁时嫁到夫家,然后耐心地等待比自己小很多的丈夫成年,再正式成婚。

  当然,在韶山地界,也有不少家庭因为生活困难,早早就将女孩子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不过罗一秀并不属于这种情况。

  只是罗一秀大概也没有想到,她的这位“小丈夫”,竟然有反对包办婚姻的勇气和能力。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少年毛主席不断地与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

  其中包括对父亲不允许他读书,特别是读“杂书”而引发的冲突;因反对父亲唯利是图做生意而引发的冲突。

  而这众多冲突中的核心冲突,就是这场不顾及他个人意愿的包办婚姻。

  毛主席认为,他还有还有很多的书要读,还有太多的事要做,所以他并不愿意过早地被婚姻捆绑。

  罗一秀夹在这场父子冲突中,过得可谓是异常艰难。

她虽然得到了来自双亲的强力支撑和“婆婆”的关心与疼爱,但是这些,都无法弥补她被毛主席冷待所带来的痛苦。



  1909年,毛顺生决定为毛主席与罗一秀举行婚礼。

  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在这个年纪与文七妹成婚,另一方面则是想要通过这门亲事,彻底拴住长子的心。

  对于毛顺生来说,他并不指望毛主席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只求儿子能够守住家业,为子孙积累更多的财富。

  所以他坚信,只要毛主席与罗一秀结婚,那么他与长子之间的长期“战争”就会结束,而罗一秀的痛苦,也会因为缔结了正式的婚姻而解除。

  但毛主席又岂会轻易顺从父亲的安排,他难以阻止父亲筹备婚礼,便选择了离家出走。

  之前几年,毛主席凭借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堂伯父毛麓钟的支持。

  这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先生,毛泽东选择他家作为落脚点,给了父亲毛顺生一个台阶下。

  毕竟表面上他并非出走,而是外出读书。

  只是毛主席的离家,对于罗一秀来说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在夫家三年的等待毫无结果,这让她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身体也每况愈下。

  1910年,罗一秀不幸患上细菌性痢疾离开了人世,她用生命,为这场封建包办婚姻画上了句号。

  在罗一秀病逝半年后,毛主席便说服家人,离开了韶山冲,踏上新的征程。

多年后,与罗一秀的这段包办婚姻,已经成为了毛主席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



  他早已不会像年少时那样将痛苦归结于双方父母,因为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社会制度才是造成这些痛苦的根源。

  他始终记得,那些不合理的婚嫁体系,吞噬了一个女子年轻的生命。所以他想要将这个认识传达给更多的民众,让他们形成合力,继而去反抗不合理的制度。

  1919年,长沙发生了一起花轿自杀事件,赵五贞女士因反抗包办婚姻而死在了花轿中。

  为此,毛主席在湖南《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10多篇评论文章,从各个方面抨击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性。很难说,这其中有没有一些他自己的亲身感悟。

  而且,毛主席虽然并不认同与罗一秀的婚姻,但是他在罗一秀病逝后,并没有忘记照顾她的家人。

  1925年2月,毛主席在韶山一带开展农民运动时,多次借着去杨林一带做调查的机会,前往罗合楼家拜访。

  3月26日,毛主席首次到罗家,与罗合楼,以及他的堂弟罗立芳等人进行了交流。

  他从叙旧和日常生活入手,逐渐把话题转到了反帝反封建上来,指出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的本质,就是互相勾结压榨农民,所以穷苦农民一定要站起来反抗他们。

  罗立芳听了这话说道:“润之先生,你要这些人起来,像民国七年那样随便就垮了,岂不是会搞得家破人亡呀!”

毛主席听后,从地上捡起一块篾片,对他们说:“一块篾片容易断,有了一把篾片就不容易断了。”



  罗立芳等人听后,认为毛主席说得很有道理。

  与毛主席的这次交流,给罗立芳以及罗合楼的侄子罗石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毛主席的引导下,逐渐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道路。

  1925年冬天,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石泉不仅是个乡村教师,还学过医术,所以他在1926年到1927年间,担任了湘潭特别区农协执行委员,以及特别法庭审判员等职务。

  1931年,毛主席的弟媳王淑兰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就带着女儿毛远志和养子毛华初来投奔罗石泉,并将养子托付给了罗石泉照顾。

  1940年,罗石泉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到延安参加革命。毛主席收到信后,亲自给他写了回信,嘱咐他在当地秘密组织力量,搞地下斗争。

  后来罗石泉被捕,毛主席还曾托人给罗家送了一些光洋和200斤大米,以帮助其维持生活。

  那么,视频开头提到的破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立下了一条铁律,那就是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利用职权,帮家中亲友安排工作。

  关于这一点,毛主席始终坚持以身作则。

  但是1950年毛岸英回湖南探亲时,毛主席不仅特意将儿子叫到了身边,交代他一定要去看望舅舅罗石泉,还嘱咐了这样一番话:

  “你问他过得怎么样,需不需要帮助,要不要来北京工作。”

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少见的几次破例,也是他对罗一秀与罗家的惋惜与愧疚。



  不过毛主席的这份好心,并没有被辜负。

  罗石泉在得知毛岸英回韶山的消息后,就从杨林赶到了韶山冲与毛岸英会面。

  毛岸英对这位舅舅表现得非常礼貌,他不仅详细地询问了罗家的情况,问罗家有几个儿子,还表示要带一个出去。

  而罗石泉听过后却说:“家里有田耕,地方上有工作,不必出去给国家添麻烦。”

  显然罗石泉并不愿意让毛主席为难,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亲情弥足珍贵。

  她18岁嫁给毛主席,是主席的原配,建国后主席曾为其破一次例。

  毛主席虽然是一代伟人,但是他也经历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他即便不认同包办婚姻,也不会因此迁怒于人。从他对罗家人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而他对亲情的感怀,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学璀璨
国学璀璨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427文章数 93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