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万红军被国军围困乌江,19岁战士献上妙计,毛主席:军中神人

0
分享至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被困乌江,是船也砸了,桥也被毁了。生死关头之际,一名19岁的战士献上了一条妙计,竟让3万红军,成功强渡乌江,毛主席得知后还称他为军中神人。



那么这名19岁小战士是谁?他献上了怎样的妙计?红军又是如何成功强渡乌江的呢?

被困乌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首《七律·长征》便是红军战士们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奏响的革命烈歌。

黎平会议后,我军才算一扫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始按照毛泽东提出“避实就虚”的正确建议,重新确立正确的行动方针。

这期间,我军在准备渡江前,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点很奇妙,正好跨了个年,是在1934年12月31日下午,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之间,由中央政治局所召开的猴家会议。

此次会议非常重要,是在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因此也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当时会议讨论的重点便是,中央红军是继续按照计划一路北上,在黔北地区建立根据地呢?

还是是选择,重返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进行会合?最终在激烈的讨论过后,我军还是确立了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继续前进的行军路线。



另一边,蒋介石的目标就是准备在乌江“围歼”红军。但乌江不好守,也不好渡。其两岸有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堪称是天险。

当我军在乌江南岸停留之际,蒋介石早早派遣了中央军两个纵队,以及广西军阀廖磊从南向北追击。另一边又在乌江北岸,派贵州军阀王家烈进行围堵。

面对此危急形势,会议上中央决定继续北渡乌江,以中路瓮安江界河渡口作为突破点。将我军分成三路,以势不可挡之势,实施强波,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强渡乌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当时王家烈为了阻止红军渡过乌江,一下把沿江边的民房、船只全部烧毁了。

没有了渡桥工具,红军们就只能自己造,中路负责突破任务的红军战士,在耿飙、杨成武的指挥下,向大渡口方向搬运着架桥材料。

第一次架桥的任务,是由三连连长毛正华,所带领的18名红军突击队员负责,他们在1月2日上午,一边冒着寒风细雨,一边不顾刺骨的寒意,跃入乌江开始拉绳架桥。



可奈何敌军的炮火太猛,直接将架桥的棕绳都给打断了。眼看背后的敌军马上就要追上来了,这边的3万红军们,连架桥都架不了,更别说渡江了。看来敌军就是打算,让这天险挡住红军的前进的道路,从而实现“一举歼灭”的计划。

众多红军都犯了难,这可怎么办才好,总不能干坐着“等死”吧。

就在大家讨论不出新的渡江方法,气氛冷到极点时,一名叫做石长阶,才19岁的红军战士,主动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法子。

“我从小就是在乌江边长大的,我有法子帮部队渡过河去!”

大家看着还很青涩的石长阶,没有抱太大希望,可心里不知为何选择相信他,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小战士的妙计

1935年,让三万红军成功渡过乌江的妙计,竟是由一名小战士提出来的,在船只、架桥都被毁了的情况下,小战士想到了什么妙招呢?



石长阶向大家说道:“江边许多地方都种的有竹子,我们可以砍竹子来造浮桥。”

一些不太懂的战士们,向石长阶请教道,为何会选择竹子呢?

石长阶耐心解释道:“因为竹子本身有一个很奇怪的特性,那就是当它泡在水里时,不仅不会发软,而且会越来越硬,浮力很强。”

听完“科普”后,大家都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小战士刮目相看。

事不宜迟,红军工兵连的战士们,在几名群众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边的几处竹林,纷纷拿起篾刀砍个不停。

就在这时一名当篾匠的红军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赶紧跑过来,提醒大家“大家砍竹子的时候记得不能全砍了,要分清公竹母竹。”

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当过篾匠的红军,便一边教大家怎么分清竹子的公母,一边解释道:“砍的时候,可以在几根母竹子的中间留下一根公竹子,而且尽量砍老竹子,把嫩竹子留下来。”



原来,若是因为打仗将竹子全部都砍光了,这附近住的穷苦百姓们,就没有竹子拿来编筐了,众多红军战士们也学习到了,纵使情况再紧急,也不能断了老百姓的生计。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砍好的竹子给扛到了乌江边,然后开始在石长阶的指导下扎竹排,没多久的功夫竹排扎好了,红军们开始再一次的渡江计划。

第一次,中路的战士们在前线指挥员的带领下,刚将竹筏撑到江心,却因激浪太猛,竹筏翻了而没有渡江成功。

大家吸取经验教训,第二次直接赶制了3只双层竹筏,终于由三连连长带领了四名战士,偷渡成功,在岸对面的山脚下,进行掩护埋伏任务。

1月3日上午,由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负责中路的指挥作战,采取的战略就是将红军战士们,分成一小股一小股的突击队员,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其中一路队员则是主攻老虎洞前的敌军,几名战士抓紧时间,乘上三只竹筏,就像离弦的箭一般,直接在后方强大的火力下,冲到了岸对面。



此时,早已在对面埋伏已久的五名战士,配合默契,直接将敌军给围攻住。与此同时,不明所以的敌军还在那儿等着埋伏,却突然受到了前后夹击,一时之间全都懵了。

一旦军心不稳,就非常容易将其打败。于是已经渡过江的红军们,乘胜追击直接占领了滩头的阵地,掌握了有利局势。

成功渡过乌江

1935年,3万名红军被困乌江,19岁小战士献出妙计后,红军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成功突围?小战士是否成功渡江了呢?

后方第二梯队的战士们,则开始了大批的渡江计划,一下乘着几十只竹筏,在掩护下渡过乌江,然后直接占领了北岸的制高点。

紧接着,为了守住江岸的阵地,必须阻拦敌军的反扑。正在左边大渡口守了一天的敌军,迟迟不见我军的身影,心中正感到疑惑,这才发现他们在右翼的战友已经被打败,失去了守地。

攻守之势转变得太快,等红军干部团工兵二营的20多名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之下,从架起的浮桥上冲过去的时候,已经散失军心的敌军瞬间溃败。



一天的时间,中路红军们就已经胜利渡过乌江。在中路纵队的配合下,左右路的军团们,也在瞅准时机渡乌江。

当时的右路纵队在1月2日凌晨,正式强渡乌江,起初也是在敌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没有在白天强渡成功。

所以,战士们后来选择在晚上,派遣一路战士乘着竹筏偷渡到了,上游几公里路的鱼子塘,为接下来岸对面红军的渡河打好配合。

右路纵队的指挥是红一师一团的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二人采取的策略则是,先集中火力对岸对面敌军的火力点进行压制。

紧接着,用10只竹筏载着红军冲到江中心,而头天晚上已埋伏在岸对面的战士们,也等着时间点,一同将敌人打得窝在滩头地,动都不敢动。

红军突击队以极快的速度,直接登到对岸边,抢下重要防线,保证了后方军团顺利渡过乌江。



直到1月5日下午,3万红军们才终于全部渡过乌江,整整经历了四天的时间。

抢渡乌江战役,可以说是红军开启长征之后,取得的第一场较大胜利,将主动权重新拿到了自己手中。

在这场战役中,竹筏的作用功不可没,要不是有它,突击队员们很难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偷渡到河对面进行埋伏。

虽然整体上看,红军成功强渡乌江,可我军并不是没有牺牲,那个献出妙计,才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牺牲在了乌江。

石长阶是第一批渡河的战士,快要渡过江的时候,对面的黔军疯狂用机关枪进行扫射,不少战士中了子弹倒在了江里。

而石长阶当时中弹之后,瞬间就被鲜血染红了衣物,倒在了他从小长大的乌江边。



毛主席当时得知,有位小战士提出用竹筏渡江后,忍不住一直夸赞小战士,称他为“军中神人”。

红军成功强渡乌江过后,毛主席还特地询问过石长阶的下落,最终得知战士已牺牲在了乌江边,主席也是忍不住一直叹息。

是啊,革命路上怎能一帆风顺,正是无数战士们的鲜血,才换来了更多人的幸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冬日人物记
冬日人物记
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55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