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北伐:张发奎与张学良生死决战,3次血战贺龙如何一战成名?

分享至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革命统一战线急剧分化,使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一是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二是以新军阀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另一个是仍在坚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
这时, 武汉地区的工农革命运动虽然继续在发展,但从全国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武汉政府正处于反革命势力的包围之中。
1、武汉政府的北伐计划


在东南,新军阀蒋介石以南京为中心,占有浙江、福建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并得到英美列强和上海资本财团的支持,与广东、四川军阀相呼应,从东、南、西三个方面包围着武汉政府,其控制的地区和军队也超过武汉方面,财政经济上更占有优势。
但由于随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北伐军主力部队并不多,大部是收编不久的军阀部队,战斗力不强,内部还有矛盾,因此,无力对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直接的进攻,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
在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扩大地盘,绞杀革命,把所有反动势力,如奉军、鲁军以及孙传芳在江浙一带残余势力组 成“安国军”,自任总司令。
1927年2月上旬,张作霖以援助吴佩孚反攻武汉为由,派张学良、韩麟春组成“援鄂军”,打 着“援吴”的旗号进兵河南,不久即占领开封、郑州,集结重兵于豫南的许昌、郾城、汝南一带,准备经武胜关南侵武汉, “进取粤湘”。
武汉政府于4月18日决定北伐,确定在东、南、西三方面取守势,与冯玉祥国民军相配合,对北面的张作霖发动进攻,以打破反革命的军事包围,扩大根据地,积蓄力量,然后再讨伐蒋介石。
武汉政府的第二次北伐,计划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从陕西东进河南时,武汉北伐军由南向北进攻在郑州、开封会师。
第二期是在会师后,争取山西阎锡山支持,由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向北京挺进,彻底摧垮张作霖的奉军,武汉北伐军即挥师东征和南征,占领宁沪与东南各省。
武汉政府以唐生智和张发奎的部队为第一期北伐的主力军,由唐生智任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统率3个纵队。
第一纵队由第四军、第十一军以及第十五师,共2.2万余人组成,张发奎任司令官为右翼。
第二纵队由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五军和第八军的一部分,共2.2万人组成,刘兴任司令官, 为中路。
第三纵队是收编的新编第三军梁寿恺的杂牌部队,为左翼,他们大多是归顺武汉政府的原吴佩孚部队中的反奉派, 战斗力不强。
归顺武汉政府的靳云鹗的河南保卫军、新收编的庞炳勋的新编第五军、魏益三的第三十军等,也配合作战。
武汉政府在部署兵力北伐河南时,对武汉地区的防守也作了军事上的安排。
留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李品仙第八军一部卫戍武汉,任命李品仙为汉口卫戍司令,叶挺兼武昌卫戍司令。
夏斗寅所辖三十四师留宜昌,警戒四川军阀杨森等部。朱培德所部第三、九两军留守江西,警戒长江下游蒋介 石驻南京的军队。
鲁涤平第二军一部、何键第三十五军一部及陈嘉祐第十四军全部留守湖南,对广东、贵州方面警戒。
2、逐鹿中原


4月19日,正是阳春三月。武汉政府在武昌南湖召开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党、政、军、民数十万人与会。
武汉政府主要领导人汪精卫、谭延闿、徐谦、孙科及湖北省总工会代表先后发表演说。
汪精卫在演说中指出,第二次北伐有三个目的:
一是把革命的势力扩充到北京,统一全中国;二是打倒奉系军阀张作霖;三是打倒国民党的内奸蒋介石。
誓师典礼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气氛十分壮烈。
4月21日,武汉北伐军开始沿京汉路向河南进军,4月底集结于信阳和驻马店附近。
当地农民举行各种形式的军民联欢会,热烈欢迎北伐军。
确山农民的起义,也为北伐军进攻奉军起到极大作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