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牺牲后遗照被交给宋美龄,特殊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

分享至

1943年9月的一天,新疆迪化(乌鲁木齐),黑黝黝的夜犹如墨染一般,仿佛预示着这一夜不会平静。

几个鬼鬼祟祟的人轻手轻脚地来到一间破旧的屋子。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棍棒,趁着月色,他们对准了床上沉睡的人下手了。

噗噗噗,几声闷响,躺着的人挣扎了几下,不再动弹。几个人并不多看,扔下棍棒,拿出绳索又上前勒去。

过了很久,确认绳索下的人再无声息,这几个人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们打开灯光,取出相机,咔嚓咔嚓,边拍边交头接耳:“多拍几张,拍清楚点,上面要用,听说是要给重庆过来的人,来头很大,好像是什么委员长的夫人,叫宋美龄……”

一阵风吹来,窗户沙沙地响,暗夜的月光照着这几张扭曲的面孔,他们有些心虚,又硬着头皮继续。

遇害的人已彻底沉睡,不再理会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在他的心里,早已把自己捐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

他就是陈潭秋,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还有个更为显著的身份,就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

由于消息隔绝,两年后的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陈潭秋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这位特殊的中央委员虽然无缘见证大会盛况,却用生命给出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生动诠释。

在僻静的武昌督府堤小街,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两层砖木中式建筑,大革命时期,这里一度被称为“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

它原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旧址,后来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会址,而且也成为陈潭秋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大都是引领和投身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纷纷从学堂中走来。他们或是知名学者,或是社会名流,或是莘莘学子。

在他们中间,出现过毛泽东这样伟大的军事家,也有着董必武这样的职业革命家……

但曾以战士之勇持枪作战,还经历火线负伤的,只有一位,那就是来自武汉的陈潭秋。



陈潭秋

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1935年以后,陈潭秋无论走到上海、莫斯科、新疆,见到他的人都会发现:他右耳缺损了一块。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有些老同志回忆,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便肃然起敬,见到他头部的伤残,就知道这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

陈潭秋的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的闽西突围途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央苏区分局,项英任分局书记,陈潭秋参加分局工作,他们留在江西瑞金,领导留下的4万多红军和地方部队,继续坚持斗争。

面对国民党军日益紧缩合围圈,苏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需要尽快分散,以进行游击战争。

遵义会议后,中央书记处专门研究了中央苏区的问题。

1935年2月5日,中央作出《中央书记处给中央分局关于中央苏区及其附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分局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分会,分散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中央苏区分局决定兵分五路,突围到边界地区去开展游击战争。陈潭秋作为特派员,同谭震林一道领受任务,带领红24师一个加强营突围到闽西南与张鼎丞会合,开展闽西南的游击战争。

3月,新的征程开始了,他们从瑞金西南出发,向福建省委所在地长汀四都进军,一路跋山涉水,翻越了武夷大山。

行进的路上,险象环生,他们连番遭遇敌正规军和民团的围堵截击,艰苦地来到上杭县境的岩下山,部队终陷困境,被团团包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