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名特赦战犯投奔台湾,蒋经国提出一个条件,却遭众人拒绝

分享至

1975年10名特赦战犯投奔台湾,蒋经国提出一个条件,却遭众人拒绝

1975年的春天,阳光洒在神州大地上,万物复苏。而在那年的3月18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他深思熟虑后,决定释放所有剩余的293名在押战犯,给予他们新生。

这些战犯,曾经在牢狱之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他们已经反思、悔改。而毛主席的决策,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们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对于这些被释放的战犯,毛主席特批示,对于那些具备工作能力的战犯,毛主席建议应该给予他们工作的机会。对于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战犯,毛主席也考虑得非常周到。他提出,这些战犯应该被妥善地安置,让他们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

而对于那些愿意前往台湾的战犯,毛主席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他提出,政府应该为这些战犯提供充足的旅费,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协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前往台湾。同时,毛主席还表示,如果这些战犯将来愿意返回大陆,那么他们同样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3月23日,中央领导层的成员们还特意接待了这293位战犯。并为每位释放人员追加了200元的补助金,在那个时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要知道,当时人们的平均月薪仅为几十元,这200元足够他们几个月的开销。



除了补助金,领导们还额外发放了100斤的粮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有了这100斤粮票,他们就可以购买到足够的食物,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北京饭店的这次接见活动结束后,许多人选择在北京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人找到了工作,有的人开始了创业,还有的人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党和国家的关爱和信任。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返回故乡,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不过,在众多的战犯中,有十人决定前往台湾和家人团聚。这十位战犯分别是蔡省三、段克文、杨南邨、王秉铖、周养浩、王云沛、张铁石、赵一雪、陈世章和张海商。

于是,这十位战犯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向中央递交了前往台湾的申请。他们心怀忐忑,期待着能够得到批准。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申请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中央对他们的团聚愿望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迅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在4月13日这一天,蔡省三等十人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刻。在中央的精心安排下,他们成功搭乘了一架南下的航班。这架航班将他们从内地带往了深圳,然后再从深圳顺利转至香港。整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中央的全力协助和关心,确保了他们的团聚之路顺利无阻。



对于这十位特赦的战犯,台湾当局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热情的欢迎声明。然而,随着蒋介石的离世,权力交替到了蒋经国手中,他对这10位特赦战犯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坚称这些人是毛主席派来的“统战工具”,是为了破坏台湾的稳定和团结。在这样的理由下,他坚决拒绝让这10人踏入台湾岛内,生怕他们的到来会戳破国民党多年来在台湾民众心中构建的“反共”防线。

蒋经国的这一决策立即在台湾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做法过于狭隘和偏激。毕竟,这些特赦战犯,他们曾经都是人们手下的得力战将,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些人甚至曾是人们深信不疑的亲密战友,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任。

如今,这些战犯被释放,他们渴望能够回到台湾,回到亲人的身边,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他们期待着能够重新融入社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却因为政治原因被如此对待,让人不禁感到心痛和惋惜。

在蒋经国的授意下,台湾的救济会迅速召开了一场记者会。会上,他们明确表示,不允许共产党和统战人员进入台湾。



当然了,想进台湾也不是不可以。蒋经国也说了,只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