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等到曹叡死后,才敢发动政变?这三个深层原因很真实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但是他们都没能够笑到最后,反而是司马家族成了最后的王者。这一切都是司马懿给打下的基础,他的高平陵之变,是司马家族走向巅峰的起点。根据《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的讲述,将整个高平陵事变记述得十分详尽。

其实在曹叡时期,司马懿已经是雍凉的大都督了,手握十万魏兵。看样子他似乎已经有了兵变的实力了,但是他却没有发动兵变,而是在曹睿死后才有所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司马懿是有什么自己的打算吗?还是另有他因?本文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历史问题。



首先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曹叡死之前发动兵变,主要还是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推翻曹睿。

曹氏政权历来都对司马懿有着或多或少的提防,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虽然司马懿是魏国的权臣,但是曹家政权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他,对他从来都没有百分百的信任。即使在朝中担任要职时,他的身边依旧是曹氏宗亲,对他时时刻刻都有牵绊。面对如此严密的“监视”,司马懿怎会有机会发动兵变,推翻曹家天下?

确实在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时,朝中也培养了一些自己的心腹。但是曹叡的头脑也不是摆设,他也是一个狠角色,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懦弱的帝王。在他快死之时,将司马懿已经远离权力中心了。若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司马懿都有可能不会再重返朝野之中。

即使是司马懿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但他依旧被曹睿紧紧地盯着。即便是托孤之时,曹睿又在司马懿身边放了一个曹爽,仍旧是曹家宗亲。可以说,司马懿根本有能力摆脱曹叡的控制,没有胆量发动兵变。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要从曹爽这个人物入手。

曹叡死后,曹芳接了皇帝之位。但是此时曹芳年纪尚小,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主持朝政。作为元老的司马懿和宗亲曹爽,就必须进行辅政了。但是曹爽这个人确实无法与司马懿相提并论,曹爽即使手中握有大权,也无法对司马懿造成多大的威胁。因为曹爽实在是一个无德无才,还一心只要荣华富贵的庸人。

曹爽握有实权后一心排挤打压司马懿,对内他结党营私、独揽大权。对外则大加征讨,但是却屡战屡败,使得伤亡惨重。这就引起了朝中众多人的不满,大部分人希望元老级的司马懿可以出面主持大局,避免魏国就这样毁在了曹爽手中。据《三国演义》记载,孙礼、蒋济等人都来和司马懿抱怨过曹爽的无能。



司马懿还静心安慰他们说:“且止,忍不可忍。”此时司马懿已经看到舆论已经准备就绪,时机在一步步成熟之中。无能的曹爽并没有发现,于是在他带着幼帝去高平陵祭祀曹睿时,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