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活学活用是最好的保护!黄道婆纪念公园举办纺织非遗技艺交流会

0
分享至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沪滇纺织非遗技艺交流会在黄道婆纪念公园举办。

乌泥泾棉纺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沪上与云南元阳的两地20余位绣娘,向庭院内的先棉塑像敬献了棉花花束,以表达对宋末元初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崇敬之情。在参观纪念馆之后,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梅芳和区级非遗传承人林秀梅为云南绣娘们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三绽纺车技艺。聪慧的绣娘们纷纷表示操作纺车并不轻松,需要手、脚、眼、脑的协同训练,由衷地对黄道婆大胆革新、提升效能的历史与科技贡献发出了赞叹。

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方云主持下,沪滇刺绣非遗技艺交流分享会展开。


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玲芝,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猛弄刺绣非遗的历史、技法与传承现状。

"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猛弄村,依托刺绣非遗采用"党组织+公司+合作社+绣娘+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合作社,先后获批全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示范基地。合作社通过以非遗产品利润持续反哺农村妇女,达到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目的,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步伐。


红河州猛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世芬,汉族刺绣与绘画代表性传承人吴世竹以及其他几位绣娘分别展示了刺绣作品。这些取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讲述了哈尼、彝、汉、傣、苗、瑶和壮等七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反映出在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猛弄刺绣所形成的独特制作流程、审美情趣与工艺标准,更是元阳县多民族世代相传的民俗风貌、生活习惯、理想追求和民族情感的高度凝练与艺术体现。

此次交流会,还特别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绣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钱月芳,其顾绣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收藏。70岁高龄的钱大师带着精美的作品,向前来上海学习的少数民族绣娘们介绍了历史名绣——顾绣。


作为中国唯一以姓氏来命名的刺绣,顾绣常以色调雅致、意境悠远的历代文人画名迹为其摹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以绣代画",其精美细腻的独特创作技法使得顾绣作品别具韵味,因此顾绣也被称为"画绣"。顾绣选材皆以书画为题材,常见于册页,画幅小而精致,内容涉及花、鸟、人物、山水,针法运用合理灵活,劈丝细腻,绣工精致,风格典雅、色泽古朴、亦画亦绣,犹如晕染,气韵生动、自然浑成。顾绣所具备"针如毫,色如画,细如发"的艺术特质,体现在可将一根丝线劈成256份的独门技艺,作品令全场嘉宾为之惊叹。


在观摩与互动环节中,沪滇两地绣娘们深入交流了各自的刺绣技法、传承与发展思路。方云介绍,云南民族地区的刺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审美,承载着古老的民族神话与文化传统。蝴蝶妈妈、生命树以及生产生活中随处出现的景观,都成为绣娘们描摹的对象,成为民族标识的典型图案。而身处江南的顾绣,以花鸟鱼虫、山石河流的精湛表达,勾勒出千年江南文脉与文人审美。两种不同的审美,于不同地域与文化中浸润,但均是人民想象力的创造和对生活生命的赞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刺绣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民间瑰宝,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悠久历史的沉淀,更是女性智慧与情感的呈现。面对城镇化进程加速,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非遗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而上海是高度城市化的国际大都市,也同样面临着后续传承力断档等不利因素。同一类型非遗之间的学习、交流、互鉴极为重要,纺织类非遗的谱系研究极为必要。通过对中华民族刺绣的文化异同对比,寻求发展的源与流,有效建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审美消费认同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播传承。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 图: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0501文章数 3086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