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瞒着父母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分享至

1947年的一天,湖北黄安的七里坪突然来了一个“可疑”的人,他进入村子之后,一直左右环视,脸上的表情时而惊讶、时而激动,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测此人的身份时,他突然停在了一间破败的茅草屋前。

这个“可疑男人”在茅草屋门前犹豫了很久,他多次抬起右手试图敲响房门,可每一次又无奈地放下去,犹豫了10分钟后,这个男人终于下定决心,轻轻敲响了房门。



茅草屋

等了很长一会儿,房门被慢慢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缓缓地走出房门,看着面前这位穿着军装的男人,老妇轻声问道:“长官你找谁?”

老妇话音未落,就看见这位中年军人“噗通”一声跪在了她的面前,而且还泪流满面地喊道:“娘……”

很明显,老妇被眼前这一幕吓住了,过了很久她才说道:“长官,我儿子早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您认错了吧!”

这位中年军人哽咽着说道:“娘,我就是你们那不争气的儿子,18年前瞒着您参军,是孩儿不孝……”



郑国仲

这位中年军人到底是谁?他18年前为何瞒着父母去参军他的父母又为何说他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他又为何18年后才返乡探亲?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开国少将——郑国仲的革命故事。

为革命,燃尽少年热血

1929年春,湖北黄安一带经常发生一件怪事,不少年轻人早上下地干活,但是到下午却都无缘无故失踪了。到田地里去找,却只能看到一把把被丢在土里的农具。这些年轻人到底去了哪里?

毛主席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同一年,湖北黄安七里坪的老郑家迎来了一名男婴,而这名男婴的降生,并未给整个家庭带来一丝喜悦,毕竟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生下来容易,活下去却异常艰难。为了让男婴顺利成长,家里给这名男婴取名叫郑国仲



郑国仲

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的郑国仲,更不可能有机会读书。亲眼目睹着父母的辛劳,小小年纪的郑国仲便已经有了赚钱养家的想法。1923年,为了改变现状,刚满10岁的郑国仲就在一家裁缝店当起了学徒,凭借着灵活的头脑以及勤劳的双手,郑国仲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裁缝技巧。

本以为全家生活即将迎来曙光的郑国仲,很快就遭到了现实的重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可能会有钱去做新衣服?无奈之下,郑国仲只得把自己的裁缝手艺暂时放下,开始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日子,而就在郑国仲在为无力改变生活而一筹莫展时,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在湖北取得胜利,黄安农民政府顺势成立,刚满14岁的郑国仲开始对“红军”和“革命”有了初步认知,当时的他便已经有了参加红军的想法,可由于父母不同意未能成行,不过此时郑国仲的心中已经开始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黄麻起义

1929年春,郑国仲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一天,他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听闻红军队伍正在当地招兵,满怀激动的郑国仲当即扔下农具赶到了招兵处。

到了招兵处之后,郑国仲并没有急着报名,而是在招兵处附近转了很久。为了弄清楚红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郑国仲小心翼翼地向红军战士问道:“红军是做什么的呀?”红军战士非常郑重地回答道:“红军是让农民当家做主的队伍,是解救贫困百姓的队伍!”

仅仅两句话,就让郑国仲的内心澎湃不已,他当即表示:“我愿意加入红军队伍,我一定要跟你们走!”

此时的郑国仲只有16岁,因为长期吃不饱饭,所以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瘦弱,避免郑国仲是一时头脑发热,招兵负责人提醒道:“参加革命是一件危险的事,随时都可能牺牲,离开家以后,恐怕没办法经常回家探亲。”

听到提醒后的郑国仲没有任何犹豫,依然非常坚定地表示:“回家种地不仅吃不饱,还会遭到地主恶霸的压迫,我要参加革命,不把贫困农民解救出来绝不回家!”



抗战时期的农民

原本郑国仲有机会回家告个别,可由于害怕父母不同意,所以郑国仲并没有回家告诉父母,而是选择了不辞而别。就这样,郑国仲怀着对父母的愧疚、对革命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一系列的复杂心情,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可参军后不久,郑国仲就彻底亲身感受到了革命的危险性和残酷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