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读书 | 赵兰:解读 实践 转变——读《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有感

0
分享至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世界读书日

2022年4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2024年世界读书日,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向大家分享一组阅读经历与观点,

在阅读中提升和感悟。


赵兰

成都市双流区怡心第八幼儿园副园长,中小学一级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双流区优秀青年教师、双流区教坛新秀。

现在的幼儿应如何为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做准备?幼儿园对幼儿的发展应负有什么责任?教师“预设”的课程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唯一手段吗?还有哪些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不同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一本书,传递一种观念,一本书,教会我们方法,一本书,解决当下困惑。以下是我对《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的所感所行所思。

“解读”之我感——求其意,索其旨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近几年也一直在实践课程,可对于实践总感觉像是在拼搭乐高游戏一般,对于课程总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似懂非懂,似偏似全,于是,在与本书的对话中我三步走求其意,索其旨,先通读,建立初步印象,再精摘,抓住核心观点,再回顾,把握内在关系。于是,脑海里初步有了对于课程的宏观的一张图,见微知著的一条路。如果用一幅画来描述课程感受,就是之前有很多缺口的一个圆慢慢被点状的认知愈合,课程全貌初显,圆里面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也在面纱逐渐拉开的过程中越发可见。

(一)宏观的一张图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具体指向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游戏和实践活动是幼儿整体认识周围环境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的发展有广泛的个体差异。以此为核心,链接起了“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五个要点,由此构成了一张完整的课程图。

(二)细微的一条路

书中以对话、问答、案例等形式对“课程目标的把握、转化和表述,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预设和生成关系的恰当处理,教与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合力,持续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课程完善的评价,唤醒教师参与意识的课程管理”中存在的困惑与疑问、观点的误解与实践的误区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辨析阐释,架起了理论和实践对接的桥梁,为我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具体路径。

课程真谛之悟:走出课程拼搭的现状,走进儿童视界中的生活,邂逅好奇的教育实践智慧场。

“实践”之所行——赋其能,探其路

如何走出课程拼搭的现状,走进儿童视界中的生活?如何让“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落地生根呢?

(一)学习链接,深入实践核心的思考

学习与学习之间是可以链接的,不断地学习能帮助我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当阅读之时,一个线上学习中的中班案例《3岁的黑天鹅》走进我的视野。教学干部下班的时候,看到老师把孩子的一张很大的作品贴在了班级特别醒目的地方,而且非常认真地把孩子的话记录下来贴在画上“中午的时候,在公园里,我看到了一只三岁的黑天鹅”。就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张作品贴在这么明显的地方?”一位老师说:“因为孩子的想法很新奇,一般小朋友都不会画黑天鹅,但他画了一只黑天鹅,而且还没有涂颜色”,另一位老师说,“作为中班小朋友,他的绘画技能非常强,他的线条很流畅,几笔就画出了一只黑天鹅,所以我把它贴在这儿,觉得可以启发别的小朋友”,这时候,教学干部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这是一只3岁的黑天鹅呢?”两位老师都沉默了,“有没有问孩子为什么要画这只黑天鹅呢?”老师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这时候教学干部就跟孩子们发生了一段对话。

师:为什么你觉得那只天鹅3岁了呢?

幼:因为我今天4岁了,黑天鹅比我矮一点。

师:你觉得黑天鹅比你矮一点,比你小一些,所以你认为他今年3岁了。

幼:嗯(点头)

师:你今天4岁了,你们也有很多小朋友也4岁了,你觉得他们和你一样高吗?

幼:有的比我高,有的比我矮。

师:所以身高跟年龄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幼:好像没有。

孩子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教师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看见孩子?看见教师?启于阅读和案例,作为一所开园一年多的新建园,我们如何在探索实践中慢慢撬动双主体回归、实现双主体发展的杠杆?

(二)赋能教师,助力教育主体的回归

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回到真实的教育场景,首先,初步构建“怡生活”课程方案,成立课程领导小组,集中精力,内外结合,完成了“怡生活”课程方案的初步架构,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课程方案理念观点,形成了共同的课程基本认识,这为我们课程实践打下了基础;其次,调整一日作息时间,将碎片化的时间大块化,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一日生活,将之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支持个性化弹性化的安排,并把其纳入课程领域,如,之前14:10——14:40为下午的餐点环节时间,调整之后11:10——15:00为生活领域的进餐、午睡、餐点环节,这样的调整既改变了“教师忙得像赶场,幼儿忙得像追场”的困境,同时又赋予了孩子和教师更多自主的权利,让生活即教育,儿童在一日生活中学习成为可能;第三,开展主题活动大教研,从单一的理论输出,被动输入,到双向的“问题引领式教研”和“场景体验式教研”,一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用实践对接理论,帮助教师转变儿童观、课程观,为教师开展课程、进行实践提供支持;第四,开展课程审议,明确阶段重点,注重审议中的“对话”,在对话中引发教师思考,帮助教师明晰方向、厘清关系,在开展课程实践的时候有抓手。

(三)赋权幼儿,助力学习主体的回归

如何在课程中知行合一地落实“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我们尝试三部曲探索。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尝试对话幼儿,在平等的对话中,用心倾听幼儿千奇百怪的想法,洞悉幼儿的一言一行,从幼儿的兴趣中看到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意义,如,开展“六一儿童节议事会”,让幼儿大胆表达,参与选取活动内容;二,真体验,真生活,尝试将活动还给幼儿,给幼儿体验实践的空间,重视经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让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愿意、乐意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如,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生成了“石榴”和“演唱会”的课程;三,回顾复盘,闭环提炼,尝试借助小结性语言和思维导图帮助幼儿厘清思想与观念,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形成元认知,帮助幼儿将学习转化为感受与意义,激发其学习与生活的内部驱动力。

“转变”之所思——助其长,畅其样

(一)思转变

在阅读中学习,在摸索中探究,在实践中成长,部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增强,能动性有所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变浓了,能并为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也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小部分教师逐渐从教师视角慢慢到教师视角的儿童视角,能对话、引导和支持幼儿在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调查实证、分享表达的过程中建构了新经验。就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我们希望以点带面让大家先后成长起来,目前部分双主体的转变让我们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在摸索实践中慢慢丰富起来,但反思当前,我们的课程中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理念下,课程结构有待优化;课程实施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待厘清;课程推进中,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探究等。课程长于斯,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下一阶段课程建设的关注点、生长点和努力点。

(二)畅未来

畅想我们未来的课程,畅想双主体回归后幼儿园里日子的样子。就像花草园一样将琐碎忙碌的教育日常过成智慧探索的诗意生活,孩子是孩子的样子,能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教师是教师的样子,有着朴素的一般日常,有着内省深邃的自觉;幼儿园是幼儿园的样子,处处体现出对幼儿需要的尊重,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对儿童智慧的保护,对儿童创造的崇拜与敬仰,能帮助幼儿梦想成真,能诗意的如“采菊东篱下”;课程也像练武功一样,没有了所谓的一招一式,但是可以运用自如,图中无图,有分有合。所有人在课程的滋养下,都能自由呼吸,微风拂过脸庞的瞬间,内心坚定而又温暖,一路向前,邂逅那个未来更好的自己!

在一年之际阅读此书,我是幸运的,我在书中看见了课程的那张图,发现了实践的那条路,在实践中困惑逐渐得到解答,不明朗的逐渐变得清晰。尽管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探索的道路并不容易,但我坚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学习积蓄专业的力量,用实践探索心动的课程,加油,前行中的我们!

投稿联系

邱老师 15198154656

邮箱:cdstxzyjh@163.com

截止日期:2024年4月26日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

新媒体编辑 |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07次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汇入主流,服务主流
1771文章数 1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