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07年,得知毛岸青病重,相关部门批示:享受副总理级医疗的待遇

0
分享至

毛岸青是毛主席的次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总参谋部工作,由于年轻时心理和身体都曾遭到过巨大创伤,晚年的毛岸青体弱多病,为了防止病情复发,他减少了外出活动的次数。

即便十分谨慎,2007年三月份,毛岸青的身体还是发生了异常。一天夜里,毛岸青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对妻子邵华说:“快带我去医院。”



邵华立刻拨打了120,把毛岸青接到了附近的医院。总参谋部很快得知了毛岸青病重的消息,于是把这件事上报到了中央。

中央得知消息后十分重视,经过商讨,认为:“毛岸青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享受到副总理级医疗待遇。”这个待遇也是对毛岸青一生所作的贡献的一种肯定。



随后,毛岸青被转往了解放军301医院接受治疗,可惜的是,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未能挺过这一劫,于23日在北京离世。



毛岸青的追悼会于4月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前来悼念的群众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数千人到现场为其送别。现场非常拥挤,有十多名官兵在维护现场秩序。不少民众的情绪都非常的悲痛和激动,也有不少民众专门写来了诗歌进行缅怀。



年幼丧母

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1923年出生于板仓。由于毛主席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毛岸青从出生开始,对父亲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杨开慧为了支持毛主席的革命工作,在家乡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年幼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基本都是由外婆向振熙抚养。



毛岸青满月时,正赶上国共第一次合作,毛主席被组织派往了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走前,毛主席不舍的亲吻着襁褓中的毛岸青。

大革命期间,毛主席的工作更加繁忙,一家人相聚的机会很少。当时毛主席回家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他内心对妻儿充满了愧疚。

但杨开慧深知丈夫从事的事业有多么伟大,每次离别时,她都会对毛主席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1927年,杨开慧又为毛主席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毛岸龙出生仅八天,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的前途一片渺茫。毛主席即将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临走之前,他特意回到了板仓看望妻儿。

为了躲避敌人的跟踪,毛主席借助黑夜的掩护回到了家中。看着三个孩子还在熟睡中,他没忍心将其叫醒。夫妻二人非常清楚,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此一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

1930年,杨开慧与毛岸英不幸被“清乡队”逮捕,毛岸青,毛岸龙因为住在外婆家,侥幸逃过一劫。



湖南军阀何健对红军恨之入骨,为了打击红军的士气,他在杨开慧的身上大做文章。

“只要你公开发表声明,退出共产党,并与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我可以考虑留你一命。”

面对何健的软硬兼施,杨开慧只留下了一句话:“吾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之后慷慨赴死。



为了保释毛岸英,向振熙动用了丈夫杨昌济生前的所有人脉,最终才让毛岸英恢复了自由。

当时毛岸青七岁,毛岸龙三岁,毛岸英承担起了做哥哥的责任,给予了两个弟弟像家长一样的照顾。

毛岸青经常问哥哥:“妈妈怎么没和你一块出来?”每当毛岸青提到妈妈,毛岸英总会鼻子一酸,然后转过身去,防止弟弟看到自己眼角的泪水:“妈妈也被放出来了,但是她有很重要的任务,被派往了其他地方。”



直到兄弟三人到了上海后,毛岸英才告诉弟弟真相:“我们的母亲已经为了革命牺牲了,就在我被释放之前。妈妈临终前对我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听到这个消息后,毛岸青嚎啕大哭,母亲的牺牲是毛岸青童年阶段第一个悲痛的记忆。但是,老天对他的磨砺并没有结束,他的悲惨童年刚刚开始。

上海的落魄生活

杨开慧牺牲后,组织意识到板仓已经不再安全,一直从事地下工作的毛泽民给向振熙写信,希望她能够将孩子送到上海。

收到信后,向振熙与儿媳李崇德假扮母女,带着三个孩子以走亲戚的名义前往了上海。到了上海后,三兄弟被寄养在了地下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



因为工作需要,毛泽民返回了中央苏区,临终前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了地下党员董健吾。

由于经费短缺,大同幼稚园的条件极差,毛岸龙年纪太小,抵抗力差,不幸染上了风寒。

毛岸英和毛岸青焦急万分,董健吾把毛岸龙送到了一所外资医院,医生看到奄奄一息的毛岸龙后摇了摇头:“准备后事吧。”

毛岸青苦苦央求医生,不要放弃自己的弟弟,但医生对此也无能为力。兄弟二人眼睁睁的看着弟弟离开了人世。



三弟的离世对毛岸青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哥哥毛岸英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

1931年,中央特科的骨干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几乎被连根拔起。董健吾被迫离开了上海,大同幼稚园也随之关闭。



董健吾临走时把毛岸英、毛岸青托付给了前妻黄慧光。但是,黄慧光对兄弟二人的态度非常恶劣,每天只管他们一顿饭,而且还逼迫二人外出打工,当时他们的年龄还未满十岁。

兄弟二人在家里的地位极低,不仅要承担家中的所有家务,偶尔还会遭到黄慧光亲生儿子的白眼。

一天晚上,毛岸青没能生好炉子,黄慧光拿起通炉子的铁杵狠狠的朝毛岸青的头部砸去:“要你们两个吃白饭的有什么用!”



毛岸青的鼻子、耳朵当场流出了鲜血,毛岸英与黄慧光理论,也遭到了侮辱。当天晚上,毛岸英便带着毛岸青离开了这个家,从此开始了五年的流浪生活。黄慧光的这次殴打损伤了毛岸青的脑组织,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兄弟二人在上海流浪的日子非常凄凉,毛岸英带着毛岸青翻遍了大街小巷的每一个垃圾桶,两人靠着捡垃圾勉强度日。如果幸运,个别商户会施舍给他们一些剩饭,但他们依然饥一顿饱一顿。

毛岸青晚年时回忆那段经历时依然感慨万分:“我和哥哥除了没偷过别人东西,没有给富人当干儿子,基本上所有脏活累活都干过。”

后来兄弟二人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卖报纸。但是,毛岸青有一次不慎收到了一张假币,因此遭到了报社老板的痛骂,逼迫他把钱找回来,否则就没工钱。



毛岸青能清楚的回忆起这张假币来自于一个洋人之手,但在人来人往的上海寻找一个洋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毛岸青在街头漫无目的的徘徊,由于气愤至极,他随手捡起了一颗石子,在电线杆上写下了“打倒洋人”四个字。

这一幕正好被一名外国巡警看见,巡警拿出警棍对毛岸青一顿毒打。毛岸英见状死死的抱住巡警的腿,但一个未满十岁的孩子怎么可能阻挡的了一个成年人,毛岸英也被踢中腹部,痛苦的倒在了地上。



这次遭遇进一步加深了毛岸青脑组织的伤势,毛岸青的后半生一直被脑部疾病所困扰。

脱离苦海

1936年,地下党员在上海街头发现了衣衫褴褛的兄弟二人。得知毛主席的后代被找到之后,董健吾前往了上海,当他看到骨瘦如柴的兄弟俩时,心疼的流下了泪水。

董健吾和张学良有一定的交情,当时他经常在西安与上海之间奔波,暗中促成东北军与我党的和谈。



自“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全境沦丧,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张学良一直都想率兵北上抗日,收复故土。

但蒋介石一直逼迫他尽快“剿灭”陕北的红军,此举也是想消耗东北军的实力,以便日后更好的控制他,张学良对蒋介石此举非常反感。

有一次,董健吾即将返回上海,临走前张学良设宴为其饯行。张学良与赵一荻对文玩字画十分感兴趣,董健吾曾送给他们一套宋代彩瓷。为了报答董健吾,张学良问:“你有什么要求,只管提。”



董健吾说:“如果副座能够停止内战,与我党共同抗日,我愿足以。”

张学良又问:“这个也是我的愿望,我指的是个人方面的要求。”

董健吾沉思了一会说道:“我有三个孩子,一个是我的儿子,另外两个是我革命战友的孩子,副座能否帮我把他们送到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力?”

“这个好办,到了上海后找一个叫李杜的人,他是我的老部下,他能帮你这个忙。”

九一八事变后,李杜经常秘密回到东北组织抗日活动,在日本人的围剿下,李杜的游击队损失惨重,残部撤往了苏联境内,当时李杜正要前往苏联归拢旧部。



为了帮董健吾引荐李杜,张学良亲自来到了上海,三人在一个咖啡馆见了面。得知两个孩子是革命者的后代,李杜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张学良还拿出了一张十万法郎的支票交给了董健吾:“这笔钱你拿着,留着作为三个孩子去苏联留学的学费。”

晚上,董健吾帮毛岸英和毛岸青收拾好了行李,然后悄悄的把他们送到了李杜的家中。第二天凌晨,张学良特意用自己的专车将他们送到了机场。至此,兄弟二人结束了艰难的生活。



默默无闻的后半生

1936年,毛岸英与毛岸青途径法国,抵达了莫斯科。在李杜的帮助下,他们进入了莫斯科郊外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学习。

兄弟二人成绩优异,很快便熟练掌握了俄语。苏德战争爆发后,毛岸英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一名上尉,毛岸青则考入了东方大学语言学院,开始钻研俄文版的马列著作。



1947年,毛岸青与贺子珍、李敏返回了中国,由于国内局势尚不明朗,他们只能暂时居住在哈尔滨。在李富春、蔡畅夫妇的介绍下,毛岸青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毛岸青回到中国后,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依然使用“杨永寿”这一化名。



为了适应国内的生活,他在贺子珍的建议下进入了某农场劳动,并参与了当地的土改。

在农场期间,毛岸青还创办了农民夜校,白天他们农民们挥洒汗水,晚上借助煤油灯教农民们读书识字。农民们对他的评价很高:“杨教员不愧是苏联回来的知识分子,话不多,一点架子都没有。”



由于在苏联生活多年,毛岸青精通俄语,很快他便被调到了中央宣传部,从事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

进入中宣部后,毛岸青依然保持着多做少说的特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翻译室度过。

在他的努力下,翻译了许多马列著作,比如《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批评与自我批评》、《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等。



妻子邵华回忆:“结婚之后,有一次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惊奇的发现,许多俄文资料都是由他(毛岸青)翻译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被罗瑞卿安排进了军事科学院工作,毛岸青的研究对象基本以毛主席为主,他曾写过很多文章,让党史研究员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伟人的一生。



结语

退休后的毛岸青与妻子邵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却默默的关心着国家大事。

改革开放后,夫妻二人重走长征路,当他们目睹西南山区百姓们的艰苦生活后,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支援贫困山区的建设,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岸青的一生虽说不及毛岸英那般壮烈,但他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陌陌付出。童年遭受的苦难让他懂得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他配得上副总理级的医疗待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海任我行
史海任我行
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
1388文章数 55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