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妹:养育4个英雄儿女,53岁离世没能见到儿子毛主席最后一面

分享至

“世界上有三种人,其一损人利己的,其二利己而不损人的,第三损己利人的,而我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这是毛主席于母亲病逝后,书信给好友邹蕴真时写下的一句话,我们也由此看出她身上崇高的品质和对儿女满满的爱护。



他的母亲有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昵称“文七妹”,就是如此普通的一个妇女“伟大地”养育了四个英雄儿女!

可令毛主席遗憾的是,母亲53岁离世时未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主席悲痛丧母,始忆生母过往

1919年的10月份,毛主席为着革命事业在长沙忙碌着,而在此之前,他已和两个弟弟商议好把病重的母亲接来长沙治疗。也是在这个温馨的地方,母子四人兴致勃勃去了照相馆拍照,留下了唯一一张弥足珍贵的合影。



母亲文七妹有了儿子们的陪伴,心情日渐开朗,在长沙度过了一段很欢乐的日子。眼看自己病情有所好转,文七妹就提出还是回老家吧,毕竟在老家呆着熟悉和习惯,毛主席挽留不住她,只得同意母亲的决定。

哪料没过几个月,毛主席就收到文七妹病危的家信,信中说母亲回了老家后病情再度恶化,纵使竭尽所能地医治也回天乏力......毛主席和弟弟毛泽覃火速赶回家乡韶山,可看到的是已入棺两日的病逝的母亲,彼时文七妹享年仅52岁。

毛主席悲痛万分,边喊“孩儿不孝”便在母亲灵堂前嚎啕大哭,丧母之痛当真是锥心刺骨!



母亲已走,唯剩下同样伤心欲绝的父亲,毛主席为让父亲散心就把他接到长沙去住。或许是这对老夫妻彼此间舍不得对方,后来患上伤寒病的父亲因悲痛过度也与世长辞了。三个月的时间失去两位至亲,毛主席的心情可想而知......

父母是对毛主席一生影响至深之人,尤其是母亲文七妹,更是他革命的力量来源之一!于毛主席而言,文七妹如同“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母授学”中的光辉母亲一样,为己形成正确的道德三观与优秀品格树立了标杆典范。

主席母亲文七妹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教导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从其短暂又伟大的一生说起......



文七妹生于清朝同治六年即1867年,其原名为文素勤,后也用过“文其美”这个名字,由于她在家族姐妹中排行为七故也被称为“文七妹”,此后这个简洁易记的名字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大家也更愿用这个亲切的名字来唤她。

文七妹的家乡湖南湘乡县四都唐家坨村是个出英雄的村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降临于此,看到这里或许大家都明白了。没错,同姓文又身处同地的文七妹就是文天祥的后代!



尽管到了文七妹外祖父文芝仪这一代,文家风光不再,但也算是个品德优秀的大家族——外祖父诚实勤劳而外祖母温婉贤惠,他们共生下三儿三女,文七妹便是这最小的女儿。而她和毛主席之父毛顺生是如何结缘相爱的呢?得从文家人的扫墓习惯说起。

贤内助母亲与进步表兄,支持毛主席继续读书

文七妹的祖父安葬于韶山冲龙眼塘,每逢清明和冬至,文家都得从家跨越20多里地前往韶山去扫墓。这样舟车劳顿的路途使文家人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在韶山这边结下一门亲事多好,有亲眷在本地也省得来回折腾了,不是吗?

所以文家就开始替文七妹寻一门好亲事,经人介绍,18岁的她认识了小自己三岁的毛顺生。尽管男方家境贫苦但人品不错,几番接触下来,文七妹也觉得毛顺生是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遂嫁到了湘潭县韶山冲。



文七妹成了毛家媳妇也当真应了那句“女大三,抱金砖”的俗语,为毛家带去了许多幸运之事,当然这也离不开文七妹本人勤俭持家的优秀品格。

婚后第二年,毛顺生外出当兵以挣军饷贴补家用,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被他发现了致富的生意门路,随后回家当起了生意人,日子也渐渐好转起来。加上毛家有个温柔的贤内助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两人一度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婚后生下的七个孩子中有两个不幸夭折,好在之后生下的毛主席一直很健康。



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夫妻望着这个白白胖胖健康十足的小婴儿很是开心,尤其是母亲文七妹,她唯恐这么好看的儿子也不在自己身边,就常常吃斋念佛祈求上苍保佑,好在佛祖有灵,毛主席平安顺利地长大了。

文家人也挺喜欢这个外孙毛主席的,其外祖母贺氏还常接毛主席至自己家中抚养,故而毛主席与文家表兄弟们亦是相处得十分愉快融洽。

在一众表兄弟中,当属年长9岁的表哥文运昌和毛主席最投缘,而毛主席能继续读书除了母亲的相帮外,也得益于这位哥哥的力挺!



1910年,读完了私塾的毛主席本会按照父亲的意思,前往湘潭县一家米店做学徒,这也是为了他今后能接替父亲的生意活儿。但毛主席还存有继续去东山学堂读书的想法,父子二人为了这事争论不休,而没读过书的文七妹也希望孩子能接受再教育。

此时表哥知道这件事后,动员了自己父亲和一干亲戚朋友去“游说”姑父毛顺生,而后者也渐渐地动摇了,加上儿子毛主席承诺说“读书能增强我赚钱的本领”时,终于松口同意了。

在读书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文运昌和表弟毛主席是多么“志同道合”,而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他的言行举止亦对毛主席影响甚大。毛主席读的《盛世危言》《新民丛报》这两本书刊也是文运昌向之推荐的,这极大地拓宽了毛主席的视野,提升了其不断进步之心。



“我十分敬爱的外家”——每逢写信给文运昌,毛主席便会如此亲切地开头,表兄对之的情谊和帮助,他自始至终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比起严苛父亲,他更爱和有施舍美德的母亲相处

母亲文七妹虽然不曾读过书,但她身上的出众品质甚至比斯文读书人还要好。

勤劳持家积极做农活自然是不必多说,她还极富同情心,待人宽厚还笃信佛学的她常常背着丈夫接济穷苦乡亲们。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