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嬴政之母赵姬啥水平?不识大体、差点自毁长城的糊涂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秦赋》中的赵姬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位太后并没有电视剧中那么机灵、精明。

首先,对于赵姬与嫪毐的不正当关系,无须过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愈演愈烈,当时社会中的纲常伦理并不像后世尊崇儒教的封建帝国那样严密,齐襄公、卫宣公、宋文公等君王都留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荒唐记载。

至于秦国的情况则更加特殊。自秦襄公因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时起,秦人的祖先就世世代代居住繁衍在遍布戎狄的“岐以西之地”。经过数百年的筚路蓝缕、浴血开拓,秦国虽然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但也沾染了一些游牧民族的落后习俗,周王朝的宗法制在这里根基极度浅,因此被中原诸侯视为“夷翟之国”。



因此,战国初期的秦国在纲常方面并不严格,混乱迭出。比如在君位继承规则上,他们经常不遵循“父死子继”的规则,“兄终弟及”的方式常常出现;在公元前386年,秦国庶长改还弑杀了秦出公与其母 ,迎立秦献公。

后来虽然经商鞅变法的彻底整改,但浸淫数百年的风气岂能彻底涤荡一空?其后的秦国还是经常因权力争夺引发政局动荡,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羋八子,电视中的芈月)与义渠王产生了私情,甚至在去世前还公然宣称要让情人魏丑夫给自己陪葬,这些事都闹得秦国上下皆知。

至于赵姬,由于壮年丧夫,因此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其后宠信嫪毐,虽然荒唐,但也情有可原。她的最大问题,就是搞不清大是大非、忽视了自己的地位因何而来,差点自毁长城、危及子孙。



在古时的政权体系中,男性占据绝对主导权,女性若要在一国权力中枢占据一定地位,大致有三种渠道:

其一,身为国君的夫人,妻凭夫贵。但这种渠道并不牢靠,毕竟古时君王几乎个个后宫成群,容易流于“乱花渐欲迷人眼”,嫔妃的富贵往往随着人老色衰而逝去;

其二,身为后宫,同时自己的娘家人拥有足够分量。古往今来,政治联姻屡见不鲜,夫妻双方依靠各自的家族强强联合、互为倚仗;依靠妻子的娘家人,一个男人甚至能逆天改命,这就是为啥古代周边政权争先恐后地请求与中原王朝联姻。面对如此妻室,任何男子都不敢怠慢;



其三,自己的儿子是国君,母凭子贵。这种渠道最为可靠的(没有之一),毕竟任何人的亲生母亲都是有且只有一个,而孝道又是古代君王必须高举的大旗,这就让一国太后拥有了最为崇高的地位。古时的外戚专权,无不源于太后的强大力量;秦国宣太后、西汉王政君、北魏胡太后、唐代武则天、清朝慈禧......这些人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