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刘少奇的俄国孙子,放弃军衔回中国,换了中国名,定居在广州

0
分享至

2023年7月,第七届中俄博览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召开,广东组织了超百人的经贸代表团参加。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名叫刘维宁的特殊人物。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身上汇集了各种身份符号:刘少奇同志长孙、中俄混血儿、商人、社会活动家……



少奇同志在俄国的孙子

刘维宁的俄文名叫作阿廖沙。他的人生轨迹要从上世纪开始说起。

1939年9月,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被送往苏联学习。刘允斌在苏联与大学同学玛拉坠入爱河,婚后生下了女儿索妮娅和儿子阿廖沙。

索妮娅小名“苏苏”,代表苏联,阿廖沙小名“辽辽”,代表辽宁。

1957年,刘允斌回到祖国,此后玛拉一直带着儿女在莫斯科生活。

那个时候,阿廖沙只有三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怎么了解自己的身世。母亲只是模糊地提过,爷爷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之一。



直到成年后,阿廖沙阅读了大量有关刘少奇的书籍,爷爷的英雄形象才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虽然刘允斌回到了中国,但是始终惦记着在莫斯科的一双儿女,经常给家里写信、寄书。阿廖沙还记得,父亲寄来的图画书里,所有的中文都被一字一句翻译成了俄文,为的就是方便他们姐弟理解。

书里讲述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他对神秘的东方国度心生憧憬。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中苏交恶,刘允斌的家书中断了。玛拉母子一直想要重新和中国亲人取得联络,但始终未能如愿。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父亲的消息。

阿廖沙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进入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工作,和祖辈们一样走上了军旅之路,后被授予中校军衔。



1987年,刘少奇长女刘爱琴从北京捎来口信,玛拉母子才得知刘允斌已经去世的消息。

之后,阿廖沙和姑姑刘爱琴的书信往来逐渐增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去中国看一看爷爷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在给王光美的一封信中,阿廖沙说:“我永远是刘氏家族中的一员。”

举家迁居羊城

1993年,38岁的阿廖沙终于有了实现心愿的机会。他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先去了湖南,参观爷爷出生的地方,后来又去了广州和深圳等城市。

刘爱琴带着阿廖沙见了家族中的很多亲戚,王光美也很热情地接待了阿廖沙。



正是这次中国之行,让他有了中文名字——刘维宁。刘是家族姓氏,维是辈分排行,宁是因为他的性格比较安静。

回到俄罗斯后,刘维宁就产生了定居中国的想法。他渐渐意识到,只有常居中国,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国度。

此后,他和太太冬妮娅频繁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寻找适宜的定居城市。

在寒冷的莫斯科长大的刘维宁,一直想找一个温暖、有生活气息的城市长期居住。而广州,成为了他的心仪之地。这里不仅温暖湿润,美食丰盛,还有刘少奇战斗的足迹。

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在广州领导大罢工,广州革命博物馆至今保存着很多当年的珍贵史料。



就这样,2006年,刘维宁举家定居羊城。他很快就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不仅考取了中国驾照,还学会了简单的粤语。

在广州多年,刘维宁见证了地铁线路的扩展,目睹了广州塔的建成,有时候还会和太太去看恒大排球队的比赛。白云山、宝墨园,都留下了他们一家的足迹。

他骄傲地表示,自己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广州通”了。

刘维宁的一双儿女,都在暨南大学学中文。儿子刘安东随父母常住广州,女儿刘丽达在莫斯科负责刘少奇纪念馆的筹建工作。

回到中国后,刘维宁拥有了新的事业。他和朋友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组织成立十年来,为促进中俄工商企业合作、增强两国地方政府交流作了不小贡献。



在工作之余,刘维宁还经常现身各大学校,向年轻一辈讲述红色历史,传递中俄情缘。

特殊的家庭背景与人生际遇,为刘维宁开启新的生活埋下了伏笔,也让他在中国收获了新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东浪流史
江东浪流史
千古风流人物
1137文章数 52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