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分享至

原标题: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蕴含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系统思考和殷切期望,指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理论指引、指明了现实路径。

对标“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怎么培养人”这一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第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在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把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标准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使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在于练就学生过硬的本领。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拓展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建设,通过人才培养结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调整,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在于助力学生走向建功立业的舞台。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对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答好新时代“做好什么样的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民族工作”这一问题。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开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向学生讲好中华民族形成的道理哲理学理,讲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等。第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重要遵循,着力从创立背景、变革意义、基本内容、鲜明特征、历史演进等方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第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视角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质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进行深入研究。

对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紧扣教育强国目标,回答好“办好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一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具有先导性意义。第一,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第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不断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三,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瞄准科技前沿和人才培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以内涵发展为牵引,全面统筹优势资源,持续强化对基础研究和人才引培的支持力度,从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主体建设两个维度持续赋能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

(王新红,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云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5039文章数 110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