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沈醉去香港探亲,临走前给特务留话:苦海无边,岸在北京

分享至

这则新闻说的是,国民政府高官沈醉在香港的动向。而彼时的沈醉正在眉头紧锁着,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次他来香港的行动是极其隐秘的,为何会被人探知的行踪并且公开出来呢?



其实沈醉还没有想到的是,不光他的行踪已经全部被曝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在慢慢接近他,这些特殊的“客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接近沈醉。沈醉作为曾经的王牌特工,自然能感觉到身边的动向,于是他本来想要在香港多待一段时间,但他决定必须在月底之前就先行离开,因此沈醉只在香港待了27天之后就匆匆离去。

在走之前他还留了一张纸条,试图说服那些想要接近他的特务。“喜未迷途,尚能知返,苦海无边,不敢再跳,回头是岸,岸在北京。”沈醉说这话是何用意?他为何要给特务们留纸条呢?



热血青年摇身一变成特务

1980年底,已经被共产党释放多年的国民党特务沈醉在小女儿的安排下打算到香港探亲。他此前的打算就是看望一下已经改嫁的前妻和在美国和台湾的子女。沈醉的孩子们听说父亲要到香港看望他们都非常高兴,连忙从世界各地都坐飞机到了香港,他们希望能在那里能让一家人享受一丝团圆。

沈醉之行本就是私事,何况他也只是去看望家人而已,所以他就没有大肆宣扬。但是沈醉不知道的是,他在大陆里做了什么,见了什么,和谁说了话,以及他到香港去做什么早就已经被台湾方面了如指掌了。

沈醉一在香港落地,立马就被台湾的特盯上了。一开始他并没有发现这些人要做什么,直到很多人对他层层的追踪,他才意识到,原来还在大陆的特务和香港的间谍已经将他全方位的监视了起来。



沈醉知道,或许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杀他,而是借他的特殊身份将掀起一场恼人的风波罢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沈醉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公开场合,并且和人谈话时说道:“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坚决主张国家统一”。

他放出这样的风声就是告诉那些特务,不要利用他的身份来继续做一些危害人民和社会的事情,他沈醉不会答应的。

之所以沈醉也会被特务盯上,会被台湾方面盯上,正是因为他的人生履历是一把锋利的利剑。在国民党军统高官里,沈醉的地位仅次于戴笠和毛人凤,而且他是戴笠一手提携上来的,戴笠对他亦父亦兄。但是成为特务并不是戴笠的初心,他在追求自己初心的路途上没有得到贵人相助,反而是七拐八拐进了军统的大门。



20世纪初,沈醉出生在一个湖南的农村,虽然出生在最底层,可是沈醉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得非常优秀,母亲经常教授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样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熏陶下,沈醉从小就树立了报国之志和复兴中华的愿望。

在家乡囫囵读了个私塾之后,沈醉打算外出学习得一身本事。1932年,不到18岁的沈醉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那时候五四运动的种种思想流传到了湖南的大街小巷,在农村的沈醉也看到了各种思想在中华大地交流激荡,因此他也成为了热血青年中的一份子。

他最开始选择的就是和那些高年级学生一起暴动,沈醉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醒民族早已麻木的思想。可是学生的力量是微薄的,沈醉也和其他人一样被学校开除了。于是他只能孤苦伶仃前往上海,因为他听说上海有着不少的革命团体。



如果时光能倒流,沈醉去往上海见的第一个人不是余乐醒而是周总理,或许他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他后来的人生将不会有一段非常灰暗的岁月。只可惜时光不能够流转,沈醉最早还是遇到了余乐醒。

这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和周总理,李富春等人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而且他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甚至还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在北伐的时候,余乐醒还在叶挺的手下担任教导员。他的履历非常出色,只可惜他在412政变之后与党失去了联系,无所依靠的他只能加入了军统,成为为国民党培训特务的教官。

有了余乐醒的牵线搭桥,沈醉自然而然就加入了他的部下。余乐醒哄骗他,只要加入复兴社,他就能像其他的革命志士一样走上正确的道路,挽救中国革命。因为年少可欺,懵懵懂懂的沈醉竟然真的在余乐醒的引荐下和戴笠见面了。



沈醉的表现让戴笠很满意,在临走之际,戴笠还特意拍了拍他的肩,用欣赏的目光打量了他一番,并且对后面的余乐醒说:“好好带着这个孩子玩一玩,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去我的办公室帮我做些事情。”

当时的沈醉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孩子,戴笠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稳重和热血让沈醉追捧不已,于是他果真到了戴笠的办公室帮他处理了一些事情。凭着姐夫余乐醒的推崇和戴笠的栽培,沈醉很快就成了戴笠的心腹,而且戴笠对他也寄予厚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