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从草根逆袭成首辅,见证明朝50年兴衰,却被坑爹儿子气死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永乐年间,朝堂之上涌现了众多的名臣,其中当以“三杨”最为著名,这三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三人辅佐皇帝,共同缔造了明初的繁荣景象。



三杨之中,杨士奇应当是最被皇帝器重之人,自从被朱棣看重后,他的官职迅速升迁,最后官职内阁首辅,并在首辅的位置上坐了二十一年之久,深得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三代帝王仰仗。

自杨士奇入仕算起,到他致仕归乡,前后历经五十年,在这半个世纪中,明朝发生了诸多大事,如建文削藩、永乐靖难等,杨士奇历经五朝,为官数十载,亲眼见证了明朝五十载的兴衰。

随母改嫁,不忘祭祖

杨士奇出生时,明朝还未建立,天下还处于一片战乱,他的父亲因为家境贫穷还要肩负一家人的生计,在劳苦疲累中不幸去世,此时杨士奇不过刚满一岁。



为了抚养儿子,杨士奇的母亲不得不选择改嫁他人,她带着儿子嫁进了当地一户姓罗的富贵人家,罗老爷是德安的同知,为正五品的官职,杨士奇的少年阶段便是在罗家度过的。

而且随着母亲的改嫁,杨士奇也改姓为罗,虽然改了姓,但是杨士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杨氏的子孙,即使母亲曾劝过他多次将罗老爷看作自己的父亲。

时间来到杨士奇六岁这年,此时的他已经懂得了一些常识,对于父母也有自己的认知。这年罗家祭祖时,杨士奇在跟随继父祭祀罗家先祖后,私下里用泥土捏成人像,将它当作杨氏先祖进行祭祀。



罗老爷得知杨士奇私自祭祀杨家先祖后,认为杨士奇深具孝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赞扬杨士奇的志气,甚至还允许杨士奇改回了本姓。

自此事后,继父便开始着力培养杨士奇。在继父的养育和资助下,杨士奇得以开始读书学习,度过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少年阶段。

大约十几岁的时候,继父罗性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到了陕西,杨士奇也跟随继父来到了陕西,不久后继父卒于任上,杨士奇和母亲在为继父办理了后事后,回到了德安老家,此后杨士奇为了生活,一边在各地游历讲学,一边潜心钻研学问,为之后的发迹奠定了基础。



入仕建文,永乐仰仗

游历讲学期间,杨士奇与时任德安府学教授的王叔英相识,王叔英十分赏识这个年轻人,认为他的才能正是国家之需,便向建文帝朱允炆引荐了杨士奇,使得他得以进入朝廷,开始为官的生涯。

入朝之初,杨士奇作为一名史官和编修,参与到《明太祖实录》的编纂中来,随后在朝廷对新入选史官的考试中,被主考官点为第一名,但因刚刚入朝,杨士奇虽名列第一,职位却依然是编修。

直到朱棣继位后,杨士奇的处境才出现了改观,他被选入内阁参与国家政务处理,从一名编修直接升迁为内阁大臣,足可见朱棣对他的重视和信赖。



朱棣为何会如此器重杨士奇?

一是因为杨士奇的学识功底确实扎实深厚,先后受到过方孝孺、解缙的赏识;

二是因为杨士奇政见卓智,面对朱棣的提问对答如流,举止谦卑。

三是因为杨士奇为官谨慎,不结党营私,私下从不谈及政事,真正做到了在朝为官,在家为民,因此朱棣才会对杨士奇如此重视并委以重任,还命他辅佐太子朱高炽,可见杨士奇在朱棣心中的分量。

除了辅佐朱高炽外,杨士奇还在汉王与太子之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朱高煦曾多次在朱棣面前诋毁太子,使得朱棣将大量东宫大臣下狱,如果不是杨士奇在其中斡旋,那么朱高炽能否顺利继位,还是一个疑问。



也难怪朱高炽在继位后曾说:监国二十年,心之艰危,吾与士奇共之,才得保全。

意思就是说太子监国二十多年,过程艰辛,几度处境甚危,幸有杨士奇在身边,才使得太子能够保全。

辅佐仁宣,朝廷肱骨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继位,杨士奇尽心辅佐,帮助开创“仁宣之治”,朱高炽在去世后能够得到“仁宗”的庙号,与杨士奇密不可分。

史料记载,朱高炽即位后,为朱棣服丧二十七日满后,意欲改回正常吉服,但杨士奇进谏称大行皇帝棺椁仍在停灵,不适宜改穿吉服。



翌日早朝,朱高炽依旧身穿麻衣上朝,杨士奇同样着粗衣麻布,事后朱高炽赞扬杨士奇此举,并将他升职为少保。

除此之外,杨士奇还曾阻止朱高炽排除异己,此前他还是太子时,与朝中御史不和,继位后便想着除之后快,还是杨士奇站了出来,以汉景帝和卫绾的故事相劝,使得朱高炽打消了报仇的念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