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实:为何说打锦州这一战,非雄才大略者是下不了决心的

分享至

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济南后,山东全境基本解放,从而使整个局发生了进一步变化。这时蒋介石已预感到军事上新的更大的失败将很快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于是他又进一步考虑从东北撤退的问题,以便集中力量防守中原。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了同蒋介石进行战略决战的步伐。从此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决战。

01、毛泽东决定关门打狗,是守是撤,蒋介石举棋不定。



把东北战场的陆上通道切断,将敌军封闭在东北境内,然后加以各个歼灭,是毛泽东为辽沈战役制定的基本方针。后来许多人用“关门打狗”来形容这个方针。

辽沈战役,是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同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进行的一次战略性战役,是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已有正规军12个纵队36个师、17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及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全军拥有各种火炮2376门。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总面积的97%,人口1860万,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具备了支持东北野战军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此时,东北国民党军有55万人,其中正规军48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由于北宁铁路若干段及营口的海港被人民解放军控制,因此长春、沈阳守敌的物资补给全靠空运,供不应求。



1948年春,蒋介石就曾考虑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其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战华北、华中战场。但因顾虑此举会动摇军心,并可能导致华北乃至黄河以南局势恶化,故未敢贸然决策。

后来,蒋介石又下定决心固守沈阳、长春、锦州等重要据点,以等待时机,扭转东北战局。

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卫立煌确定了“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并调整了部署:以两个军共10万人守长春;以8个军共24个师约30万人守沈阳及其外围辽阳、本溪、抚顺、铁岭、新民等重要据点,作为东北防御中枢。以1个兵团、3个军共14个师约15万人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主要兵力防守锦州、锦西,确保关内关外的联系。

毛泽东认为,东北境内国民党军撤与不撤,都已在我掌握之中,他们被歼灭的命运是已经注定了的。然而对我军的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敌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最好。为此,毛泽东决定先打北宁线,封闭敌军陆上入关道路,为就地全歼国民党军创造条件。



9月7日,毛泽东电示东北野战军指挥员林彪、罗荣桓: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北宁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州)榆 (山海关)唐(山)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较有把握,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如果你们以主力位于新民及其以北地区准备打长、沈出来之敌,则该敌因受你们威胁太大,一方面长、沈之敌可能不出来,另一方面锦、榆、唐诸点及其附近之敌则因你们去的兵力过小,可能收缩于锦、唐两点,变为不甚好打而又不得不打,费时费力,这样就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不如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为适宜。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期间,长、沈之敌倾巢援锦,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因此,你们应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

毛泽东的这些指示,明确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是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占锦、榆、唐诸点,以封闭东北战场:二是将卫立煌集团就地歼灭在东北地区。



按照毛泽东的作战方针,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义县至唐山之间350公里地段上,对敌发起全线进攻,经20天作战。攻占了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除锦州、锦西、葫芦岛、秦皇岛、山海关以外各点,歼敌3万余人,达到了切断北宁路,孤立锦州守敌之目的。

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作战,毛泽东令杨成武率领西进兵团进攻包头、归绥、集宁、兴和诸点;同时又令杨得志兵团进攻平承线古北口段和平绥路八达岭至怀来段,以迫使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在平绥路上往返调动,不能增援东北。

为完全封闭东北战场,战役的关键一步棋,就是攻占锦州的问题。

02、建议回头打长春,毛泽东极为震怒,严厉批评林彪。

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大门,具有战略价值。锦州的得失对国民党军及人民解放军都至关重要。人民解放军若攻占锦州,就可以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国民党军若守住锦州,就能够依托沈阳,控制辽西走廊。因此,双方对锦州都十分关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