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 胡方:家长学校应该怎么建?

0
分享至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可替代,应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建好学校与家庭有效沟通、协同育人的家长学校,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推出了《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此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家长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教育新格局。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胡方,请她就家长学校建设的关键问题作了解答。

专家介绍

胡方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


Q

《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标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A

胡方:

《工作标准》的推出,其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各学校的内在潜能和动力,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首先,该标准为学校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明确共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切入点,有助于学校更好地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发挥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还能提升家长学校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共育的质量和效果。

标准的建立不仅是为了评估,更是为了引领。通过前瞻性的评估方式,该标准旨在推动学校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鼓励学校常态化地使用这一标准进行自我审视和改进,能够使家校共育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构建一个校家社共育工作的质量管理闭环。

同时,我们期望通过家长学校的工作,引导家长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主要依赖网络媒体等碎片化资源获取家庭教育知识,但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能误导家长,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标准中特别强调了确保学校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以期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共同为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Q

如何解读家长学校工作标准?

A

胡方:

该工作标准旨在提升重庆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科学、规范和“三结合”育人高质量发展。它依据了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明确了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方面,该标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它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在校家社协同共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这意味着家长学校不仅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还要与学校和社区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基本原则方面,该标准提出了遵循规律、协同共育、需求导向和持续改进等原则。遵循规律强调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协同共育则要求明确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责任,完善校家社共育工作机制,形成和谐共生的育人格局。需求导向要求根据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持续改进则强调自评与他评结合,多维度收集信息,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改进作用。

在具体内容上,该标准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30个。这些指标涵盖了组织管理、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工作成效等多个方面。每个指标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以便中小学和幼儿园能够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家长学校的工作。

总之,《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为重庆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学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和要求。它强调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遵循规律、协同共育、需求导向和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通过实施这一工作标准,有望促进重庆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Q

现阶段推行家长学校面临哪些挑战?

A

胡方:

家校合作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家校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学校和家长需要真正把教育合作当成心头大事,而不仅仅是应付任务或是形式上的参与。

学校方面,应该真心实意地将家长视为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将他们视为简单的任务执行者。家长也需要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更是要深入了解和关注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真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遇到家校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例如,在学生减负问题上,尽管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家长仍然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班,导致孩子的负担依然沉重。此外,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关注孩子的品德习惯、身体健康、情感、人际关系以及劳动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学校可能认为这些主要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普遍过度关注,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成绩、老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关心,甚至有时达到了焦虑的程度。这种过度关注不仅让家长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教育问题,让他们明白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关注学业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孩子在社交、情感、体育等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

Q

校情各异,家长学校如何实现特色发展?

A

胡方:

每所学校因地域文化特色、师资团队、生源背景、教育理念、历史文化底蕴、家长资源等方面的不同,都是独具特色的。在探索特色方面,学校应深入分析家长资源,如职业背景、成长故事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特色可以来源于优势,也可以来源于短板。将短板转化为特色,不失为一种创新思路。对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或打工子弟学校,特色可能更侧重于行为习惯和品德养成,而非单纯追求学业成绩。这些学校在家校共育上可能面临挑战,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支持和指导。对于家长认知层次较高的学校,我们可能需要与他们进行更多的对话和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解决家校矛盾冲突的过程,也可能成为特色发展的契机。这要求校长具备更高的现代治理体系视角,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合力。这样的办学思路,对今天的校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期待出现更多典型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榜样和力量。

当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并非完全源自学校内部,家长的参与和态度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校长需要转变视角,拥抱现代治理体系。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更开放地利用资源,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而非将其视为对立面。

Q

你对家长学校的建设有哪些期许?

A

胡方:

我们期望能够涌现出一些典型的家长学校,这些学校不仅能够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还能够为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起更加紧密的桥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这些典型学校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还能够让校长们摆脱无用功或额外负担的错觉,真正认识到家长学校的建设是一项加分项,而非负担。

其次,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能够共同扭转对家长学校的传统观念,真正理解并认同家长学校的重要性。通过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期望,家长和学校可以形成更加科学的共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长学校的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形成包括丰富课程资源、师资资源、活动资源等在内的资源库。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家长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时代模式,体现时代特色。这不仅包括内容上的创新,还包括形式上的创新以及资源上的创新,以满足现代家长、孩子和教师的需求。

最后,我们期望通过家长学校的建设,能够打造出具有重庆特色的品牌和亮点,让重庆的家长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助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育人质量的提升,让师生和家长都能够在更加舒适、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文:胡方 编辑:蒋伟希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51~1452期思想力《胡芳:家长学校应该怎么建—— <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标准> 征求意见 稿解读》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时代信报·新家长。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家长报
新家长报
新家长报
3222文章数 17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