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华国锋的后人发展如何?子女4人全部不姓“华”,唯独一孙女例外

0
分享至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老一辈引路人不辞辛劳的付出,才让当时的中国可以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崭新的未来。

而这些先辈们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华国锋。现在很多人提起他,都能想到他曾经对祖国做的贡献。

在建设新中国这条道路上,他一直奋力向前,从小事到大事,他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如今过去这么多年,他当年所做的事还在影响如今的中国。但是对于他的家庭,我们却知之甚少。

如今,华国锋的后人发展如何呢?据说,华国锋的子女一共有4人,但全部都不姓“华”,唯独一个孙女例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华国锋的人生经历

华国锋1921年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的家庭,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学校读书期间,他就一直很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在校时,他时常警戒自己,要将国家命运和自我发展相联系,读书是为了将来可以报效祖国。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面对外国侵略者野蛮的入侵,蒋介石却出现了“不作为”的行为。任由他们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上烧杀抢掠,这也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一时间,整个国内的抗日情绪达到了最高潮,大家纷纷举旗呐喊:将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家。

当时,年仅16岁的华国锋明白了现在就是报效祖国的时刻,现在的自己必须要为祖国一战了。不久后,华国锋加入抗日救国运动中,尽全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自己的国家出谋划策。

1938年6月,“七七事变”过去一年之后,华国锋已经成长为山西交城抗日游击队中的一员了,并于同年10月加入共产党。

在抗战时期,华国锋担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在这过程中,华国锋也参加了诸多的战役。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汾孝战役”、“黄崖战斗”以及“古交战役”等等。

极大程度上打击了敌人在山西境内嚣张的气焰,也因为有当地抗击队伍的大力阻击,保障了当地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

在国家危难之际,土地也变得尤为重要,而华国锋所在的山西等地也出现了土地问题。土地在任何时候对中国人的意义都是不一般的,长久以来,土地都是我们普通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以在那个时期,如果土地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我们普通大众即将失去我们生存的命脉。因此,华国锋在参与当地工作时,始终拥护并坚决执行组织上对土地问题的指导措施,多次调动已有力量,去改善山西境内、交城以及阳曲等地的土地问题。

华国锋的这一举措,也让当地的百姓看到了真正为他们着想的组织,所以在当地,我党的组织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

最关键的是,在当时那个时期,除了给予农民可以生存的土地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调动当地农民群体的劳动积极性。为此华国锋想过很多的办法,比如说奖励制,如果多生产,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华国锋的努力,让当地的百姓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另一个方面,就是针对当地的自我保护问题。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自己的武力队伍,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伤害。因此华国锋多次鼓励当地群众主动入伍,用我们自己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起初大家还不愿意加入,怕到最后只是白白牺牲,但是看到华国锋为当地所做的贡献后,大家纷纷开始主动参加。

1949年初,此时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华国锋也跟随大部队南下,进入到湖南境内。在这里,华国锋又开始了他新的工作,剿匪、救灾、帮助当地农民恢复生产等等。

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群众的生活开始有序的恢复。

与山西一样,湖南地区也存在很多的土地问题。但令人意外的是华国锋并没有将山西使用的那一套直接拿过来,反而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符合当地实情的有效处理,这也让当地的土地矛盾没有因“水土不服”难以开展。

到1956年前后,距离新中国成立已过去7年时间。此时的中国已经度过了几个关键时期,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基础产业。

所以华国锋在湖南开始强抓农业生产,对农业发展滞后的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最后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始兴建农田、水利设施。例如:利用洞庭湖排涝、大力建设韶山灌区等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当地因为“水”给农业生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湖南省还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培育基地之一。华国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前往了当地“杂交水稻”的培育田,和负责人洽谈。

当“杂交水稻”项目出现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时,华国锋第一时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也为之后我国实现“杂交水稻”的量产,提供了前提。

铁路方面,华国锋同志也进行多次规划。当时的湖南等地因为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道路交通只有水路和公路两种方式。铁路建设十分的缓慢,只有部分曾经建设的老铁路在运行,但是也只能通往个别地区,并不能很好的助力起湖南的发展重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国锋开始组织人员规划建设湖南地区的铁路工程建设,例如:“湘黔铁路”、“支柳铁路”等。这一措施,不但增加了湖南铁路里程,还极大改善了当地因为交通不便发展缓慢的现状,同时,也通过铁路的建设,加大了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随着铁路修建的越来越多,更多原材料可以通过铁路运至湖南,让湖南的工业发展也越来越好。这也为后来湖南的快速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

文化戏剧方面,华国锋鼓励湖南当地要保护当地特有的剧种,并多次鼓励当地人传承并发展该项戏剧,这也让湖南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承符号。

同时,也让曾经快要消失的文化很好地保留下来,作为艺术瑰宝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华国锋”不是真名

通过华国锋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的名人,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华国锋”并不是他的本名。

那他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本名改为“华国锋”呢?这当中又发生了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原来,“七七事变”后,国人开始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不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更加没有人可以保护这些爱国者的人身安全。

很多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的爱国者,都会有意识的保护家里人的隐私和安全。有时为了方便行事,大家都会选择化名,以此来减少可能针对自己的危险。

而华国锋也和这些爱国者一样,他自己是立志要保卫国家,但是他也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家人处于危险当中。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在外他都是以“华国锋”的名字做事。

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则是因为一句话:“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华国锋,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如今化名也取自其中,更加坚定他要为国家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本名苏铸,这也是他的子女都不姓“华”的原因。说到他的子女们,也是深受其影响,那么华国锋的孩子又有着怎样的经理呢?

华国锋的子女都不姓“华”,唯独一孙女例外

在那个年代,作为“引路者”的孩子们,其实是很少受到父母的关怀的。因为时局动荡,父母们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有一个安稳的国家。所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时候就是言传身教。

华国锋与妻子韩芝俊,也是将自己的品德很好的延续在几个孩子身上。他们一生一共养育了2子2女。

作为两人的长子,苏华出生时父母并没有过多的时间看管他。但是他却很体谅父母,作为大哥除了照顾好自己以外,对弟弟妹妹也是多加照顾。长大成人后,他曾在我国空军担任过职位。

两人的小儿子苏斌,退休前曾是北京市卫戌区的干部,也算是和父母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大女儿苏玲,曾任职于我国的民航交管局,虽然与父母兄弟从事着不同的岗位,但她也将父亲的言传身教发挥在日常工作中。

作为两人最小的孩子,苏莉也是最受家里人疼爱的孩子,她出生时既有父母的关爱,也有哥哥姐姐们的疼爱。所以在工作上,华国锋选择让她成为自己的秘书,留在自己身边。

华国锋四个孩子都没有姓“华”,唯独有一个孙女姓华,取名为华洁贞,是为了纪念华国锋而改的。

回看华国锋几个子女的发展,都离不开父亲对他们的教诲,所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华国锋一直坚守的做人品格,做事风格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孩子们。

结语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辈,才让孩子们更加明白了何为国,何为家,论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足可见,在孩子的一生中,父亲是多么重要的角色。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子女教育最重要的还是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熊侃史 incentive-icons
小熊侃史
无名氏
8326文章数 73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