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1个师硬拼50000名日军,日军罕见服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分享至

大别山北麓,豫皖交界处的河南省固始县有一座富金山。

富金山南北长四公里,东西宽两公里,主峰海拔高325.6米,因山上富含矿物得名。

此山与叶集、河南信阳、安徽金寨县接壤,自然形成一道东西的天然屏障,扼制大别山北麓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

山顶上有一座古刹,名曰“妙高寺”。

好山配好寺,富金山在豫皖鄂三省交界处声名远播。

1938年9月初,为争夺富金山,中日两国军队爆发一场激烈战斗。

1938年9月11日下午4:10,中国守军只剩下了富金山主峰制高点上的最后一个阵地,陈瑞河率领的第71军36师仅剩800多名战士。

即便这样,师长陈瑞河仍组织了最后一次强力的反击,给日军造成了极大杀伤。

据战后统计,36师死死拖住日军两个师团,共计5万余名敌人近10天的时间。

一向眼高于顶的侵华日军,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此战乃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激战。”

言辞中透露着对中国军队的忌惮。

我们的故事先从1937年底开始说起。



日本报纸报道的富金山战役

一、战况危急,宋希濂临危受命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几十万南京民众无辜被杀,日军此等暴行,实乃令人发指。

蒋介石罔顾百姓安危,将政府西迁至重庆,大部机关和军事统帅部迁移至武汉。

随着淞沪会战偃旗息鼓,武汉取代上海成为当时远东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重庆则成为战时首都。

1938年初,日军的铁蹄已遍布华东大部地区,遂决定发起徐州会战,妄图彻底占领徐州与山东大片区域,兵锋直指武汉。

1938年4月,日军高层秘密实施武汉作战的部署。

他们想把中国全部抗日主力部队压缩至武汉附近,将其一举歼灭,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侵华战争将会在1938年底之前正式结束。

基于此种战略目标,1938年7月初,冈村宁次的第11集团军接到命令,立即整装待发,沿长江西进。

1938年8月初,裕仁天皇的亲叔叔东久迩稔彦率领第2集团军,沿大别山北麓进发。

南路日军第11集团军的69、27、101、106师团共15万人,在江西九江集结,逆长江而上仰攻。

北路日军第2集团军辖3、10、13、16师团及特种部队共12万人,沿大别山向西,攻克信阳,向南增援武汉。

1938年8月,日军第2集团军在合肥集结后,兵分两路进攻大别山麓。

经典抗战剧《亮剑》里曾出现的筱冢义男,率领日本率领华北方面军第10军团,先攻克安徽六安,拿下河南固始、光山、信阳,与日军华中派遣军交相呼应,从背后直插武汉。

南路的日军第13师团沿安徽的霍邱至河南的商城一线向武汉北面推进。

8月22日,筱冢义男的第10军团顺利攻克安徽六安,其余方向的日军正迅速向武汉方面赶来。



欲偷袭63师的日军

彼时的武汉会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倘若让日军对武汉进行南北合围,国民政府将退无可退,致使全体抗日军民的士气低落。

1938年8月29日凌晨,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接到最新的电报,电报内容就是日军最新动向。

如此紧张的形势,让绰号“小诸葛”的白崇禧感到棘手。

他既不能抽调武汉会战国军参战主力分批阻击日军,更不能让其他地方武装力量与日军主力师团硬拼,这样无异于送死。

思来想去,白崇禧觉得日军会在大别山北麓做文章,最终目的是与长江北岸的日军合力进逼武汉。

想到这里,白崇禧把第五战区的第3兵团孙连仲等部,调到大别山南麓驻守,防止日军从背后包抄武汉。

平心而论,白崇禧思维缜密、作战经验丰富,就连侵华日军都称他为“战神”。

“小诸葛”的的确确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过功劳。

然而,他在分析日军前进动向时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当时日军已经从合肥整装出发,兵分两路向大别山北麓发起进攻。

白崇禧认为日军会迂回至大别山南麓与长江北岸之间的狭长地带作战,从背后包抄武汉。

可是日军此举完全是“南辕北辙”,若日本华中、华北两路派遣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包抄武汉,他们应该是通过安徽南部的六安、河南固始、罗山地区,沿着信阳顺平汉铁路南下。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路线,完全没有必要与中国军队顺着大别山来回绕。

看来白崇禧还是把日军想得有些简单。

等到白崇禧把第3兵团孙连仲等部调到大别山南麓时,失去了对安徽大部的防守。

筱冢义男攻克安徽六安后,可以顺着平汉铁路对武汉形成战略包围,日本华中方面派遣军横穿大别山抵达湖北麻城,使得中国军队首尾不能相顾。

1938年8月底,日军相继攻陷安徽六安、霍山,直逼大别山与河南固始县南部、安徽和县南部的富金山。

此时的白崇禧追悔不已,他知道自己中了日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六安失守意味着日军只需穿越大别山,经湖北麻城一路可以打到武汉,兵力投射整个湖北。



国军63师发起冲锋

二、敌众我寡,71军顽强抵抗敌军

战况危急,白崇禧顾不得自我检讨,他连忙命令孙连仲驻守大别山北麓,千万不能让日军轻易通过富金山。

田镇南的第30军、于学忠的第51军分别守六安、霍邱、金寨、固始、商城;

张自忠的第27军团的59军守潢川;胡宗南的第17军团守信阳,滞敌西进。

同时,第五战区抽调部分兵力,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沙窝镇对日军展开一场山地阻击战。

孙连仲接到白崇禧的命令后,立马抽调第3兵团剩余兵力,前往大别山北麓进行驻防。

顺带插一句,当时第3兵团刚参加完徐州会战不久,部队整体状态很差,且大量减员、元气大伤。

反观日军方面共派出两个总师团,人数超过15万;孙连仲手里只剩下不超过8个师,敌我兵力悬殊,国军还得往沙窝方向增派兵力。

那么该由谁来指挥富金山战役呢?

孙连仲立马选中了一个人,他就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有着“鹰犬将军”之称的宋希濂。

宋希濂麾下的第71军是当时国军内部少有的几个德械装备部队。

加上宋希濂深受老蒋器重,接连参加过北伐战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实力毋庸置疑。

孙连仲把战情原原本本通报给了宋希濂,让他至少拖住日军两个师团一个星期时间,这样就能极大缓解武汉会战的压力。

宋希濂临危受命,他不敢怠慢,即刻奔赴前线。

刚一到前线,宋希濂带着几个师长查看地形,安排71军军部驻金寨县皂靴河,36师师部驻固始县陈淋子后冲、88师驻固始县汪岭。

随着战况转变,71军指挥部设在富金山顶的千年古刹妙高寺。

前线实际战况让宋希濂不容乐观。

当时日军攻陷安徽六安后,准备强渡安徽淠河,兵分三路向西进发;一路部队进攻六安以西地区、左路和中路分别向着叶集公路、豫皖交界处进发。

1938年9月初,日军第13师团荻洲师团(侵华日军第二军13师团,在南京大屠杀中,无故屠戮中国军民,所犯罪孽深重),抵达安徽叶集以东地区,离大别山北麓的富金山仅有一步之遥。

宋希濂立刻命令工兵部队在富金山修筑防御工事,第71军36师、61师、88师布防于固始县富金山一线的垣墙岗、孙滩、石门口、汪岭、土门岭、后冲、大营、祖师、武庙、黎集地区。

于学忠的两个师协防安徽金寨县的开顺街、八里滩、徐冲、全军;田镇南的两个师布防段集,方集。

从地形地貌来看,富金山呈扇形延伸,位于叶家集公路南侧,居高临下、地势险峻,中日两军在富金山地区呈对峙状态。



顽强抵抗的63师

1938年9月1日,日军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带领的先头部队(1000余名步骑兵)抵达富金山,对第71军发起试探性进攻。

9月1日午后,日军先头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西进霍邱平岗,驻守此地的是第71军36师。(36师负责正面防御,扼守富金山制高点,88师部署在右翼,51军114师部署左翼)

经过一番激战,日军攻下了山下的一处隘口,对准山上的国军防御工事进行轰炸。 顿时硝烟弥漫,土石横飞。

一轮炮火过后,日军发现驻守此地的中国士兵一直没有动静,想必是已经被大日本皇军的气势吓破了胆,遂一起冲上了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