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湾改编后秋收起义军的组织沿革,从中走出了罗荣桓谭政陈伯钧宋任穷张宗逊等将帅

0
分享至

文/卢庆洪



1927年9月,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武装暴动,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组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军。但部队在遵照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进攻长沙时遭到了重大损失。三湾改编后,部队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将湘赣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发展作一介绍。

缩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1927.9—1928.4)

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分三路向长沙发起进攻。但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总指挥卢德铭(南下途中)、第三团党代表徐麒等牺牲,第一团团长钟文璋、第二团团长王兴亚、党代表张明山等脱队。师长余洒度、第三团团长苏先骏等部分官兵对革命悲观失望,情绪低落。还有少数人认为革命已经失败,竟不辞而别,甚至背叛革命。起义部队由最初的5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9月19日,各路起义军余部在浏阳县文家市会合,毛泽东作出了向井冈山地区进军的决策。

9月29日,工农革命军进驻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通过中共宁冈县委了解了湘赣边界各县的情况后,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将秋收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两个营七个连。同时,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建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由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次日,毛泽东代表前敌委员会公布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的编制及干部任命:

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宛希先,参谋长韩壮剑。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兼),副营长陈毅安。第一连连长员一民,党代表蔡会文;第二连连长陈毅安(兼),党代表何成匈;第三连连长刘康,党代表黄益善。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副营长伍中豪。第七连连长陈紫峰,党代表李运启;第八连连长孙耀林,党代表杨岳彬;第九连连长钟继禄,党代表游雪程。团部直属特务连连长米建胜,党代表罗荣桓。卫生队队长曹镕,党代表何长工。军官队队长吕赤。辎重队队长范树德。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来讲,是对秋收起义军各级干部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军事干部大多数由黄埔军校及其他军事院校的毕业生担任,而政工干部则主要来自于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

工农革命军改编完成后,经由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向江西遂川一带游击。10月3日抵达宁冈县古城后,毛泽东再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争取改造井冈山地区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10月7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进驻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准备工作。

湖南军阀唐生智闻讯后,立即向井冈山地区扑来,妄图消灭革命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10月21日,宛希先、陈浩率第一营二、三连攻占茶陵,砸开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安仁、茶陵一带展开游击战,骚扰敌人的后方(不久,他们返回井冈山)。毛泽东则率其他各部在遂川县盘圩、戴家铺等地发动群众,筹措粮款,以解决部队的给养。当第三营在大汾镇遭到反动靖卫团的袭击后,张子清率部转移到湖南上犹县与桂东县一带开展游击战。10月27日,毛泽东率特务连等转回井冈山茨坪后,将其改编为第一营第四连。同时,为了培养军队和地方武装干部,适应井冈山斗争的需要,又成立了军官教导队(吕赤、蔡钟分任队长和党代表)。另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到袁文才部担任连长、排长。

11月中旬,国民党桂系、湘系军阀展开混战,江西军阀朱培德部主力调往赣北,井冈山周边各县仅剩地主武装把守。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宛希先、陈浩率第一营再次攻占茶陵,处决了国民党政府委任的县长。然而,陈浩占领茶陵后,竟私自成立所谓的“人民委员会”,征捐纳租,放松了对部队的管理和教育,导致连长刘康、党代表何成匈等人叛逃。当国民党新十三军方鼎英部、第八军吴尚部向茶陵发起反扑后,工农革命军第三营立即赶往茶陵阻击敌人。面对强敌逼近,宛希先、张子清等主张避敌主力,回师井冈山,以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而陈浩与徐恕、韩昌剑等人却被敌人的气焰吓倒,提出撤往湘南安仁,阴谋投降敌人。12月28日,接到紧急军情的毛泽东迅速赶往茶陵县湖口,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次日,又逮捕处决了陈浩等人,避免了工农革命军的分化。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返回井冈山后,前敌委员会对部队进行了整编,重新配备了第一团的各级领导干部:

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宛希先,副团长陈毅安,参谋长朱云卿。第一营营长陈毅安(兼),党代表宛希先(兼)。第一连连长员一民,党代表熊寿棋;第二连连长谭希林,党代表谭国清;第三连连长张清泉,党代表黄益善;第四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第三营营长伍中豪,党代表毛泽覃。第七连连长陈紫峰,党代表孔繁树;第八连连长陈伯钧,党代表杨岳彬;第九连连长陈正春,党代表高自立。新成立机枪连,连长冯明忠,党代表蔡会文。部队经过整顿,军政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同时声援万安农民暴动,伍中豪率第三营向外出击,突袭遂川县大坑镇,击溃了遂川县靖卫团,攻克了井冈山东南最大的反动堡垒遂川城。当赣敌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占据宁冈县新城后,毛泽东立即率第一团奔袭新城,歼敌500余人,击毙敌营长和靖卫团团长,活捉国民党县长,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而后,部队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广泛开展游击战,打击反动武装和土豪劣绅;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深入发动群众,重建地方党组织;建立暴动队、赤卫队等群众武装和农民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选举产生工农兵政府。到2月底,逐步控制了井冈山区和宁冈、永新、遂川、茶陵、酃县等靠近井冈山的地区,初步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3月下旬,为了策应湘南暴动,毛泽东、张子清等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湘南进发,攻克酃县。接着,在酃县中村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整训和发动群众工作,帮助建立了桂东县苏维埃政权。当获悉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暴动武装向井冈山地区转移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又赶往桂东、资兴一带接应,在桂东县韩岭坳打垮了地方武装胡凤章部,在酃县湘山寺、龙王庙、格麻形三地重创湘军两个团,有力地策应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暴动武装的北上。

整编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1928.4—1929.3)

1928年4月28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返回井冈山,与南昌起义军余部、湘南暴动武装在宁冈县砻市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统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其中,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其编制如下:

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因伤由毛泽东兼任),党代表何挺颖,参谋长朱云卿。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因伤由朱云卿代理),党代表何挺颖(兼),副团长陈毅安,参谋长曾士峨。第一营营长员一民,党代表旷朱权。第三营营长伍中豪,党代表杨岳彬。团部直属军官教导队队长陈毅安(兼),党代表蔡钟。特务连连长洪楚才,党代表高自立。卫生队队长何醒南,党代表赖传珠。机炮连连长冯鸣钟,党代表蔡会文。辎重队队长杨立三。

另外,参加过三湾改编的一批军政领导干部被党组织抽调到红四军其它师、团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范树德任军部军需处处长;曹镕任军部医院院长;敬懋修任军部特务营党代表;余贲民任军部被服厂厂长;蔡会文任军部军官教导队党代表;宛希先任红十师党代表兼第二十八团党代表,熊寿祺任第二十八团一营党代表,徐彦刚任第三十二团二营营长。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蒋介石接连电令湘赣两省军阀“克日会剿”井冈山,企图将工农革命军扼杀在摇篮里。5月初,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进剿”。毛泽东亲率红三十一团在宁冈阻击进犯之敌,配合红二十八团攻占永新县城,并开展建政、建党工作及土地革命,使永新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先进典型。接着,红三十一团第一营又攻占了素有“茶陵咽喉”之称的高陇,在腰陂镇打退了湘敌一个团及茶陵县挨户团的进攻,迅速粉碎了敌人的“进剿”,奠定了开辟九陇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5月中旬,赣军第二十七师及独立第七、第九师各一部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进剿”。红三十一团第一营配合红二十八团在永新县草市坳重创敌第七十九团,再占永新城,胜利地粉碎了赣军的第三次“进剿”。6月中旬,赣军第二十七、第九师共五个团向井冈山发动了第四次“进剿”。国民党湘军第八军三个团也乘机从西面逼近宁冈。为了粉碎敌人的联合进攻,毛泽东、伍中豪率红三十一团第三营在永新县龙田、潞江一带牵制湘军,发动群众骚扰赣军,截断湘赣敌军的联系。陈毅安则指挥红三十一团第一营配合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团在永新、宁冈两县交界处的七溪岭、龙源口歼灭赣敌三个团,缴枪千余支,三占永新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进剿”。红军连战连捷,使井冈山根据地迅速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县的全部,吉安、安福、遂川、酃县各一部,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多万,并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7月中旬,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根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决定,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团从井冈山直下酃县,威逼茶陵,迫使湘军回援。毛泽东则指挥红三十一团发动群众坚壁清野,组织小股部队袭击敌人,将赣军十一个团围困在永新县城附近达25天之久,最终迫使敌军撤出战斗,打破了敌人的“会剿”计划。8月底,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四个团乘红四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尚未返回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会剿”。何挺颖、朱云卿、陈毅安指挥留守井冈山的红三十一团第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赢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9月12日至11月9日,红三十一团第三营与红二十八团等在遂川县黄垇、宁冈县新城、睦村(今属井冈山市)、永新县龙源口等地四战四捷,占领了遂川、宁冈、永新等县城,收复了部分失地,彻底粉碎了湘赣两省之敌的第二次“会剿”。    

随着反“会剿”斗争的节节胜利,红四军集中到宁冈县新城、白石、柏路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整训。为了促进干部战士互相学习和交流作战经验,红四军军委决定将南昌起义军和秋收起义军的干部进行了交换。其中,红三十一团各级领导干部配备如下:团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副团长陈毅安,参谋长周子昆。第一营营长曾士峨,党代表旷朱权。第三营营长陈正春,党代表杨岳彬。

1929年初,蒋介石任命何键为湘赣“会剿”代总指挥,指挥国民党军十八个团三万多人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面对强敌压境,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中共湘赣边界党、团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柏路会议),决定“以红四军出发赣南游击,向吉安一带推进,采取围魏救赵的方针,到外线打击敌人,解井冈山之围;以彭德怀及袁(文才)、王(佐)部留守边界应付湘赣进攻部队”。

1月14日,红三十一团与红二十八团及红四军军部直属特务营、独立营等从井冈山茨坪、小行洲出发,向赣南进军。当部队在大余县与赣敌第二十一旅作战失利后,即转战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2月11日,在瑞金县大柏地歼灭赣敌独立第七师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800余人,取得了出师赣南后的第一次大捷。接着,又占领宁都,进入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会合,扭转了被动局面。3月14日,红三十一团又参加了第一次入闽作战,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攻克长汀,全歼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2000余人,击毙敌旅长郭凤鸣,缴枪千余支,军用物资无数。红三十一团因作战英勇顽强,受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高度赞扬。

整编成立红四军第三纵队(1929.3—1930.6)

1929年3月15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长汀召开会议,决定大规模整编部队,将原有的团、营、连分别改称纵队、支队、大队,成立了两个纵队。其中,红三十一团被改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领导机构如下:

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蔡协民,参谋长曾士峨。下辖两个支队:第五支队由原红三十一团第一营改编而成,支队长曾士峨(兼),党代表邝朱权。第六支队由原红三十一团第三营改编而成,支队长张宗逊,党代表罗荣桓。纵队总兵力约1200余人。

在部队整编过程中,原参加过三湾改编的一批干部又被输送到军部或其它纵队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杨岳彬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谭希林、陈树湘分任军部特务支队支队长和党代表;梁军、蔡会文分任军部教导大队大队长和党代表;王良、熊寿祺分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和党代表;敬懋修任第二纵队第三支队党代表;陈紫峰任第四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曹镕任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何长工、徐彦刚分任第六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

第三纵队整编完成后,立即回师赣南,相继占领了兴国、宁都等地。在瑞金县古龙冈、江口(今兴江乡)、梅窖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帮助当地群众建立赤卫队和红色政权,积极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

5月上旬,国民党桂系、粤系军阀燃起战火,盘踞龙岩的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入粤参战,闽西腹地出现了空虚的局面。根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指示,5月23日,第三纵队与第一纵队迅速由赣南进入闽西地区,攻占龙岩和永定县城。6月3日,当陈国辉残部窜回龙岩后,第三纵队又与闽西地方武装配合,再次占领龙岩。6月19日,第三纵队三打龙岩城,全歼陈国辉部及大量反动地方武装。而后,发动龙岩地区七县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奠定了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7月上旬,赣闽粤三省国民党军两万余人向闽西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会剿”。为了粉碎敌军的“会剿”计划,并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第三纵队作为红四军前卫部队,从上杭挺进到闽中地区,相继占领了宁洋、漳平等地。9月中旬,他们在朱德的亲自指挥下回师闽西,收复了上杭等地,歼敌2000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三省“会剿”计划。

10月中旬,两广军阀再次混战,粤北地区兵力空虚。伍中豪率第三纵队由福建武平出发,进军广东东江地区。在岩前打垮了国民党武平县保安团,并迅速占领了粤东重镇蕉岭县城和梅县县城。但因敌我力量悬殊,部队遭到重大的损失。11月下旬,第三纵队经赣南寻乌、安远返回闽西龙岩地区休整。

12月下旬,根据古田会议的精神,红四军进行了整编。其中,第三纵队领导人作了一些调整:

司令员伍中豪,政委杨岳彬,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欧阳健。第七支队(原第五支队)支队长周昆,政委朱良才;第九支队(原第六支队)支队长张宗逊,政委高自立;新成立第八支队,支队长罗占云,政委蔡会文。

1930年1月,蒋介石又调集赣闽粤三省国民党军十四个团向闽西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面对严峻的敌情,第三纵队在朱德军长的统一指挥下,从古田转移到连城、宁化、清流县一带筹措给养。而后,又挺进到赣南地区,占领广昌,在吉安县水南、值夏一带歼敌两个团,俘敌1300多人,迫使赣敌回师。其他各路进犯武装闻讯匆忙撤出闽西。敌人的第二次“会剿”计划又告破产。紧接着,第三纵队在瑞金、兴国、宁都、于都、会昌等县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使赣南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扩编成立红十二军(1930.6—1931.9)

1930年6月,红四军第三次进入闽西地区,驱逐了贵州军阀周志纯部,占领了武平、长汀等地。随后,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共闽西特委根据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决议精神,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以红四军为基础扩编成立红一军团。其中,以原红四军第三纵队为基干,补充赣南、闽西部分地方武装,扩编成立红十二军。其编制如下:

军长伍中豪(因病由罗炳辉代理),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谭政,参谋长林野(张宗逊代理)。下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由原第三纵队第七、第八支队扩编而成)司令员周昆,政委蔡会文,政治部主任刘炎。原第七支队改编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寻淮洲,政委刘型;原第八支队改编为第二支队;闽西红军一部编为第三支队。第二纵队(由原第九支队扩编而成)司令员龙普霖,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健,参谋长郑伦。原第九支队改编为第四支队,支队长张宗逊;原红六军第二纵队一部与赣南红军一部编为第五支队。原第九支队一部改编为教导大队,谭政兼任党代表。

红十二军在长汀整编完毕后,立即随红一军团转入外线作战,北上赣中,攻占了永丰和清江(今樟树市),截断了赣江水路交通。紧接着,又西渡赣江,占领高安县和南昌万寿宫、南浔铁路牛行车站一带。7月31日,红十二军根据军团的命令在牛行车站隔赣江向南昌城鸣枪示威,以纪念南昌起义三周年。当红三军团向长沙发起进攻后,红十二军又向湖南挺进,于8月20日配合红四军、红三军在浏阳县文家市全歼国民党军三个团,击毙敌旅长戴斗垣。随后,在第二次长沙战役中担任阻击任务,击溃了从城里出击的敌人。不久,红十二军又挥师南下,以攸县为中心,分散在醴陵、攸县、茶陵等县筹集粮款,发动群众。10月初,红十二军回师江西,攻占了赣南重镇吉安,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扩红运动。

10月7日,红一军团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整编部队,将纵队、支队、大队分别改称师、团、连。其中,红十二军新的编制如下:

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下辖三个师:第三十四师(由第一纵队改编而成)师长周昆,政委高自立,政治部主任刘炎,参谋长陈士榘。其中,原第一支队改编为第一○○团,团长寻淮洲,政委蔡钟。第三十五师(由第二纵队改编而成)师长龙普霖,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健,参谋长郑伦。其中,第四支队改编为第一○三团,团长魏协安,政委陈明。第三十六师(以教导大队为基础扩编而成)师长张宗逊,政委邓华。随后,红十二军与红四军编为红军右路军,东渡赣江,在宁都县城附近筹集粮款,积极备战。

11月上旬,蒋介石派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指挥十一个师另两个旅约10万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为了反击敌人的进攻,红十二军与红三军组成左翼纵队,向永丰县龙岗的敌军侧后发起攻击。12月30日在龙冈县盲公山全歼敌第十八师9000余人,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师长张辉瓒。紧接着,红十二军奋起追击逃窜之敌,猛攻东韶,又歼敌第五十师一个旅。其他各路敌军闻讯狼狈溃逃。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即被粉碎。而后,红十二军以广昌县为中心,在石城、宁都一带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集粮款,训练部队。不久,红三十五师与红三军第七师编成西路军,到兴国县高兴圩一带独立开展活动。

1931年4月,蒋介石派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率十八个师另三个旅约20万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红十二军遵照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方针,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退却到龙冈、上固、东固地区隐蔽,待机歼敌。5月16日至22日,红十二军与兄弟部队配合,在富田、白沙、中村等地歼灭了大批进攻之敌,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7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率二十三个师约30万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三次“围剿”。红十二军遵照临时总前委制定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参加了反“围剿”作战。寻淮洲率红三十五师与红三十五军伪装主力,向西佯动,使得主力部队在兴国县莲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而后,红十二军又向乐安一带佯动,将敌军主力引向东北,在兴国县老营盘、方石岭两战两捷,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散编入红一军团(1931.9—1937.8)

1931年9月,随着三次反“围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红十二军与红四军进行大规模的整编。其中,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划归红四军,改称红十二师,师长耿凯,政委欧阳健,政治部主任刘型,参谋长郑伦。第一○○团改称第三十四团,团长杨海如,政委罗震廷,分散在赣南一带打土围子,筹集粮款。1932年春夏,红十二师相继参加了赣州战役、攻打龙岩和漳州的战斗、南雄县水口战役,配合兄弟部队击溃敌军十多个团;主攻乐安城,歼敌3000余人。同年底,随着红四军建制取消,红十二师并入红十一师,直接隶属于红一军团。1933年初,配合红三军团在金溪县浒湾击溃国民党军六个团;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宜黄县黄陂、登仙桥、草台冈、黄柏岭等地重创敌军。同年夏,红十一师又缩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在“八一”建军节表彰大会上,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的称号。不久,红二师在红一师的配合下,主攻吉水县乌江圩,歼敌4000余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又参加了南丰县三溪、三坑反击战、广昌保卫战。在连城县温坊战斗中担任主攻,歼敌4000余人。1935年4月,踏上长征之路的红五团在贵州兴义县猪场重创国民党军薛岳部的袭击,使党中央、中央军委脱离陷境,受到了军团总部的表彰。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五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第二营。

1931年11月,红三十五师也划归红四军,改称红十三师,师长寻淮州,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第一○三团改称第三十九团。1932年3月,红十三师又划归红十五军,改称红四十五师,师长黄永胜,政委张际春,第三十九团改称第一三六团(团长杨得志,政委赖绍尧)。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攻打龙岩、漳州的战斗和水口战役。8月,红四十五师又划归红三军,改称红三十一师,第一三六团改编为第九十三团,相继参加了宜黄、乐安战役。同年底,第九十三团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七师二十团。1933年初,配合友军在浒湾击溃国民党军六个团,在宜黄县草台冈、黄柏岭歼灭敌第十一师大部。同年夏,红二十团缩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在“八一”建军节表彰大会上,第一团被红一军团授予“牺牲决战”的称号。而后,红一师配合第二师在吉水县乌江圩歼敌4000余人,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相继参加了云盖山、大雄关、丁毛山战斗。其中,在坚守建宁县三岬嶂阵地时,与敌军一个师激战三昼夜,受到了军团的表彰。1935年5月,长征路上的红一团在渡过金沙江后,担任了全军先遣队,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保证了全师安全过河。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

从这支毛泽东亲手缔造的英雄部队中,走出了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陈伯钧上将、黄永胜上将、宋任穷上将、张宗逊上将、陈士榘上将。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党史博采
党史博采
全国公开出版的主流党史期刊。
869文章数 888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