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晚年时用6个字评价他

分享至

对于开国大将粟裕来说,1958年是他漫长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年。这一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几乎是突然之间就成了众矢之的。

当批评的矛头齐齐对准他的时候,那一刻,粟裕是懵懂的,是始料未及的,一时之间,亦不知该如何去应对这突发情况,让粟裕觉得满心委屈。

在这样的情势下,很多人跟风批评粟裕,更让粟裕伤心失望至极,于粟裕而言,是一次次在他头上上了一圈圈紧箍咒,他头痛欲裂。



这时候,有两个人替他说了中肯耿直的言论,这言语,好比是寒风中的暖阳,干涸大地的甘霖,茫茫黑夜里的指明灯。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部下王必成,一个则是他敬爱的毛主席。

当时王必成已经是开国中将,又是粟裕昔日部下,大家希望他能够在会议上,带头批评粟裕,王必成抚今追昔,无限感慨,于是在大会上,说了一段和粟裕有关的往事。

王必成深情回忆道:“记得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他就向毛主席建议进行淮海战役,基本解决国民党的主力,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胜利,这个‘谋’有多大?我是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有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很清楚。至于‘阴’的一面,我不知道,也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出来,让我们受教育。”



和毛主席同为湖南人,且早在1929年就与毛主席相识的粟裕,其在抗战中的赫赫战功,毛主席赞誉有加。早在1938年,毛主席就对身边人多次提及粟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一次,面对众口一词对粟裕的批评,毛主席依然理性客观评价道:“人无完人,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一些错误就否定他的功绩。”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不论是王必成的仗义执言,还是毛主席的秉公之论,都没能改变对粟裕的巨大影响。

这次会议后不久,粟裕就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从此远离军事一线。



因为这次事情,很多人认为晚年的毛主席对粟裕大将的评价有所改变,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再提起,甚至一度忘记这位在抗战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

因此,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提及晚年毛主席对粟裕的六字评价,并表示:“如果我再不把主席对粟裕的评价说出来,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



时间回到1929年,那一年,红军正处于十年困难时期,那一年,于毛主席而言,也是人生困顿期。

在这一年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会议上,毛主席落选前委书记,加上长年累月积劳成疾,身患疟疾的他,不得不前往永定县的大山深处村落内暂时休养。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粟裕被临时抽调担任警卫团团长,负责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同为湖南人,在此之前,粟裕对毛主席是熟悉且非常崇拜的,可是,毛主席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乡,是生疏的。

也难怪,出生于湖南怀化的粟裕,在此之前,和毛主席的交集并不多,自然就谈不上熟悉。

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的粟裕,18岁那年就进入叶挺的教导大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跟随大部队一路向北回到老家湖南,又参与了1928年的湘南起义。



这之后,大部队继续向北到达井冈山,粟裕这才与秋收起义的组织领导者毛主席见了面。

面虽然是见了,可是,当时的粟裕,虽说在南昌起义中被任命为护卫队长,后又任队内政治指导员,可是,并非军事院校出身的他,并未受到毛主席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粟裕这人,本就少言寡语,最爱的是埋头干实事。

这一次,被安排负责保卫毛主席的人身安全,粟裕是激动喜悦的,在工作中更是恪尽职守、认真细致。粗中有细的粟裕,很是细心的将警卫队的人分为两部分,分别负责附近警戒和贴身守护,让毛主席可以安心养病。



在失意养病期间,毛主席常常喜欢写诗写词,抒发心中愁绪和苦闷,这时候,粟裕能做到始终给毛主席提供一个安宁不被打扰的生活学习环境,让毛主席的心情和病情一日日逐渐好了起来。

安静少言,细心贴心,从不远离主席视线,亦不过多打扰,粟裕日复一日的默默守护,让毛主席的休养生活安心舒心、温暖舒适,不觉对这个湖南小老乡刮目相看,同时充满感激与信任。

1930年,粟裕被任命为红六十四师师长,直接受朱德、毛主席指挥。这年10月,年仅23岁的粟裕参加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之战。



在率部与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交战中,粟裕利用张辉瓒求胜心切的心理,制定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用一小部分兵力引诱张辉瓒至龙冈一带,主力大部队在此设下埋伏,成功活捉了张辉瓒。

此战大捷后,毛主席不觉感叹道:“活捉了张辉瓒,还是粟裕有办法”,并欣然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