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初试墨宝的一首词,短短几句,唯美灵动,写尽率性与纯真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千古才女,灿若星辰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中华文坛,浩若烟海,千秋才女,廖廖无几,凤毛麟角者,李清照是也,诗才比肩苏辛,风格媲美李杜。她是一道风景线,清新靓丽,惹人驻足凝望;她是一坛佳酿,弥久愈香,让人甘之如饴。

初识才女,源于青葱,少时难尽易安意,悟透已是沧桑人。任斗转星移、时光流转,任曲水流觞、把酒放歌,任春妖秋娆、冬清夏凉,易安之美才,胜却世间无数。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即成佳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二、名门世家,诗才过人。

追溯千年,时光清亮,微风不燥,一个丹桂溢香、金风玉露的秋日,李清照出生了,山东章丘明水,优渥的书香门第。从此,明水之湖,清丽如镜,阳光一照,跳动无数耀眼的澜光。

历史学家缪钺在《诗词散论》中提"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李清照的父母饱读诗书、才华卓然、性率情真,这样藏书甚富的书香世家,滋养了早慧的李清照。她自幼便受父母熏陶,畅游百家经典,醉心古文诗词,加之聪慧灵秀,才气日渐显露,李家有女初长成,如通灵转世之玉,吸收天地之精华,闪熠出光芒灵气。



三、初作佳篇《如梦令》。

不负韶华,流年已至,在父母的潜心教导和润养下,李清照已长成一位无忧无虑的灵动少女,开始用生花妙笔,抒写欢乐与哀愁。最是那一抹美丽的少女情怀,将诗词点缀得如此绚烂,于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随性而作、应情而生,成为她16岁初尝墨宝的佳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古代的少女,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白居易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深闺少女平时研习女红,绣绣锦品,卷卷珠帘,或荡荡秋千,但见人来了匆忙逃逸,以致不小心遗落手绢,如李清照“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女子无才便是德",就连饱读四书五经、才华横溢的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面对外祖母问及读读书情况,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撒谎说"不曾读过什么书,只认得几个字罢了"。连在荣宁二府这样的世家都不能锋芒必露,更何况一般的小门小户呢。



然而,李清照在那时却能够"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惊起"等,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率性、玲珑剔透的少女,以及一对高瞻远瞩、明智通透的父母。在那样的时代,能够冲破牢笼,打破枷锁桎梏,无忧无虑、率性而活,不是任何家庭都能做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造就了李清照璀璨的人生和动人的诗篇。李清照的韶华时光,无疑是非常幸运而美好的。

0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在李清照16岁时,作了这首《如梦令》,仅廖廖数语,却唯美动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可爱娇俏的少女,一幅美好静谧、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多么美好而快乐啊,与闺中好友溪亭游玩、把酒言欢,不知不觉,日薄西山,于是乘着酒兴,荡舟荷塘而回。

然而,夕阳西下、碧波粼粼、莲叶田田,美不胜收,李清照被迷住了,缓缓荡舟碧湖,船浆划过水面,弄皱一池碧水,迎着暮色,泛起光泽,晶莹剔透;喝着醉香美酒,就着那一抹即将西下的夕阳,嗅着荷塘浮动的暗香,好不惬意,好不尽兴。



少女时光美好而难以忘怀,如同时光机镌刻在人生的年轮,清新而夺目;也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雕琢着少女时代。即便之后她出世入俗,深谙世事,浸渍红尘风雨,砥砺世间凉薄,尝遍悲欢离合,哪还有如此这般的闲情逸致和玲珑灵动?这首小令是她出嫁前所写,她的"常记"二字说明了她时常怀念这段美好时光。

李清照的前期,确实人生得意、生活平静,幸福的少女时代,美满的爱情和令人羡慕的事业。因此,她前期的词乐观、浪漫,积极向上、热烈率真,充满了勃勃生机。所以当以后回忆往昔时,溪亭日暮之景便会时常浮现。

0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此时的李清照是无拘无束、恣意畅快的,我们都为她感到快乐,只因她成年后凄凉的光景、悲惨的遭遇,让人侧目悲怆。现在能有这样一个只属于她的美好少女时光,看夕阳西下,赏美酒荷塘,嗅荷花芬芳,真好啊,尽兴吧,易安才女。此时的她完全沉迷在荷塘美景之中了,以致难以尽兴,忘了归途。



随性而为,才能求得人生安乐。随性而为其实是一种顺从心灵的简单自由的生活,心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做,就象小草自然发芽生长一样;就象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一样,不用受尘世的任何束缚。不必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而故意做作,不必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而给自己心灵套上枷锁。李清照在这里就是随性而为、自我放飞了,真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