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严文明:名字出自《尚书》,从理科学霸成为考古泰斗

0
分享至

4月15日零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14日20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就在2023年12月15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这一奖项是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学家该奖项。颁奖词说:“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人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得知消息后,92岁的严文明亲笔写下了感言:“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


弃物理从考古

1932年,中国考古学发展初期,严文明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严文明名字里的“文明”二字,是他父亲取的。典故出自《尚书·尧典》里面赞扬舜帝的话,“浚哲文明”。“我这个辈分是文字辈,所以叫文明,然后号浚哲。”严文明回忆。

小时候念过私塾的严文明,多少有点古文底子,但他不喜欢念文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1953年,从长沙一中毕业报考北京大学时,他的第一志愿是物理系。当年,长沙一中有6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4个在物理系,严文明的理科成绩更好,却阴错阳差进了历史系。

大学二年级分专业,时任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找到严文明,动员他选择考古专业。苏秉琦对严文明说“我听说你的理科成绩不错”,严文明老实回答“我喜欢理科,对历史一无所知”。苏秉琦笑了,说:“那正好,你学考古。考古尽管也划在历史系里面,但它所要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都跟历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考古要测量、要统计,数学、物理这些知识考古都需要。”

从1961年秋正式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程算起,严文明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半个多世纪。他编写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讲义初稿)》,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第一部教材。后来各高校考古专业陆续开办,同样是严文明的教材。

1983年,在严文明、俞伟超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从历史系分离出来,组建全国高校第一个考古学系,对我国考古学科建设和考古人才培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提出“重瓣花朵”

一生从事新石器时代文化,自然要回答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

1986年6月,严文明在“中国古代史与社会科学一般法则”国际讨论会上提交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这篇论文中,他用一朵花的结构来解释中华文明的超稳定结构,充满诗意地将学术成果以“重瓣花朵”的形式提出。

具体来说,他把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中原文化区处于“花心”,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也向周边文化区进行文化辐射,而外围的文化区则保持自己的活力。

在严文明看来,中国北方地区以种植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和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两大农业体系的形成,使中国文明拥有了一个宽广的基础,两大体系互为补充。这一理论是在苏秉琦“满天星斗”思想基础上,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多元一体”特征的高度概括,既强调黄河、长江流域的主体性,又突出周边文化区系的重要性,同时阐明了中国史前文明发展的层次性特征,是指导考古学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学术理论。

这一理论还巧妙回应了“中国文明为什么没有中断”的问题。他认为,如同自然界中“重瓣花朵”的内圈外圈之间,不断有能量输出输进,中国的各区域文明也在不断进行着文化交流。“这样它就有活力了,有传承有活力,这个文化世界上有第二个吗?世界三大文明中心,那么最有生命力的就是东方文明,这不是瞎说,这都有科学证据,有历史证据。没有考古学,这些事都做不出来的。”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严文明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九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11408文章数 436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