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宋时地位起伏,从被赶出武庙到封王再祭,只因帝王这一改变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孔子家语·相鲁 》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说的是国家有外事活动一定要有匹配的军事人才,这样才能有话语权。在中国历史上,说起知名度,恐怕任何一个武将都没有三国时期的关羽高。是因为其爵位高吗?当然不是,关羽死前的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

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亭侯在侯爵里面,级别并不高,只比关内侯高一级,上面依次还有乡侯,县侯等,候爵上面还有公爵好几级,王爵又是好多级,可见终其一生,关羽也没位极人臣过。这个亭侯是关羽白马坡斩了颜良后,曹操奏表汉献帝请封的。至于他死后若干年刘禅封的“壮谬侯”更是带着抱怨的意思,看不出任何的褒扬!



成神之路

关羽死后到中唐之前,只是一般的名将,地位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他的崛起之路先是在唐代以名将身份进了武庙(那时的武圣是姜太公),后来经过千年演变在佛教和道教中却成了神。在佛教中为珈蓝神,地位并不算显赫,一些佛寺十八伽蓝中便有他的塑像。而在道教中,关公则是重要神灵。

从宋代徽宗时始封“义勇武安王”;元明都有加封号;至清建国后正式成为独一无二的武圣(之前是双武圣,还有岳飞)被供奉,到乾隆朝时,地位达到巅峰,被尊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延续至今。

当然关羽死后的地位尊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北宋开国初期,就被宋太祖赵匡胤赶出了武庙,这又是为何呢?



宋时坎坷

据宋史记载: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瞻仰武成王庙时,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之后诏命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鉴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余者去之。

对关羽来说非常不幸的是他也被赶了出去,原因是活着时有污点——“为仇国所擒”同他的结拜兄弟张飞(贪杯误事、苛待将士)一起被请出了武庙,不配再享受祭祀。

直到公元1102年,宋徽宗加封关羽为“忠惠公”,关羽当了近900年的侯爵终于进爵为公。六年后,徽宗又加封关羽为“武安王”,这是关羽封王之始。

到了公元1123年,徽宗又把关羽的封号变成“义勇武安王”,同时,因大臣上书:“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的原因,被皇帝圣裁批准,关羽又被请回姜太公庙,前后位置与唐时次序虽然无太大变化,但封号则远高于同列诸人,直逼姜太公。

关羽到此时迎来了神圣化的第一个高潮,之后地位一路水涨船高,直到成为武圣,尊为大帝。



思想转变

为什么在宋朝时期,关羽的地位会有这么大的起伏呢?主要是帝王思想的转变造成的。

1、宋太祖赵匡胤

“重文抑武”是赵匡胤在位时所定下的国策,他曾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

宋太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世人皆知,他起家武将,所以对武将出身的重臣十分忌惮,所以对历史上出现的名将只要是品性上有点瑕疵就十分的看不上,不巧关、张都属此列。

2、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一直谨记“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所以常自比刘备,希望在其任内,恢复祖宗家业(收复失土),这就导致了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帝曹”(之前的官方认知都把曹操作为正统,原因很简单: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到“尊刘”的转型,虽然神宗最后和刘备一样输得一塌糊涂,但这一变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关羽,潜移默化地关羽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3、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统治腐朽,民怨沸腾,农民起义四起,导致国灭。但他对关羽是真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