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唯一被越军突进国门,副军长提着手枪,下令片瓦不留

分享至



1979年2月,春风未至,战火已燃。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已经响亮吹起。

在这场战争的记录中,第55军副军长李宏垠的身影,尤为醒目。

他和战友们的行迹,被一张老照片永久定格:一位身患残疾的军长,手拄拐杖,另一手紧握手枪,从容淡定地走在谅山被战火摧残的街头。



照片里的谅山,街道上的废墟和火烧的痕迹,仿佛在叙说着刚刚过去的激战。

湿漉漉的地面,是雨后的清洗,还是战火的熏润?

诉说的是生命的哀愁,还是坚韧的生存?而李宏垠,他的眼神中,却只有坚定和从容。



李副军长,出生江苏连云港一个平凡的家庭,1928年的他,恐怕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军旗下书写辉煌。

抗战的火焰点燃了他的志向,他选择了新四军苏北滨海大队,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军事生涯。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李宏垠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更以出奇制胜的战术,一次次为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李宏垠带来休息的机会。

战争的硝烟再次升起,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作为第117师作战科科长,再次面对强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历经烽火,李宏垠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锤炼与升华。

对越反击战爆发时,他已是第55军副军长。他和他的部队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创造了奇迹。



他们在战场上如破竹之势,让国威和军威在疆场上得到了彰显,歼敌破万的战绩,是对这支部队和这位军长最好的注脚。

照片中,他深入敌境时那毫无畏惧的步伐,彰显出的不仅是一位军人的勇气,更是一位领袖对责任和使命的坚守。

战场上的危险,对他来说,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谅山是越南北部边境省份,其地理位置直接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从谅山省会一路向北望去,若是忽略几个高地和山头,那么区区18公里的直线距离之后,便可以抵达中越边境“友谊关”。

从谅山向南,极目远眺,只见一马平川水网纵横,其后130公里便是越南首都河内。

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无疑决定了谅山在战争中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就在四十多年前,我国打响了针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战争中,担任东线总指挥的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在谅山战役进行时,发出了这样的命令:“拂晓发起进攻,不要让我看见谅山还有一座房子。“

相信当大家听到这句话,应该很难相信这句明显带着怒气的话语,为何会出自一位军区司令之口。

那么许世友将军为何如此之愤怒呢?说起这个,用“事出有因”四个字来描述最为恰当不过。

“200亿”喂出的白眼狼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现代越南的国父胡志明先生率领“越南独立联盟”在法国宣布越南独立,并于1945年9月2日正式在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决心将所谓的越南皇帝与法国殖民者从越南驱赶出去。

1949年4月27日,南越政权在法国人的扶持下在西贡地区成立。自此,越南南北分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出于同为同志的革命友谊,也出于对胡志明同志的友谊,新中国对这个处境困难的南方邻居表达出了极大善意。从1950年开始,新中国在自身一穷二白的情况下, 仍然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食物补给。

有数据显示,从1950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中国就向身陷越法战争中的越南提供了各类型枪支11.6万余支、火炮420门,更不用说我们还专门派出军事人员帮助训练北越的武装人员。

当然,越法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越南带来久违的和平,一直到1975年越南真正统一,越南才算是迎来了短暂的安静。而在此期,中国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基本从未停止,“胡志明小道”的存在就是中国对越援助最有力的证据。



“胡志明小道”

除了军事援助之外,新中国对越南的经济援助数目也极为巨大。粮食布匹,汽车铁路,重型舟桥,汽油~乃至配套的汽油管线都是由我方无偿援助的。而我们援助建造的工厂与基础设施高达数百处,其种类包括火柴厂、印刷厂、钢铁厂乃至河堤。

有数据显示,在从1950年到1975年的这段时间里,我国对越南的军事、经济援助,折合成现金,其援助总额至少至少达到了200亿美元。可是,即便如此,到头来我们还是养出了一只“白眼狼”。

说句题外话,时至今日,若是论起有关几十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的影视作品,在我心目中排在首位的依然是《高山下的花环》。

这部电影,它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对越自卫反击的方方面面,其中令人感慨的情节实在太多。而影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当9连的战士们攻下敌人的阵地后,发现敌人的掩体内,用来构建掩体的布袋上赫然写着“中国大米”四个大字。虽然9连的战士们看到这一幕只是安静地咀嚼着手里的压缩干粮,我却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愤怒与不甘。



影视作品《高山下的花环》

是啊,无论是什么人看到这一幕,应该都会怒气冲冲义愤填膺。是,我们的援助不求回报,但是就像影片中9连战士靳开来说的那样,他就不信,二百个亿换不来他一捆甘蔗。

铁托访华时曾经说道:“你们怎么能搞无偿援助,两国之间记个账也行啊!你们搞无偿援助,人家还不放心呢!”是的,当我们的援助变成子弹落在我们自己战士的头上,回过头来,任谁都要对这只白眼狼升腾起怒火。

许世友将军当然也不例外。



前线的许世友将军

顽抗,毒气与死伤

1979年的2月27日,我国对越自卫反击的东线部队,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战役已经逐步形成了威逼谅山之势。

此时,驻守谅山的是越南人民军的第3师,隶属于河内第一军区,其绰号"南方一颗星",被称为"金星部队"。客观地说,第3师中有两个团被分别授予了“英雄团”和“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称号,在越南战争中立下赫赫大功,确实十分能打。不过没办法,他们遇到的是他们曾经的老师。

其实早之前的2月17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第3师就在同登这个地方,吃了解放军战士狠狠地一拳头。在同登战役中,我军有效地发挥了自身长处,直接将越军第3师编制中那个威名赫赫的"英雄团"12团消灭殆尽,除此之外还消灭了越军40 余门刚刚来到前线,还没来得及校准的重炮。

吃了这样一个大亏,这群曾经高喊"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的骄兵傲将,从上到下都被浇了一盆冰水。第3师余部1万余人选择了自认为最为稳妥的法子,退守谅山,凭借谅山周围数量众多的高地山头密集设防,多布雷区,其军事布置,明壕纵横交错,暗堡星罗棋布,意图凭此将解放军战士阻挡在谅山以北。



同登战役

面对这种局面,作为东线总指挥的许世友将军,选择了与对方布置针锋相对的做法,东线兵团将从外围开始,依次拔掉外围的山岭与高地,清扫谅山外围的越军。

1979年2月27日清晨,越南静谧的丛林山地中响起隆隆炮声,谅山战役正式打响。扣马山,巴外山,417高地,我方55军兵分三路展开对谅山外围高地的猛攻。对谅山外围高地的进攻,虽说整体来说的结果是好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方进攻的几个部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死伤与减员。

一来,进攻当天的清晨恰好雾气弥漫,我方部队由于不熟悉各处高地山头的地形地势,往往在运动中一头撞上敌人的火力点,造成严重死伤。

二来,越军前后被我国和苏联援助,其火力威力不仅丝毫不弱于我方战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我方战士。

三来,越南深得解放军战士真传,坑道,岩穴之类的布置堪称信手拈来,由于我方炮火无法将其完全摧毁,所以我方战士在进攻时只能通过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一个一个的拔点攻击,这无疑给我方带来极大麻烦与损失。

双方在谅山外围的激烈攻守维持了数天,直到3月1日之前,我方在谅山外围肃清敌军的工作才堪堪结束。

血战板烂
在广西宁明县板烂一带,分布着544高地、518高地和480高地。占领这几处山头高地,炮火就可以直接控制周边近20公里的丘陵地,军事和战术意义极其重要。
在这些高地的地表工事下面,还修有完整的地下永久工事。工事不仅深入地下,还修筑了厚达一米多的防弹墙,有步兵壕相连接。板烂的交通相对便利,在抗美援越时期,从板烂修建了一条通往越南境内的秘密公路,那时每到晚上都有大量军车拉着物资从板烂进入越南。
2月17日我作战部队从广西、云南几个主要攻击方向对越北诸多地区实施进攻后,越军第3师、345师、346师、316A师等部队遭我毁灭性打击。而部署在我宁明方向的越军第338师460团却未伤元气,以疯狂的举动秘密调兵向中国境内进攻
2月22日晚8时起,一直持续到午夜,越军338师460团向我广西宁明板烂地区发射火箭炮和榴弹炮4000余发。23日凌晨,越军460团第3营在炮火的支援下,分三路越过中越边界的53、54号界碑,向我宁明县桐棉公社板烂方向进犯。
越军入侵我板烂地区时,在此防御的只有一个边防连队和少数民兵。越军在兵力上局部形成优势,情况相当紧急。
23日上午9时,越军一个排攻至480高地,边防20连和民兵与进攻越军双方在山头反复进行攻防争夺。
24日一早,越军又以机枪和60炮向由民兵防守的518高地猛烈射击。负责指挥民兵的板烂大队支书负了伤,加上听到山后那马村有越南人喊叫,民兵们误以为高地被敌四面包围,便自行撤离了阵地。越军一拥而上,占领了518高地,并开始构筑机枪和火炮阵地。
越军以此为依托和进攻出发阵地,继续与我边防连队在480高地、544高地反复争夺。因敌众我寡,越军一度攻占了544高地。
这里成了中越边境唯一被越军突进国门的地方,被视为中国的奇耻大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